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326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其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至少一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多个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相邻滤光片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第二全反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滤光片位置传递至相邻滤光片位置,需在所述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通过调整透明基板的厚度,利用光路多次反射来实现复用解复用装置基板封装尺寸的压缩,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封装尺寸,其应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其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至少一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多个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相邻滤光片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第二全反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滤光片位置传递至相邻滤光片位置,需在所述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通过调整透明基板的厚度,利用光路多次反射来实现复用解复用装置基板封装尺寸的压缩,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封装尺寸,其应用范围更广。【专利说明】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的光收发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通信带宽的需求的快速增长,现有通信系统面临着容量和能耗两大挑战。为了在更小的空间、更低的能耗占用下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关于并行光学模块的研究发展开始日益增多。然而,现有技术中,这类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封装尺寸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其通过使光路在通道间多次反射来实现该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封装尺寸的压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至少一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多个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相邻滤光片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第二全反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滤光片位置传递至相邻滤光片位置,需在所述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全反射膜覆盖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A/(2*tana),其中,A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α为入射光线与透明基板上、下表面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相邻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入射光线在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反射次数小于或等于L/A ;其中,L为相邻滤光片中心之间的距离汸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入射光线一一对应设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至少一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透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相邻透射膜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第二全反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透射膜位置传递至相邻透射膜位置,需在所述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全反射膜覆盖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A/(2*tana),其中,A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α为入射光线与透明基板上、下表面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相邻所述透射膜之间,所述入射光线在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反射次数小于或等于L/A ;其中,L为相邻透射膜中心之间的距离汸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入射光线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通过调整透明基板的厚度,利用光路多次反射来实现复用解复用装置基板封装尺寸的压缩,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封装尺寸,其应用范围更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所示,为本技术针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滤光片2、透明基板4以及接收端(未图示)。具体地,在该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一侧设有光源1,该光源I可提供至少一入射光线,优选地,本技术中的光源I包括多个激光器11,该多个激光器11设置为在同一直线上等距离排列,提供多条平行入射光线,该多条平行入射光线与多个滤光片2 —一对应设置。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亦可以将光源I设置在接收端的位置,利用单个激光器11,经透明基板及滤光片2后照射出多条平行的出射光线。上述透明基板4位于入射光线的光路上,在该透明基板4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滤光片2,相邻滤光片2之间具有固定间隔,且滤光片2与入射光线经透明基板4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对应设置。特别地,在该透明基板4的上表面镀设有第一全反射膜3,以及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镀设有第二全反射膜5。具体地,该第二全反射膜5至少设置于透明基板4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即对应于透明基板4上的滤光片2处未镀设有全反射膜。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全反射膜5覆盖透明基板4的下表面,然后再将滤光片2设置于第二全反射膜5上,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全反射膜3与第二全反射膜5的反射面相对设置,如此设置以使入射光线在透明基板4内发生多次反射。特别地,透明基板4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滤光片2位置传递至相邻滤光片2位置,需在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改变透明基板4的厚度来实现,具体地,通过减小透明基板4的厚度,从而进一步实现减小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尺寸。在本技术中,该透明基板4的封装尺寸为可控制设置,具体地,透明基板4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A/(2*tana),其中,A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α为入射光线与透明基板上、下表面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详细地,在相邻滤光片2之间,入射光线在透明基板4下表面反射次数小于或者等于L/A ;其中,L为相邻入射光线在滤光片2上的距离,A为入射光线的光斑直径。优选地,测量L的时候以滤光片2的中心点测量为最佳实施,可以达到最小误差,使得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在本技术中,优选地,透明基板4为玻璃基板,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使用其他透明基板4。该滤光片2为带通滤光片。请参照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包括依次布置的光源1、透射膜2’、透明基板4以及接收端。其中,使用透射膜2’替代滤光片2,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滤除不需要的光波,具体地,该透射膜2’设定为可透射特定波长的光波,而其他波长的光波则被该透射膜2’反射回去。本技术提出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利用入射光线光斑直径、入射光线及透明基板4所表示高的夹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射次数、位于相邻滤光片2或者透射膜的入射光线的距离及入射光线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利用光路多次反射来实现复用解复用装置基板封装尺寸的压缩,有利于减小该装置的封装尺寸,其应用范围更广。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分复用解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板,设置于至少一入射光线的光路上;第一全反射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表面;多个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相邻滤光片之间具有固定间隔;第二全反射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裸露部分;其中,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设置为任一条入射光线从一滤光片位置传递至相邻滤光片位置,需在所述透明基板内进行至少三次反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雨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