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878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涉及电容器制造领域,其中,所述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封设于所述开放口处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的盖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在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在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芯子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其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压设于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的防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防爆槽的设计,有效地保护了电容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涉及电容器制造领域,其中,所述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封设于所述开放口处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的盖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在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在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芯子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其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压设于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的防爆槽。本技术的方案通过防爆槽的设计,有效地保护了电容器。【专利说明】一种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在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化、控制电路等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整机厂在设计、制造产品中使用了防爆电容器。目前广泛使用的防爆电容器几乎都是由很薄的金属外壳做成的全密封包封结构,当电容器内部压力过高或者发热过大时,内部气体膨胀、造成外壳变形鼓胀,从而拉断电极连接线,使电容器断开,而不至于造成线路短路。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电容器的防爆仍存在安全隐患,t匕如:当电容器内部压力过高,若电极连接线较长,外壳虽然鼓胀但是仍会导致电极连接线保持连接状态,很容易造成短路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器,可以解决目前电容器防爆功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封设于所述开放口处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的盖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在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在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芯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其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压设于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的防爆槽。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且各个电容器芯子均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同轴线的通孔,各个电容器芯子的通孔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一通道;其中,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以一预设连接方式连接后引出的三条引出线,分别经由所述通道引出,且引出后的所述三条引出线依次穿过所述绝缘板、上定位套、防爆槽,分别与三个外接线端子的底部连接。进一步地,至少一所述引出线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防爆槽在所述电容器内部压力达到一压力预设值时向上顶动所述盖体组件后断开的薄弱点。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包括“ Δ ”形连接方式。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端与所述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一垫圈。进一步地,所诉垫圈为波形垫圈。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器芯子通过金属膜卷绕构成;其中所述金属膜包括第一金属膜与第二金属膜,且所述第一金属膜与所述第二金属膜串联连接后构成所述金属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膜由第一聚丙烯薄膜以及镀于所述第一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一锌铝复合金属膜构成;其中,所述第一锌铝复合金属膜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区域部分和第二区域部分,所述第一区域部分和所述第二区域部分之间为预定宽度的留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部分以及第二区域部分分别包括加厚区域以及高方阻区域;其中,所述加厚区域沿所述第一聚丙烯薄膜的边缘设置,所述高方阻区域沿远离所述第一聚丙烯薄膜的边缘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膜,由第二聚丙烯薄膜以及镀于所述第二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二锌铝复合金属膜构成;其中,所述第二锌铝复合金属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聚丙烯薄膜上方的中间区域,且所述第二聚丙烯薄膜上方、所述第二锌铝复合金属膜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为留边区域,所述第二锌铝复合金属膜由至少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中间为加厚区域,加厚区域的两侧为第一高方阻区域和第二高方阻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膜与所述第二金属膜通过所述第二锌铝复合金属膜串联连接后,构成所述金属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方案中,防爆槽以及引线上薄弱点的设计,使得在电容器内部压力过高时,防爆槽被顶起,从而顶动所述盖体组件向上拉动引线,拉断薄弱点,从而断开电极与芯子的连接,使防爆更可靠;电容器芯子采用金属膜串联结构,一方面既保证了芯子具有良好的自愈功能及耐压能力;采用方阻值较小的锌铝复合金属膜,保证了极板有足够的载流能力,以及减少了电容器的发热量;引线从中间走线,使得电容器防爆更加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电容器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电容器芯子的膜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电容器芯子的连接方式示意图一;图4表示本技术电容器芯子的连接方式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防爆槽;3-通道;3al-第一聚丙烯薄膜;3a2_第二聚丙烯薄膜;3bl-留边区域;3b2_第一留边区域;3b3_第二留边区域;31-芯子 I;310-芯子I的通孔结构;32-芯子 2 ;320-芯子2的通孔结构;33-芯子 3 ;330-芯子3的通孔结构;4-引出线;41-薄弱点;51-上定位套;52-下定位套;6-绝缘板;7-垫圈;8-外接线端子;9-盖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电力电子设备滤波器的三相电容器防爆功能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封设于所述开放口处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的盖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在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在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芯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其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压设于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的防爆槽。本技术通过防爆槽的设计,有效地保护了电容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器,该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1,该壳体是由拉伸力较好的材质构成,可以是由金属壳体制成,比如可以为铝质壳体、钛合金壳体等,但一般情况下米用金属招壳体。其中,该壳体I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51和下定位套52,在上定位套51和下定位套52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该芯子组在电容器内部由上定位套51和下定位套52固定;为了使芯子组固定更加牢固,在下定位套52与壳体I底端之间垫有一垫圈,用于支撑芯组。该垫圈的形状可以为波形垫圈,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自行设置,在此不一一列举。为了避免芯子与金属壳体接触造成短路,在上定位套51和芯组之间设置有一绝缘板6。其中,该电容器还包括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8的盖体组件9,由于电容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热,如果压力过高,电容器电极与芯子之间的连接线未及时断开,很容易发生短路以致爆炸的可能,为此在该上定位套51与盖体组件9之间设置一防爆槽2,该防爆槽2压设于该上定位套I的上端,该盖体组件9则封设于该壳体开放口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做详细描述:在此以三相电容为例,该电容器芯组包括芯子31、芯子32、芯子33,芯子的型号可以根据用户自行设定。芯子采用高方阻膜串联结构,其中,该芯子由金属膜卷绕制成,且该金属膜由第一金属膜与第二金属膜串联连接后构成。该芯子串联膜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第一金属膜由第一聚丙烯薄膜3al以及镀于该第一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一锌铝复合金属膜构成,其中,该第一锌铝复合金属膜包括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包括:一具有一开放口的壳体,封设于所述开放口处带有三个外接线端子的盖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在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电容器芯子组,在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芯子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压设于所述上定位套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的防爆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瑛廖承旭杜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