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503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设备被配置成处理与记录介质的单位区域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记录头与记录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单位区域上形成图像。该设备具有选择单元,其用于选择:第一处理模式,其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多个多值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多个多值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进行量化;或第二处理模式,其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量化成量化图像数据,然后将量化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多个量化图像数据。所述选择单元可以基于对于单位区域的相对移动的次数来选择所述第一处理模式或所述第二处理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其通过在记录头与记录介质之间多次执行的相对移动(相对扫描),处理与增量区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以在记录介质的增量区中形成图像。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具有多个记录装置的记录头的记录方法的示例,已经使用从各个记录装置排放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喷墨记录方法。利用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通过重复记录主扫描(其对排放墨的记录头进行扫描)和传送操作(其沿与记录主扫描垂直的方向传送记录介质)来形成图像。这种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可以被制造成相对小并且成本相对低,因此被广泛用于个人使用。利用其中排列有多个记录装置的记录头,在这些记录装置之间会有排放量和排放方向的分散。由于这种分散的结果,会在图像上出现密度不均匀或条紋。使用多遍记录方法作为减少这种图像失真的技术。利用多遍记录方法,通常将待记录在记录介质的增量区中的图像数据分割成对应于多次扫描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利用多次扫描顺次地记录分割后的图像数据,通过记录介质的居间传送,完成该图像。利用这种多遍记录方法,通常可以减少由于各记录装置的排放分散而导致的图像失真。结果,可以获得均匀且平滑的图像。利用这种多遍记录方法,多遍的次数越大,即,用于记录一条扫描线的记录装置的数量越大,其优势通常会越增强。然而,对于较大数量的多遍,记录速度会降低。因此,通常将通用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配置成使得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具有不同多遍次数的多种记录模式。6在执行这种多遍记录的情况下,可以将待记录在单位区域中的图像数据分割成对应于各记录扫描的图像数据。迄今为止,这种数据分割通常利用掩模图案来执行,在掩模图案中排列有允许进行点记录的记录允许像素(1)和不允许进行点记录的非记录允许像素(0)。图13是例示了可以用于两遍多遍记录的掩模图案示例的示意图。以黑色示出的区域表示记录允许像素(1),以白色示出的区域表示非记录允许像素(0)。掩模图案1801用于第一遍记录扫描,1802表示用于第二遍记录扫描的掩模图案。此外,掩模图案1801和掩模图案1802可以具有相互补充关系。通过在这种掩模图案与二值(binary)图像数据之间执行逻辑与操作,可以将二值图像数据分割成待通过每一次记录扫描来记录的二值图像数据。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利用图13所示的标记图案(1801、1802 )对示出待记录在单位区域中的点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可以生成用于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分割图像数据。由此,通过使用具有相互补充关系的掩模图案执行的数据分割方法(掩模分割方法),与不同扫描相对应的二值图像数据也可以具有内插(interpolating)关系,由此通过不同扫描所记录的点变得重叠的可能性会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实现由于高的点覆盖率而获得的相对高的密度,此外,还可以确保良好的粒度。注意,即使使用这种多遍记录,仍然存在日益增长的对具有更高图像质量的需求,并且由于记录扫描增量或记录装置阵列增量的记录位置(对准)的移动而导致的密度变化或密度不均匀可能仍然存在。记录扫描增量或记录装置阵列增量的记录位置的移动可能源自记录介质与(纸之间的)排放输出面之间的距离的波动、记录介质的传送量的波动、等等。例如,参照图2,考虑如下情况,其中通过前导记录扫描所记录的点(由单圓表示)平面与通过随后记录扫描所记录的点(由双圆表示)平面各沿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移动了一个像素大小。在此情况下,通过前导记录扫描记录的单圓点与通过随后记录扫描记录的双圆点完全相互重叠,由此暴露白纸区,因而图像密度降低。即使所述移动不大到整个像素大小,如果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或重叠量发生变化,白纸区上的点覆盖率也会波动,覆盖率的这种波动导致图像密度的波动。图像密度的这种波动接着会表现为总体密度不均匀性。因此,随着对更高质量图像的需求的增加,仍然存在针对在多遍记录时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的需求,该处理方法可以应对可与各种记录条件下的波动一起出现的平面间的记录位置移动。以下,无论波动的原因如何并且无论是什么记录条件,在本说明书中都将对由于这种波动引起的记录位置移动而产生的密度变化和密度不均匀性的抵抗性称为"鲁棒性(robustness)"。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103088号公开了 一种增强上述鲁棒性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根据该文献,与各种记录条件下的波动一起出现的图像密度波动是由于对应于不同记录扫描的二值数据存在完全相互内插关系而导致的。根据对该文献的理解,如果将与不同记录扫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生成为使得减弱上述相互补充关系,相信可以实现极好的多遍记录。为此,在日本专利7>开第2000-103088号中,在二值化(binarizing )之前在多值数据的状态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在分割之后对多值数据独立地进行二值化。由此,即使与不同记录扫描相对应的不同平面的图像数据相对于彼此发生移动,也不会出现过大的密度波动。图3A到3I是描述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103088号中公开的数据分割方法的图。首先,将待记录在单位区域中的多值图像数据(见图3A)分割成通过第一遍来记录的多值数据(见图3B和3D)和通过第二遍来记录的多值数据(见图3C和3E)。接着,分别对各多值数据进行二值化(见图3F和3G),由此产生通过第一遍来记录的二值数据(见图3H)和通过第二遍来记录的二值数据(见图31)。最后,根据二值数据从记录头排放出墨。如图3H和3I所示,如上所述地产生的第一遍的二值数据和第二遍的二值数据不具有完全补充关系。因此,在第一遍与第二遍之间,存在其中点重叠的部分(带有"l"的像素存在于两个平面上)和其中点不重叠的部分(带有"l"的像素存在于一个平面上)。图4是示出根据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103088号公开的方法记录的排列在记录介质上的点的状态的图。在该图中,黑圆21表示通过第一遍记录的点,白圆22表示通过第二遍记录的点,阴影圆23表示通过将第一遍与第二遍重叠而记录的点。在此示例中,第一遍与第二遍之间的补充关系是不完全的,因此不同于图2中的补充关系是完全的情况,并且因而存在其中两个点重叠的部分和其中未记录点的部分(白片材区)。对于图2中的情况,考虑如下情况通过第一遍记录的点与通过第二遍记录的点沿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移动一个像素大小。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位置移动,本来不应当重叠的第一遍的点和第二遍的点可能会重叠,而在没有位置移动时本来应当重叠的点23现在不重叠。因此,对于具有某个宽度的区域,白片材区上的点覆盖率并不表现出很大的波动,因此图像密度变化相对较低。也就是说,根据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103088号的方法,即使存在记录介质(例如纸)与排放开口面之间的距离的波动和记录介质的传送量的波动,也可以抑制伴随的图像密度波动。此外,与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103088号一样,日本专利公开第2006-231736号公开了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在多值图像数据的状态下将图像数据分配到多次记录扫描或多个记录装置行,同时这种数据的分配率可以随图像位置变化。根据该文献,分配率可以线性地、循环地、正弦地或者以高频和低频的复合波形变化,由此可以抑制多遍记录方法的条带(banding)和色彩不均匀性。然而,尽管日本专利7^开第2000-103088号和日本专利公开第2006-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被配置成处理与记录介质的单位区域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记录头与记录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单位区域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其能够选择 第一处理模式,其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多个多值图像数据,然后对所述多个多值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进行量化; 或第二处理模式,其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量化成量化图像数据,然后将量化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多个量化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基于对于单位区域的相对移动的次数来选择所述第一处理模式或所述第二处理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元康德兼松大五郎柳内智和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