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以及至少一个时序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区域;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区域同时进行扫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导线的阻抗、缩短单行像素的充电时间、提高像素的充电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涉及显示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以及至少一个时序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区域;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区域同时进行扫描。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导线的阻抗、缩短单行像素的充电时间、提高像素的充电率。【专利说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立体显示效果的3D电视越来越多的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3D电视的质量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高。现有的电视设备中,较为常用的3D技术大体分为FPR (Film-type PatternedRetarder,薄膜型图案缓速器)技术(也称为偏光式3D技术)和SG (Shutter Glass,快门玻璃)技术(也称为快门式3D技术)。与FPR式3D显示设备相比,SG式3D显示设备以其所具有的残影少、3D效果突出、能够达到全高清3D效果输出以及屏幕成本比较低等优点而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SG3D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具体通过将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持续交织显示出来,同时采用红外信号发射器等方式同步控制用户所佩戴的SG3D眼镜的左右镜片的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准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的画面。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下降。但SG3D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技术中采用SG3D技术的显示面板通常采用逐行逐列的方式进行扫描,如图1所示,对于显示面板10而言,时序控制电路(T-CON)控制其间像素单元通常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逐列逐行进行开启(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而此种技术在超大尺寸显示面板上应用时,由于数据线和栅线的长度均大幅增加,导线的阻抗也随之增大,对像素进行充电的理论时间也随之增加,由于扫描频率不变,单行像素的有效充电时间大大地缩短,从而导致大尺寸面板SG3D画面亮度低、3D串扰大以及由于充电率不足而产生的各种画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导线的阻抗、缩短单行像素的充电时间、提高像素的充电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以及多个时序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区域,每个所述时序控制单元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多个显示区域同时进行扫描。具体的,在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并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描;或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描,并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并通过第二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逐行扫描;或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逐行扫描,并通过第二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在一帧扫描结束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同行数的像素单元扫描完成;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列方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区域,方法包括:同时扫描所述位于多个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具体的,在第一显示区域内,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逐列扫描;在第一显示区域内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描,且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逐行扫描,直至显示结束;或者,在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描;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逐行扫描;在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第一方向逐列扫描,且在第二显示区域内所述时序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栅极驱动器控制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逐列扫描,直至显不结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3D显示设备,通过将显示单元分成多个显示区域,实现对整个面板线路的分段扫描,从而有效降低了线阻抗,提高了充电率。进一步地,对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显示区域,分别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逐行或逐列进行扫描,通过这样一种扫描方式,有效缩短了单行像素的充电时间,从而显著提高了快门式3D显示设备的3D显示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SG3D显示面板的扫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扫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单元210以及至少一个时序控制单元22,该显示单元210包括多个显示区域21。其中,多个显示区域同时进行扫描。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可以采用一个时序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每个显示区域内的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可以想到,为了提高控制的精度,显示面板还可以采用多个时序控制单元,本专利技术对此并不做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即是以一个时序控制单元分别对应一个显示区域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中,第一时序控制单元221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211,第二时序控制单元222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212。具体的,在第一显示区域211内,第一时序控制单元221用于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结构在图中均未示出)控制数据线沿第一方向逐列扫描,通过第一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结构在图中均未示出)控制栅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描;或第一时序控制单元221第一源极驱动器控制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逐行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以及至少一个时序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多个显示区域;所述多个显示区域同时进行扫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巍浩,尹大根,廖燕平,杜玙璠,何宗泽,于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