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503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交错设置并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虚置图案邻近第一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一图案锐角。第二虚置图案邻近第二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二图案锐角。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互相分开。第一图案锐角与第二图案锐角实质上朝向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相同的交错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交错设置并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虚置图案邻近第一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一图案锐角。第二虚置图案邻近第二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二图案锐角。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互相分开。第一图案锐角与第二图案锐角实质上朝向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相同的交错处。【专利说明】触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结构,特别是涉及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应用,例如家庭用品、通讯装置及电子资讯装置等等。触控面板可允许使用者以手指或笔点画触控面板来输入信号达到操作目的。随着消费者对于触控面板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触控面板的操作效能也需要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可促进触控面板的操作效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交错设置并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虚置图案邻近第一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一图案锐角。第二虚置图案邻近第二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二图案锐角。第一虚置图案与第二虚置图案互相分开。第一图案锐角与第二图案锐角实质上朝向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相同的交错处。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第一感测电极;104~第一电极图案部;106~第一电极桥接部;108~第二感测电极;110~第二电极图案部;112~第二电极桥接部;114~第一电极侧边;116~第三电极侧边;118~第二电极侧边;120~第四电极侧边;122、122A~第一虚置图案;124、124AU24B~第二虚置图案;126~第一虚置侧边;128~第三虚置侧边;130~第二虚置侧边;132~第四虚置侧边;134~第三虚置图案;136~第五虚置侧边;138~第七虚置侧边;140~第四虚置图案;142~第六虚置侧边;144~第八虚置侧边;146~第九虚置侧边;148~第十虚置侧边;150~第^^一虚置侧边;152~第十二虚置侧边;154~矩形的虚置图案;156~第十三虚置侧边;158~第十四虚置侧边;A、B、C、C1、C2、D、D1、D2~长度;E、F、G、H、1、J、K、L、L1、M、N、P、Q~间距;第一图案锐角~Θ ;第二图案锐角~λ ;第三图案锐角~α ;第四图案锐角~β。【具体实施方式】图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触控面板可例如为电容式触控面板。第一感测电极102包括耦接的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一电极桥接部106。第二感测电极108包括耦接的第二电极图案部110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第一感测电极102与第二感测电极108通过第一电极桥接部106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交错设置。在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02与第二感测电极108通过设置在第一电极桥接部106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之间的绝缘层(未显示)而相互电性绝缘。第一电极桥接部106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并不限如图1所示的矩形例如长条形,也可包括其他合适的形状。包括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一电极桥接部106的第一感测电极102、与包括第二电极图案部110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的第二感测电极108利用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铝锌氧化物(AZO)等等。第一感测电极102可以重复的结构单位(例如由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一电极桥接部106所定义)往横向(例如X方向)延伸,第二感测电极112可以重复的结构单位(例如由第二电极图案部110与第二电极桥接部112所定义)往纵向(例如实质上垂直X方向的Y方向)延伸。第一感测电极102与第二感测电极108可形成在基板(未显示)上。基板可包括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透明玻璃。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02与第二感测电极108具有相同的面积,具有相同的面积,如此彼此可随意转用作驱动、接收的功能,而提高使用、操作上的弹性。请参照图1,第一电极图案部104具有邻接的第一电极侧边114与第三电极侧边116。第三电极侧边116邻接第一电极桥接部106。第一电极侧边114可邻接在两个第三电极侧边116之间。第二电极图案部110具有邻接的第二电极侧边118与第四电极侧边120。第四电极侧边120邻接第二电极桥接部112。第二电极侧边118可邻接在两个第四电极侧边120之间。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二电极图案部110为六边形,例如对称的六边形。举例来说,第一电极图案部104的第一电极侧边114的长度可大于第三电极侧边116的长度。相对的第一电极侧边114可实质上互相平行,并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对的第三电极侧边116可实质上互相平行,且所有的第三电极侧边116可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二电极图案部110的第二电极侧边118的长度可大于第四电极侧边120的长度。相对的第二电极侧边118可实质上互相平行,并具有相同的长度。相对的第四电极侧边120可实质上互相平行,且所有的第四电极侧边120可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二电极图案部110并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为六边形,也可包括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菱形、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第一电极图案部104并不限于如图1所示具有对称的形状,例如以沿着第一电极侧边114的中心所定义出的虚拟正交线成左右对称的镜像结构,也可为不对称的形状。第二电极图案部110并不限于如图1所示具有对称的形状,例如以沿着第二电极侧边118的中心所定义出的虚拟正交线成上下对称的镜像结构,也可为不对称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二电极图案部110具有相同的面积,如此彼此可随意转用作驱动、接收的功能,而提高使用、操作上的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比起菱形的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二电极图案部110,使用如图1所示的六边形的第一电极图案部104与第二电极图案部110可减少电容式触控面板操作时感应的杂讯,并可同时提高输入信号,以提高讯噪比。请参照图1,第一虚置图案122与第二虚置图案124互相分开,并与第一感测电极102、第二感测电极108互相分开、绝缘,例如利用绝缘材料彼此分开、绝缘。举例来说,第一虚置图案122与第二虚置图案124的材料可包括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铝锌氧化物(AZO)等等。第一虚置图案122与第二虚置图案124可不电连接至任何的电极或导线、或可接地、或可电连接任何已知的固定参考电极或浮动电极。相同的概念之后不再赘述。第一虚置图案122设置邻近第一感测电极102的第一电极图案104。第一虚置图案122具有邻接的第一虚置侧边126与第三虚置侧边128,之间夹出第一图案锐角Θ。第二虚置图案124设置邻近第二感测电极108的第二电极图案110。第二虚置图案124具有邻接的第二虚置侧边130与第四虚置侧边132,之间夹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结构,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该第一感测电极与该第二感测电极交错设置并相互电性绝缘;第一虚置图案,邻近该第一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一图案锐角;以及第二虚置图案,邻近该第二感测电极并具有第二图案锐角,其中该第一虚置图案与该第二虚置图案互相分开,该第一图案锐角与该第二图案锐角实质上朝向该第一感测电极与该第二感测电极之间相同的交错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章林其德王天男黄赫炜赖佑生
申请(专利权)人: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