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94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打印机墨盒,带有墨腔的本体及与之密封连接的盖构成盒体,隔板分隔墨腔为墨水腔及吸墨材料腔,吸墨材料腔内有弹性多孔吸墨材料,底部有与墨水腔的连通孔和与打印机配合的供墨通道,供墨通道外口处有密封圈,盖位于吸墨材料腔的部分有气孔,盖外表面有与气孔相通的曲折凹槽; 其特征在于: 隔板位于吸墨材料腔一侧的壁下部有一组竖向凸筋; 吸墨材料腔的垂直断面上有一上宽下窄的渐变段。(*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的油墨供应系统,具体地说是一款喷墨打印机专用的墨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一款打印机所用的墨盒结构非常复杂,所用墨盒的主体构造如图5和图6所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墨盒置入打印机时,机内一装置打开墨盒内的气道阀,实现墨腔与大气的连通,从而避免墨水腔负压过大引起的断墨,取出墨盒时,气道阀自动关闭,避免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墨液流出墨盒,为此,该墨盒的底面有一个供墨口13和一个使墨腔14与大气相通的气口15。气口15通向墨腔14的气道设计得十分复杂,该气道不但包括图中的曲折槽道17、一个装入打印机时开启,取出打印机时关闭的气道阀腔16,还包括两图所示的两个面封上膜后形成的数段气道;此外,还有一个设置在墨腔与供墨口通道之间的单向阀腔18。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的墨盒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加工工艺也相应有很高的要求,这必然导致产品的价格较高,增加用户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采用双阀分别控制进气道和供墨道,不可避免地增多了故障隐患,使工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墨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采用一个双腔结构的盒体,其中一个腔为墨水腔,另一腔为吸墨材料腔,两腔由一隔板分隔,通过位于底部的一个连通孔连通。放置吸墨材料的腔内特别设计了如下结构,在盖上有与大气相通的气孔,且盖的外表面上有与气孔相通的曲折凹槽;底部有与外界相通的供墨通道,供墨通道外口处设置一个可与打印机供墨针密封配合的密封圈;隔板中部以下设置一组凸筋,在垂直断面上,腔有着上宽下窄的渐变截面段。由以上方案可见,盒体的结构相对来说极为简单,零部件也大幅减少,采用多孔吸墨材料,是目前供墨最为稳定的技术方案,而本技术又特别采用了在吸墨材料腔,隔板上加置竖向凸筋,垂向断面设计成有一个上宽下窄渐变断面段的形状,这使得近供墨口区域的吸墨材料受到挤压,因密度增大而吸墨能力相对增强,利于稳定供墨;同时,便于从气孔进入的空气经过凸筋间的间隙到达连通孔,最后进入墨水腔,从而使该腔因向吸墨材料腔输出墨水而造成的负压值保持基本恒定。本技术还可将墨水腔设计成上部为宽腔下部为窄腔的结构形式,墨水用到易有泡沫经过连通孔时有面积较小的自由液面,这可有效抑制由于打印头快速往复运动使墨水腔泡沫的产生,更进一步使供墨稳定可靠,打印质量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盒体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5是现有墨盒盒体的立体图;图6是现有墨盒盒体另一面的立体图。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体1与盖4密封连接并构成盒体,盖4上有气孔7及与之一端相连的曲折凹槽3,使用时,曲折凹槽3的自由端与大气相通,其他部分及气孔7处贴有封膜,形成通向盒体内的曲折气道。隔板5将盒体内隔成墨水腔2和吸墨材料腔9,隔板5的下部有竖向的一组凸筋6。基本充满吸墨材料腔9的吸墨材料在本图中未示,其材质采用发泡海棉,位于吸墨材料腔9底部的供墨通道8,内口10固定一过滤腔内杂质的滤网,外口11固定一个供墨通道与打印机供墨针相通时与外界隔开的密封圈,为简单起见,图中略去滤网和密封圈。参见图2,墨水腔2在此断面呈上宽下窄的变截面状,换句话说,墨水满时自由液面的大小正常,随着墨水的消耗,液位逐步降低,打印过程中高速往复运动的墨盒使墨水腔2内的墨水动荡起沫,这些泡沫如果进入打印头将影响打印质量,即不能稳定工作,设计成变截面形状的优点是,墨水腔下部减小了自由液面,尤其是该液面在运动方向上尺寸的减小,有效抑制了泡沫的发生。本例采用的是突变截面,也可以采用渐变截面。参见图3,隔板5在吸墨材料腔内的下部有一组竖向布置的凸筋6,凸筋6的下端伸入位于底部的连通孔12,这可以避免海棉完全封死连通孔,利于经凸筋6向墨水腔导入空气的气道畅通。图3中还可见,吸墨材料腔在断面上也有一个变截面段,腔相对窄的一端靠近连通孔12和供墨通道,设计这种结构的技术目的是使弹性吸墨材料在这个区域受到挤压,从而相对其他区域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使墨向该区域集中,稳定供墨。参见图4,为更清楚地反映本技术的构思,本图也和其他各图一样,略去了公知的海棉、滤网、盖上的贴膜等零件。盖4上有曲折凹槽3、气孔7和灌墨工艺孔13;隔板5将盒体隔出墨水腔2和吸墨材料腔9,且位于吸墨材料腔9一侧的下部有竖向布置的凸筋6,凸筋6的下端是墨水腔2与吸墨材料腔9之间的连通孔12,吸墨材料腔9底部为供墨通道8,气孔7也位于该腔中。权利要求1.打印机墨盒,带有墨腔的本体及与之密封连接的盖构成盒体,隔板分隔墨腔为墨水腔及吸墨材料腔,吸墨材料腔内有弹性多孔吸墨材料,底部有与墨水腔的连通孔和与打印机配合的供墨通道,供墨通道外口处有密封圈,盖位于吸墨材料腔的部分有气孔,盖外表面有与气孔相通的曲折凹槽;其特征在于隔板位于吸墨材料腔一侧的壁下部有一组竖向凸筋;吸墨材料腔的垂直断面上有一上宽下窄的渐变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墨盒,其特征在于墨水腔上部为宽腔,下部为窄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墨盒,其特征在于竖向凸筋位于连通孔的上方,且下端伸入连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通道的内口处设有滤网。专利摘要打印机墨盒,隔板将墨腔分隔为墨水腔及与之连通的吸墨材料腔,吸墨材料腔内有供墨通道、气孔,隔板下部有一组竖向凸筋;吸墨材料腔有一上宽下窄的渐变段,利于稳定供墨。结构相对来说极为简单,零部件也大幅减少;同时,便于从气孔进入的空气经过凸筋间的间隙到达连通孔,最后进入墨水腔,从而使该腔因向吸墨材料腔输出墨水而造成的负压值保持基本恒定。文档编号B41J2/175GK2522249SQ01277420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萧庆国 申请人:珠海飞马耗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飞马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