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卫优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442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下刀组,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和下刀组;所述驱动气缸作用于所述驱动齿条,用以带动所述上刀组向下刀组方向运动,所述上刀组位于下刀组的正上方;所述上刀组设置有上搭接刀柱,下刀组设置有下搭接刀柱;还包括有: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避免因机构不够精准而造成上刀组和下刀组上的刀口在切线过程中刀刃口干涉,而损毁上刀组和下刀组;并且通过设置活动的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用以固定待切线材的位置,防止待切线材摆动偏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下刀组,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和下刀组;所述驱动气缸作用于所述驱动齿条,用以带动所述上刀组向下刀组方向运动,所述上刀组位于下刀组的正上方;所述上刀组设置有上搭接刀柱,下刀组设置有下搭接刀柱;还包括有: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避免因机构不够精准而造成上刀组和下刀组上的刀口在切线过程中刀刃口干涉,而损毁上刀组和下刀组;并且通过设置活动的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用以固定待切线材的位置,防止待切线材摆动偏离。【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类全自动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
技术介绍
线材的处理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线材非常的细,常常要将这些非常细的线材排列一组进行处理,例如将同轴线及相关线材的集合,8-20根单轴线集合为一组排线,对采用极细同轴线的产品,单根加工工艺复杂,产品品质难以保证,而将其集合成排线加工,便于后续开剥、切断、焊接或是打端子,且能保证质量稳定。在传统的生产方法里,传统的切线道具在切线前是上下刀片完全分离的,在生产切线过程中,如果发生一点点细微的偏移,上到片的刀口和下刀片的刀口(刀刃处)就会发生干涉,进而很容易损坏刀片。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使其能在切线过程中避免发生上下刀片的刃口发生干涉而损毁刀片,还可以避免因为待切的线材过长而在切线的过程中发生摆动和偏离。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下刀组,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和下刀组;所述驱动气缸作用于所述驱动齿条,用以带动所述上刀组向下刀组方向运动,所述上刀组位于下刀组的正上方;所述上刀组包括:上刀片固定架、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所述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上,所述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所述下刀组包括:下刀片固定架、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下,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所述上切迹刀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迹刀的刀口的方向;所述上切断刀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断刀的刀口方向;所述上搭接刀柱与所述下搭接刀柱一直处于搭接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上滑动连接有修正夹左臂、修正夹右臂,所述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正对设置于下刀组的同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还包括:上拉线气缸、下拉线气缸,所述上拉线气缸固定于上刀片固定架上,所述下拉线气缸固定于下刀片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所述上搭接刀柱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切迹刀、上切断刀和上推渣刀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下搭接刀柱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和下推渣刀各自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本技术通过在上刀组和下刀组上设置上搭接刀柱和下搭接刀柱,所述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在待切线时,上搭接刀柱和下搭接刀柱就是处于搭接状态,当所述上刀组在驱动齿条的带动下向下刀组运行时(即所述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在切线状态时),所述上搭接刀柱和下搭接刀柱一直处于搭接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因机构不够精准而造成上刀组和下刀组上的刀口在切线过程中刀刃口干涉,而损毁上刀组和下刀组;并且通过设置活动的修正夹左臂和修正夹右臂,用以固定待切线材的位置,防止待切线材摆动偏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图1中“上刀组3和下刀组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固定支架;2-驱动气缸;3-上刀组;4-下刀组;5-驱动齿条;6-驱动连杆;7-上拉线气缸;8-下拉线气缸;9-修正夹右臂;10-修正夹右臂;31-上刀片固定架;32-上切迹刀;33-上切断刀;34-上推渣刀;35-上搭接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优选应用于新型电线电缆类全自动设备的生产中,通过配合现有的打端机来实现特殊线材的特殊打端需求。在新型电线电缆类全自动设备的生产中,可以实现待切线材的切线的需求,避免了人工的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新型电线电缆的生产精密度,且可以保护上刀组和下刀组中的各种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包括:固定支架1、驱动气缸2、驱动齿条5、驱动连杆6、上刀组3、下刀组4,所述固定支架I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气缸2、驱动齿条5、驱动连杆6、上刀组3和下刀组4 ;所述驱动气缸2作用于所述驱动齿条5,用以带动所述上刀组3向下刀组4方向运动,所述上刀组3位于下刀组4的正上方;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所述驱动齿条5进行工作的部件可以是驱动气缸2,也可以是其他驱动力量使驱动齿条5进行工作。待切的线材通过前序工件送至上刀组3和下刀组4之间,所述驱动气缸2开始运作,驱动所述驱动齿条5进行工作,上刀组3在驱动齿条5的带动下,向下刀组4方向运动,从而达到切线的目的。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上刀组3包括:上刀片固定架31、上切迹刀32、上切断刀33、上推渣刀35、上搭接刀35柱,所述上切迹刀32、上切断刀33、上推渣刀35、上搭接刀35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上,所述上切迹刀32、上切断刀33、上推渣刀35、上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所述下刀组4包括:下刀片固定架、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下,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下刀组4和上刀组3的结构相同,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安装位置不同,下刀组4的刀刃口朝上,上刀组3的刀刃口朝下,且两者正对设置。所述上切迹刀32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迹刀的刀口的方向;所述上切断刀33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断刀的刀口方向;所述上搭接刀35柱与所述下搭接刀柱一直处于搭接状态。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切线的集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下刀组,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气缸、驱动齿条、驱动连杆、上刀组和下刀组;所述驱动气缸作用于所述驱动齿条,用以带动所述上刀组向下刀组方向运动,所述上刀组位于下刀组的正上方;所述上刀组包括:上刀片固定架、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所述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上,所述上切迹刀、上切断刀、上推渣刀、上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所述下刀组包括:下刀片固定架、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非刀口端均固定在刀片固定架下,所述下切迹刀、下切断刀、下推渣刀、下搭接刀柱的刀口端均朝同一方向设置;所述上切迹刀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迹刀的刀口的方向;所述上切断刀的刀口方向正对于下切断刀的刀口方向;所述上搭接刀柱与所述下搭接刀柱一直处于搭接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优
申请(专利权)人:邓卫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