测量旱桥挠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7971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2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旱桥挠度的方法,该法利用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测量装备(钢绞线、重锤、位移计),实现测量旱桥上部结构挠度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装置简单,实施成本低廉,而且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其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位移计的精度,完全可以达到亚毫米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不跨越水域的旱桥荷载试验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为满足公路线路曲线的要求,建造的旱桥越来越多,为掌握这类桥梁的技术状况,经常采用荷载试验来判断其承载能力,试验时上部结构的挠度是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桥梁荷载试验时,除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挠度较大,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外,常规桥梁特别是旱桥,从经济角度考虑,跨径都不会很大,所以试验时挠度都较小,测量精度要求达到亚毫米级。目前,要达到如此精度一般采用连通管水准仪、精密水准仪、位移计测量。连通管水准仪要求基准点和测点基本要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若是拱桥需要测量主拱圈的挠度,主拱圈是弯曲结构,高差较大,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无法使用连通管水准仪测量其挠度;而且连通管水准仪安装比较麻烦,每个测点都需要底座,有些待测桥梁结构上无法安装。使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挠度,测点的标尺和仪器视准轴严格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有些旱桥修筑在很陡的山坡,找不到适合架设水准仪的地方,因而无法使用精密水准仪测量。使用位移计测量旱桥挠度是从桥梁下方搭设测试架,架子延伸至离结构测点15cm,在架子上安装位移计,指针抵住结构测点。但是,搭设测试架费用很高,并且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装置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按以下操作进行: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一根钢绞线,钢绞线下端挂一重锤使钢绞线绷紧;重锤侧面捆绑位移计,位移计指针抵触在钢垫板上;钢垫板稳固粘贴在预埋的混凝土垫块上;试验加载时,位移计测得的变化量即为上部结构测点的挠度值Λ。钢绞线公称直径不大于5.0mm ;重锤底部距其下方水平钢垫板约15cm,重锤重量为悬吊钢绞线重量的8?12倍,且不小于5.0kg ;钢垫板尺寸为IOcmX IOcm,厚度为5mm ;混凝土垫块截面尺寸25cm X 25cm。钢绞线公称直径为3.0mm。针对传统存在应用装置复杂、安装操作困难等问题,专利技术人建立了一种。该法利用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测量装备(钢绞线、重锤、位移计),实现测量旱桥上部结构挠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应用装置简单,实施成本低廉,而且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其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取决于位移计的精度,完全可以达到 亚毫米级。【附图说明】图1是桥梁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测量装置的安装布置放大示意图。图中:1桥梁结构;2加载变形后的桥梁结构;3挠度测点;4地基;5钢绞线;6重锤;7位移计;8位移计指针;9钢垫板;10混凝土垫块。【具体实施方式】建立(图1至图2)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一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不大于5.0mm,首选3.0mm),钢绞线下端挂一重锤(重量为悬吊钢绞线重量的8?12倍,且不小于5.0kg)使钢绞线绷紧;重锤底部距其下方水平钢垫板约15cm,重锤侧面捆绑位移计(精度要求不低于0.0lmm),位移计指针抵触在钢垫板(尺寸为IOcmX IOcm,厚度为5mm)上;钢垫板稳固粘贴在预埋的混凝土垫块(截面尺寸25cmX25cm)上;试验加载时,位移计测得的变化量即为上部结构测点的挠度值Λ。实施例1按照上述建立的测量方法对某箱型拱桥主拱圈跨中截面进行测量。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按照图1和图2所示在拟定的测试截面上安装测量装置;准备配重卡车作为试验用加载重物。试验准备就绪后,开始在加载之前,调试好位移计的采集系统,使位移计读数置零。然后,按照预先准备的重量对桥面加载,待桥梁结构变形稳定后,读取位移计数值(5.02mm),即该箱型拱桥主拱圈跨中截面的挠度值Λ为5.0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旱桥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操作进行: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一根钢绞线,钢绞线下端挂一重锤使钢绞线绷紧;重锤侧面捆绑位移计,位移计指针抵触在钢垫板上;钢垫板稳固粘贴在预埋的混凝土垫块上;试验加载时,位移计测得的变化量即为上部结构测点的挠度值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旱桥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操作进行: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测试截面悬吊一根钢绞线,钢绞线下端挂一重锤使钢绞线绷紧;重锤侧面捆绑位移计,位移计指针抵触在钢垫板上;钢垫板稳固粘贴在预埋的混凝土垫块上;试验加载时,位移计测得的变化量即为上部结构测点的挠度值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旱桥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建郝天之王龙林王海华唐洪泉戴文远韦宗志李保军余舟桂涛锋尹平阳谢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