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环形底板通过第一电机、第一蜗轮带动下转动板转动;下转动板外围沿周向均布有2或3个天线组件,天线组件中的天线俯仰角度和周向角度可调;上转动板顶面盖有一个安装罩,上转动板通过轴承套装在竖直轴中上部,并可在蜗轮蜗杆机构带动下转动;第一蜗轮轴与第二蜗轮轴平行,这两根蜗轮轴的两端部均分别穿设在安装罩上的安装孔中,其中第一蜗轮轴的两端通过U型支耳和连接板安装有一个微波;第二蜗轮轴的伸出端固定有一根避雷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载有天线、微波和避雷针,不仅这些设备的周向角度可调,而且它们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能保证通信效果,从而很好地满足应急通信要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
本技术属于移动应急通信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T D ο
技术介绍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国家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大型通信设施用于保证正常通信,进而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然而,遇到一些紧急事件或者地震、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这些固定的大型通信设施往往不能满足通信要求,这时就需要进行应急通信,于是便提出设计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该移动通信平台能够实现应急通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板(I)、上转动板(22)和第一蜗轮轴(27),其中环形底板(I)呈水平设置,在环形底板的顶面上安装有一个第一电机(2),该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蜗杆[4]上的第一从动齿轮(5)啮合,该第一蜗杆通过轴承支撑在环形底板(I)顶面上,且第一蜗杆(4)与第一蜗轮(6)常啮合;所述第一蜗轮(6)固设在下转动板(7)的中心孔内,该第一蜗轮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竖直轴(8 )下部,且竖直轴(8 )下端固设在所述环形底板(I)的中心孔内;所述下转动板(7)外围沿周向均布有2或3个天线组件,每个天线组件包括安装座(9)和中抱箍(18),其中安装座(9)的内端与所述下转动板(7)顶面固定,该安装座的外端通过轴承竖直安装有一根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中部固套有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1),该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电机(12)输出轴下端部的第二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且第二电机(12)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9)上;每根所述支撑杆(10)外侧设有一块天线安装板(14),该天线安装板的外板面覆盖有一块天线,且天线安装板(14)的内板面下端通过一个铰链(15)与下抱箍(16)相连,该下抱箍箍紧在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中部与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该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中抱箍(18)相铰接,且中抱箍箍紧在支撑杆(10)中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上端与第一连杆(19)上端铰接,该第一连杆下端与第二连杆(20)下端铰接,该第二连杆上端与上抱箍(21)铰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撑杆(10)上端部,当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伸缩时,所述天线能够实现俯仰;所述上转动板(22)顶面盖有一个安装罩(23),该上转动板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竖直轴(8)中上部,并在竖直轴(8)上端部固套有一个第二蜗轮(24);所述第二蜗轮(24)与第二蜗杆(25 )常啮合,该第二蜗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转动板(22 )顶面上,且第二蜗杆(25)上的从动齿轮与第三电机(26)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该第三电机安装在上转动板(22)顶面上;所述第一蜗轮轴(27)与第二蜗轮轴(28)平行,并呈水平设置,这两根蜗轮轴的两端部均分别穿设在所述安装罩(2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其中第一蜗轮轴(27)两端均伸到安装罩(23)外,U型支耳(29)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一蜗轮轴(27)对应的伸出端固定,该U型支耳的连接边通过一块连接板(30)安装有一个微波(31);所述第二蜗轮轴(28)的一端伸到安装罩(23)外,该伸出端通过一块接板(32)固定有一根避雷针(33);所述第一、二蜗轮轴(27、28)上的蜗轮分别与对应的一根蜗杆相啮合,这两根蜗杆均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安装罩(23)的内壁上,且这两根蜗杆均分别与对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而两个驱动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安装罩(23)的内壁上。使用时,所述环形底板(I)可以固定在升降杆系统的顶部,也可以固定在电线杆等的顶部。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加载有天线、微波和避雷针,不仅这些设备的周向角度可调,而且它们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能保证通信效果,从而很好地满足应急通信要求,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本案中,所述天线组件的数目为3个。有益效果:本技术加载有天线、微波和避雷针,不仅这些设备的周向角度可调,而且它们的俯仰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能保证通信效果,从而很好地满足应急通信要求,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中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第二蜗轮24与第二蜗杆25啮合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蜗杆4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主要由环形底板1、第一电机2、第一主动齿轮3、第一蜗杆4、第一从动齿轮5、第一蜗轮6、下转动板7、竖直轴8和天线组件等构成。其中,所述环形底板I呈水平设置,使用时该环形底板I可安装在升降杆系统或电线杆的顶部。所述环形底板I的顶面上安装有一个第一电机2,该第一电机2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蜗杆4上的第一从动齿轮5哨合,该第一蜗杆5通过轴承支撑在环形底板I顶面上,且第一蜗杆4与第一蜗轮6常啮合。所述第一蜗轮6固设在下转动板7的中心孔内,该第一蜗轮6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竖直轴8下部,且竖直轴8下端固设在所述环形底板I的中心孔内。采用上述结构,就能通过第一电机2、第一蜗杆5和第一蜗轮6带动所述下转动板7转动。所述下转动板7为天线组件的安装基础,该下转动板7的外围沿周向均布有2或3个天线组件,在本案中,所述天线组件的数目为3个。每个所述天线组件主要由安装座9、支撑杆10、第二从动齿轮11、第二电机12、第二主动齿轮13、天线安装板14、铰链15、下抱箍16、气缸17、中抱箍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和上抱箍21构成。其中,所述安装座9的内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螺钉与所述下转动板7的顶面固定,该安装座9的外端通过轴承竖直安装有一根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中部固套有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1,该第二从动齿轮11与第二电机12输出轴下端部的第二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且第二电机12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9上,这样就能通过第二电机12带动所述支撑杆10自转。每根所述支撑杆10的外侧设有一块天线安装板14,该天线安装板14的外板面覆盖有一块天线(图纸中未画出),且天线安装板14的内板面下端通过一个铰链15与下抱箍16相连,该下抱箍16箍紧在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中部与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该气缸17的缸体与所述中抱箍18相铰接,且中抱箍箍紧在支撑杆10中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上端与第一连杆19上端铰接,该第一连杆杆19下端与第二连杆20下端铰接,该第二连杆20上端与上抱箍21铰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撑杆10上端部,当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伸缩时,所述天线能够实现俯仰,且俯仰动作结合支撑杆10的自转、下转动板7的转动就能根据需要调整天线的位置,以便天线处于最佳收发位置。如图1至5所示,所述上转动板22顶面盖有一个安装罩23,该上转动板22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竖直轴8中上部,并在竖直轴8上端部固套有一个第二蜗轮24。所述第二蜗轮24与第二蜗杆25常啮合,该第二蜗杆25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转动板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板(1)、上转动板(22)和第一蜗轮轴(27),其中环形底板(1)呈水平设置,在环形底板的顶面上安装有一个第一电机(2),该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蜗杆(4)上的第一从动齿轮(5)啮合,该第一蜗杆通过轴承支撑在环形底板(1)顶面上,且第一蜗杆(4)与第一蜗轮(6)常啮合;所述第一蜗轮(6)固设在下转动板(7)的中心孔内,该第一蜗轮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竖直轴(8)下部,且竖直轴(8)下端固设在所述环形底板(1)的中心孔内;所述下转动板(7)外围沿周向均布有2或3个天线组件,每个天线组件包括安装座(9)和中抱箍(18),其中安装座(9)的内端与所述下转动板(7)顶面固定,该安装座的外端通过轴承竖直安装有一根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中部固套有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1),该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电机(12)输出轴下端部的第二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且第二电机(12)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9)上;每根所述支撑杆(10)外侧设有一块天线安装板(14),该天线安装板的外板面覆盖有一块天线,且天线安装板(14)的内板面下端通过一个铰链(15)与下抱箍(16)相连,该下抱箍箍紧在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中部与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该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中抱箍(18)相铰接,且中抱箍箍紧在支撑杆(10)中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上端与第一连杆(19)上端铰接,该第一连杆下端与第二连杆(20)下端铰接,该第二连杆上端与上抱箍(21)铰接,且上抱箍(21)箍在支撑杆(10)上端部,当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伸缩时,所述天线能够实现俯仰;所述上转动板(22)顶面盖有一个安装罩(23),该上转动板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竖直轴(8)中上部,并在竖直轴(8)上端部固套有一个第二蜗轮(24);所述第二蜗轮(24)与第二蜗杆(25)常啮合,该第二蜗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上转动板(22)顶面上,且第二蜗杆(25)上的从动齿轮与第三电机(26)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该第三电机安装在上转动板(22)顶面上;所述第一蜗轮轴(27)与第二蜗轮轴(28)平行,并呈水平设置,这两根蜗轮轴的两端部均分别穿设在所述安装罩(2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其中第一蜗轮轴(27)两端均伸到安装罩(23)外,U型支耳(29)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一蜗轮轴(27)对应的伸出端固定,该U型支耳的连接边通过一块连接板(30)安装有一个微波(31);所述第二蜗轮轴(28)的一端伸到安装罩(23)外,该伸出端通过一块接板(32)固定有一根避雷针(33);所述第一、二蜗轮轴(27、28)上的蜗轮分别与对应的一根蜗杆相啮合,这两根蜗杆均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安装罩(23)的内壁上,且这两根蜗杆均分别与对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而两个驱动电机均固定安装在安装罩(23)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板(I)、上转动板(22)和第一蜗轮轴(27),其中环形底板(I)呈水平设置,在环形底板的顶面上安装有一个第一电机(2),该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蜗杆(4)上的第一从动齿轮(5)哨合,该第一蜗杆通过轴承支撑在环形底板(I)顶面上,且第一蜗杆(4)与第一蜗轮(6)常啮合;所述第一蜗轮(6)固设在下转动板(7)的中心孔内,该第一蜗轮同时通过轴承套装在竖直轴(8 )下部,且竖直轴(8 )下端固设在所述环形底板(I)的中心孔内; 所述下转动板(7)外围沿周向均布有2或3个天线组件,每个天线组件包括安装座(9)和中抱箍(18),其中安装座(9)的内端与所述下转动板(7)顶面固定,该安装座的外端通过轴承竖直安装有一根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中部固套有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1),该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电机(12)输出轴下端部的第二主动齿轮(13)相啮合,且第二电机(12)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9)上;每根所述支撑杆(10)外侧设有一块天线安装板(14),该天线安装板的外板面覆盖有一块天线,且天线安装板(14)的内板面下端通过一个铰链(15)与下抱箍(16)相连,该下抱箍箍紧在所述支撑杆(10)的下端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中部与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端相铰接,该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中抱箍(18)相铰接,且中抱箍箍紧在支撑杆(10)中部;所述天线安装板(14)内板面的上端与第一连杆(19)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