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智专利>正文

多功能自动印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44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其主要由机体、机座、电磁牵引传动装置、盖戳装置及控制装电路组成;采用振荡电路输出额定工作频率(每分钟63次),从而带动电磁牵引传动来达到自动盖戳之目的。该机彻底掘弃了手工盖戳,实现了盖戳自动化,既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提高了所盖印戳的清晰度及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邮政、税务、行政等部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是一种用于邮电、银行等生产经营部门及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的微型机械。多年来,国内外邮政系统注销邮票盖日戳,银行、税务等部门盖戳,以及行政部门发文盖戳;均为手工操作。这种传统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也不能保证所盖印戳具有百分之百的清晰度。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希望其能彻底摒弃手工盖戳,实现自动盖戳;而且还具有自动上印油之功能;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高度地保证所盖印戳的清晰度。这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是采用以下这种方案来实现的这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采用振荡电路输出额定工作频率(每分钟63次),从而带动电磁牵引传动来达到自动盖戳之目的。这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主要有电磁牵引传动装置、盖戳装置及控制电路组成。其特点是所述的电磁牵引传动装置设于由机体和防护消音罩组成的腔体内。其盖戳装置主件置于电磁牵引传动主轴的下端,其辅件经连杆机构与机体、印油盒相连;该机的控制电路置于机座内;机座上还设有电气开关、保险管、橡胶垫座、发射管、电源指示灯等。设于机体内的电磁牵引传动装置主要由铜质主轴、铜骨架、电磁线圈、减振胶圈、导向定位杆、磁性外套、防冲胶圈、平衡块、回位弹簧等组成。其中所述的电磁牵引传动铜质主轴设置在机体台阶状内腔的中心孔中,其下端伸出机体外与盖戳装置相连;以该铜质主轴下部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套置着回位弹簧、铜骨架、电磁线圈;其中回位弹簧卡装于机体内腔第一台阶上,铜质骨架装于第二台阶上,电磁线圈绕在铜质骨架上,并由线圈挡板及定位端盖将其装在机体内;铜质主轴的上半部设置着磁性外套,该套的下端紧贴置于回位弹簧之上的减震胶圈,其上端设置着由螺母、弹簧垫圈固定的平衡块;平衡块与定位端盖之间对称设置着两根能使平衡块上下运动的导向定位杆,磁性外套在电磁引力的作用下能运移到机体内腔。其中铜质主轴的行程为38~42mm。所述的盖戳装置由印戳连接头、印油盒、连杆支座、拐角支承活动杆、活动杆座、连杆等组成,其中印戳连接头与铜质主轴下端相连接,其侧部设置着一连杆,经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座设于机体上的拐角支承活动杆相连,该拐角支承活动杆的水平尾端设置着印油盒,该印油盒紧贴旋装于印戳连接头下部的印戳专用章上。其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执行电路两部分,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由变压器B、全桥IC1、保险管BX2、滤波电容C2及ZL集成稳压器构成的稳压电源;ZD、R8构成的电源指示电路;IC2、R3、R4、C3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以驱动继电器执行主轴牵引直线往复运动,而由BG1、BG2、R5、R6、R7、D5组成的倒相放大电路;由R2、D2红外发射管及R6、D4接收管组成的光电自动控制电路;其执行电路由双向可控硅TR、调节电位器W以及D1、R1、C1构成的可控硅移相电路构成。根据以上方案设计的多功能自动印戳机,其主要优点是实现了盖戳的自动化,既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提高了印戳的盖印清晰度及可靠性。此外,由于该机采用了机电一体化联合控制,既可以全自动,也可以根据操作者意愿进行调整,在停电状态下亦可为手动;所用的电磁传动装置还可以调整盖戳头的工作压力,适应多种盖戳要求。附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自动印戳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多功能自动印戳机电控制线路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并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所示的多功能自动印戳机,其电磁牵引传动装置设于由机体(19)和防护消音罩(25)组成的腔体内;该装置由铜质主轴(36)、铜骨架(20)、电磁线圈(21)、减震胶圈(22)、导向定位杆(24)磁性外套(26)防冲胶圈(27)、平衡块(28)、回位弹簧(33)组成;其中的电磁牵引传动铜质主轴(36)设置在机体(19)台阶状内腔的中心孔中,其下端伸出机体(19)外与盖戳装置相连;以该铜质主轴(36)下部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套置着回位弹簧(33)、铜骨架(20)、电磁线圈(21);其中回位弹簧(33)卡装于机体(19)内腔第一台阶上,铜质骨架(20)卡装在第二台阶上,并由线圈挡板(32)及定位端盖(31)固装在机体(19)内;铜质主轴(36)的上半部设置着磁性外套(26),该套的下端紧贴置于回位弹簧(33)之上的减震胶圈(22),其上端设置着由螺母(30)、弹簧垫圈(29)及平衡块(28);该平衡块(28)与定位端盖(31)之间,对称设置着两根能使平衡块(28)上下运移的导向定位杆(24);它可伴同磁性外套(26)在磁引力的作用下冲入机体(19)内腔。图1中的(23)为螺钉,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定位端盖(31)与机体(19)。附图1中的盖戳装置由印戳连接头(10)、印油盒(7)、连杆支座(11)拐角支承活动杆(13)、活动杆座(17)、连杆(14)组成,其中印戳连接头(10)与铜质主捉(36)下端相连接,其侧部设置着一连杆(14),该连杆的另一端与经活动杆座(17),设于机体(19)上的拐角支承活动杆(13)相连;该拐角支承活动杆(13)的水平尾端设置着印油盒(7),该印油盒(7)紧贴旋装于印戳连接头(10)下部的印戳专用章(18)上。该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的机座内设置控制电路,机座(4)上设有电器开关(2)、保险管孔(3)、橡胶垫座(5)、光发射管(6)、电源指示灯(37);机体(19)经定位螺钉与机座(4)固接,在机体(19)上与光发射管(6)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光接收管(35)。该自动印戳机的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和执行电路两大部分组成。控制部分交流220V的市电,经B变压后,经全桥IC1、保险管BX2、滤波电容C2及ZL集成稳压器构成直流稳压电源供给光电转换、振荡、放大等电路的稳压电源,使执行部分得以正常工作。由ZD、R8组成电源指示电路;由IC2、R3、R4、C3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构成振荡电路,用以产生额定工作频率;由BG1、BG2、R5、R6、R7等组成倒相放大电路,以此驱动继电器执行主轴牵引直线往复运动。另有R2、D2红外发射管及R6、D4接收管组成光电自动控制电路,当进入工作区状态时,自动印戳;无工作信号时,则自然停止运动。开关K2为电控自动开关,K3为自动控制一手动工作状态开关,并由IC2控制振荡输出。其执行部分由TR双向可控硅、W调节电位器、D1、R1、C1构成可控移相电路;以满足不同工作压力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现将本机的工作过程表述如下接通电源,将K1合上,K2位于光控D2,K3位于自动档,此时D4接受光源后而导通,BG1就处于截止状态。R6下端为高电位,向BG2基极提供截止正电压J开路。IC23脚同样处于高电平,到当物件将D2射线遮盖时D4不导通此时BG1基极约有0.7~1V电压,BG1经R5导通,正电压经R3、R4向电容C3充电、IC2的2、6脚放电使IC2起振,此时IC23脚为负电压,经R5至BG1的基极使BG1导通,继电器J线圈随着BG1导通得电而吸合,电磁牵引传动铜质主轴(36)上的磁性外套(26),经TR双向可控硅得电、通过电磁线圈(21)产生的电磁牵引力,带动盖戳装置工作。电磁牵引铜质主轴(36)的牵引力是由W、R1、C1、D1来控制TR导通角的大小,而改便电磁牵引铜质主轴(36)所需电压来调节盖戳压力的。在电磁牵引力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自动印戳机由机体(19)、机座(4)、电磁牵引传动装置、盖戳装置及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磁牵引传动装置设于由机体(19)和防护消音罩(25)组成的腔体内;所述的盖戳装置其主件置于电磁牵印传动主轴(36)的下端,其辅件经连杆机构与机体(19)相连;所述的控制电路置于机座(4)、该机座(4)上设有电器开关(2)、保险管孔(3)、橡胶垫座(5)、光发射管(6),电源指示灯(37);所述的机体(19)由定位螺钉与机座(4)固接,在机体(19)上与光发射管(6)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光接收管(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智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