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988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包括炒锅、螺旋翻滚炒料机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及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加热模块设在炒锅的外侧壁面,在炒锅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加热模块对炒锅加热,螺旋翻滚炒料机构包括螺旋杆、翻炒电机,螺旋杆由翻炒电机驱动,螺旋杆伸入炒锅内,物料从炒锅的中间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与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油作物的压榨温度,保证油作物均匀受热,保温效果好,降低加热的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包括炒锅、螺旋翻滚炒料机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及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加热模块设在炒锅的外侧壁面,在炒锅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加热模块对炒锅加热,螺旋翻滚炒料机构包括螺旋杆、翻炒电机,螺旋杆由翻炒电机驱动,螺旋杆伸入炒锅内,物料从炒锅的中间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与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通过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油作物的压榨温度,保证油作物均匀受热,保温效果好,降低加热的能量。【专利说明】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榨油机
,具体说是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采用压榨工艺生产的植物油可以比较全面的保留植物油的营养成分,在压榨工艺生产的现有技术中对油作物的烘炒温度的测量是在炒锅外部设置测量点的,难于准确掌握油作物合适压榨温度,其主要原因是炒锅是加热的部分,它是受热体同时也是传热体,而油作物是最终受热体,由于两者的导热系数不同,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当炒锅达到设定温度时油作物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这样榨出的油质油量是不理想的;现有技术中对油作物的翻转是采用一根异型杆横扫的搅拌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杆的横扫使物料产生波浪式的翻转,这种方式会出现炒锅边缘的物料受热快,锅中间的受热慢,使物料的温度均匀,甚至达不到压榨的温度;现有技术中对炒锅的保温采用空气隔离的方式,其原理是在加热模块的外面加装一个金属圈,金属圈不与加热模块接触,用空气来进行热量的隔离难于有效控制热量的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油作物的压榨温度,保证油作物均匀受热,保温效果好,有效降低加热的能量的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下面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包括炒锅、螺旋翻滚炒料机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及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加热模块设在炒锅的外侧壁面,在炒锅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加热模块对炒锅加热,螺旋翻滚炒料机构包括螺旋杆、翻炒电机,螺旋杆由翻炒电机驱动,螺旋杆伸入炒锅内,物料从炒锅的中间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与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所述炒锅的内侧壁面设有物料阻挡筋。所述炒锅的外侧设有热反射材料制成的隔热片,加热模块为带状结构固定在炒锅的外侧壁面,炒锅的外侧壁面与隔热片之间填充保温阻燃材料构成所述隔热层。所述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包括PID温度控制系统,PID温度控制系统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PID温度控制系统还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值传送至PID温度控制系统,PID温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的运行。所述炒锅底还设有横杆且设在螺旋杆的旁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通过结构的从新设计,直接将温度测量点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直接获得油作物的温度。保证了油作物的压榨温度。2)本技术采用螺旋式翻炒设计,使油作物的流动方式发生变化,物料在螺旋杆的旋转作用下,物料由炒锅的中间的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循环受热。保证了油作物均匀受热。3)本技术通过采用保温材料填充设计,来隔离加热模块和炒锅热量的扩散,加热模块采用带状设计,安装在炒锅的外面,隔热片采用带状设计,中间填充保温、阻燃材料。贴紧加热模块面的隔热片采用热反射材料。即达到保温效果,有效降低了加热的能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本技术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包括炒锅1、螺旋翻滚炒料机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4及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加热模块4设在炒锅I的外侧壁面,在炒锅I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加热模块4对炒锅I加热,螺旋翻滚炒料机构包括螺旋杆2、翻炒电机3,螺旋杆2由翻炒电机3驱动,螺旋杆伸3入炒锅I内,物料从炒锅的中间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温度传感器5的测温探头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5与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翻炒电机3、加热模块4电路连接。在炒锅I的内侧壁面设有物料阻挡筋7。在炒锅底还设有横杆6且设在螺旋杆2的旁边。在炒锅的外侧设有热反射材料制成的隔热片8,加热模块4为带状结构固定在炒锅的外侧壁面,炒锅的外侧壁面与隔热片8之间填充保温阻燃材料构成所述隔热层。其中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包括PID温度控制系统,PID温度控制系统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PID温度控制系统还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值传送至PID温度控制系统,PID温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的运行。本技术中是通过结构的从新设计,直接将温度测量点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直接获得油作物的温度。保证了油作物的压榨温度。如图1所示,由于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安装在炒锅I中,可与油作物直接接触,再通过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对油作物进行加热,由PID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对加热模块4的控制使炒锅I受热,并将热量传导到油作物,同时在炒锅的外部设置有隔热片8防止热量扩散,温度传感器5将温度值传送至PID温度控制系统。针对不同油作物的加热时间和加热量是不同,本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占空比的控制方式对不同要求的加热量进行调整。控制过程为:油作物倒入炒锅I,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加热模块4以最大加热量即武火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5测量达到某温度阶段后,自动调低加热量即文火加热,并不断的调整加热特性,使油作物温度达到最佳压榨温度。并在压榨的同时保持恒温的加热模式,一直到压榨结束关闭加热系统。本技术中是通过结构的从新设计,采用螺旋式翻炒设计,使油作物的流动方式发生变化,物料在螺旋杆的旋转作用下,物料由炒锅的中间的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循环受热。保证了油作物均匀受热。实现过程为:如图1所示,油作物在炒锅I中,通过控制翻炒电机3,电机带动螺旋杆2,螺旋杆的转动使物料由锅底向上移动,炒锅内边缘的物料向锅底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物料由中间向上移动,由炒锅内边缘向下移动的,循环的翻炒系统。物料在炒锅内边缘向下移动同时受热,使油作物均匀受热,达到压榨温度,保证了油的品质。本技术中是通过采用保温材料填充设计,来隔离加热模块和炒锅热量的扩散,加热模块采用带状设计,安装在炒锅的外面,隔热片采用带状设计,中间填充保温、阻燃材料。贴紧加热模块面的隔热片采用热反射材料。即达到保温效果,有降低了加热的能量。实现过程为:如图1所示,加热模块4对炒锅I进行加热,隔热片8将加热模块4、炒锅I的热量进行隔离,由于隔热片具有热反射功能,同时又将炒锅外散失出的热量反射到炒锅上。加热模块在使用很少的电量就可以让炒锅达到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温功能的炒料装置包括炒锅、螺旋翻滚炒料机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模块及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加热模块设在炒锅的外侧壁面,在炒锅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加热模块对炒锅加热,螺旋翻滚炒料机构包括螺旋杆、翻炒电机,螺旋杆由翻炒电机驱动,螺旋杆伸入炒锅内,物料从炒锅的中间底部往上移动,再从锅的边缘向锅底流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设在炒锅内与油作物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与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加热模块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翻炒电机、加热模块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权宪梁健朱作玉赵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康杨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