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431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其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包括多级支管,每个支管连接上一级支管出口,每一个支管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与上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其连接的两个下一级支管在水平截面上垂直,最后一级支管的出水口为布水装置的布水布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单管口进水改为通过多个支管进行气水分布的方式,臭氧从多个支管同时进入接触反应室而引起分配阻力的减小,使得臭氧在接触反应室内更为快速均匀的分布,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水混合效率,降低了臭氧从曝气生物滤池顶部溢出的风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其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包括多级支管,每个支管连接上一级支管出口,每一个支管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与上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其连接的两个下一级支管在水平截面上垂直,最后一级支管的出水口为布水装置的布水布气孔。本技术将原有的单管口进水改为通过多个支管进行气水分布的方式,臭氧从多个支管同时进入接触反应室而引起分配阻力的减小,使得臭氧在接触反应室内更为快速均匀的分布,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水混合效率,降低了臭氧从曝气生物滤池顶部溢出的风险。【专利说明】一体化臭氧_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属于水和废水处理

技术介绍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分为布水系统、布气系统、滤板、承压层、生物填料等部分。其中,布水系统主要包括滤池下部的进水管及配水室。对于上向流滤池,配水室的作用是使某一短时段内进入滤池的污水能在配水室内分配均匀,并通过配水滤头的滤板均匀流过滤料层。对于新型的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臭氧直接投加到污水的进水管中,臭氧在污水管中预混合,但仍分为气水两相流,如果布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安装达不到要求,必然会造成混合有臭氧气体的废水在滤板下气水分布不均匀。同时,采用单管口进水会导致局部的臭氧集中,不利于配水配气均匀,降低了臭氧的利用率,从而影响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装置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提高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布气效率,提供一种气水分配阻力小,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布水装置,包括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臭氧投加系统、进水水泵、文丘里管和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通过进水水泵与文丘里管连接,臭氧投加系统也与文丘里管连接,文丘里管通过进水总管与设置在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下端的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包括多级支管,每个支管连接上一级支管出口,每一个支管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与上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级支管有2个,都与进水总管连接,第二级支管有4个,其中两个的进水口与一个第一级支管出水口连接,另两个第二级支管的进水口与另一个第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三级支管有8个,第四级支管有16个,如此形成多级连接,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下一级支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级和第二级支管的连接方式相同;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其连接的两个下一级支管在水平截面上垂直,最后一级支管的出水口为布水装置的布水布气孔。优选地,一级支管的直径为上一级支管直径的1/2 - 2/3。优选地,下一级支管的长度为上一级支管的长度的1/2 - 2/3。优选地,所述多级支管的级数为3 -5级。进一步优选所述多级支管的级数为4级,共有16个第四级支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现有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的是单管口进水,由于臭氧中还含有大量的没有转化为臭氧的氧气或其它气体,这些气体在废水的溶解度很小,会导致局部的含有臭氧气体的集中,无法达到气水分配均匀,这样不仅降低了臭氧的利用率,还有可能使少量臭氧从曝气生物滤池的顶部溢出。使用新型布水装置,将原有的单管口进水改为通过多个支管进行气水分布的方式,由于臭氧从多个支管同时进入接触反应室而引起分配阻力的减小,使得臭氧在接触反应室内更为快速均匀的分布,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水混合效率,大大降低了臭氧从曝气生物滤池顶部溢出的风险。同时,此布水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的池布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1、臭氧投加系统2、进水水泵3、文丘里管4、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5、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6、第一级支管6 - 1、第二级支管6 - 2、第三级支管6 - 3、第四级支管6 - 4和布水布气孔7。【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如此。如图1、2所示,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布水装置,包括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1、臭氧投加系统2、进水水泵3、文丘里管4和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6 ;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I通过进水水泵3与文丘里管4连接,臭氧投加系统2也与文丘里管4连接,文丘里管4通过进水总管与设置在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5下端的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6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6包括多级支管,每个支管连接上一级支管出口,每一个支管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与上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级支管6 -1有2个,都与进水总管连接,第二级支管6-2有4个,其中两个的进水口与一个第一级支管出水口连接,另两个第二级支管的进水口与另一个第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三级支管6 - 3有8个,第四级支管6 -4有16个,如此形成多级连接,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下一级支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级和第二级支管的连接方式相同;优选多级支管的级数为3 - 5级;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其连接的两个下一级支管在水平截面上垂直,最后一级支管的出水口为布水装置的布水布气孔7。图1中有四级支管,共有16个第四级支管和16个布水布气孔7 ;优选下一级支管的直径为上一级支管直径的1/2 -2/3。优选地下一级支管的长度为上一级支管的长度的1/2 -2/3。经过多级支管的设计,布水布气孔非常均匀地不知在一个布水布气平面上,尤其是臭氧可以通过多个支管同时进入接触反应室,这样可以减小臭氧的分配阻力,使得臭氧在接触反应室内更为快速均匀的分布,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水混合效率。臭氧投加系统2为臭氧发生器,通过无声放电法使空气或纯氧中的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如图1、2所示,应用该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布水装置时,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I中的废水首先由进水水泵3打入上向流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的进水总管内,同时,臭氧投加系统2也通过文丘里管4将臭氧通入进水总管内。布水器6将进水总管内分为两个第一级支管6 -1,两个第一级支管6 -1各自一分为二与二个第二级支管6 - 2连接,一共形成四个第二级支管6-2,每个第二级支管6 - 2又分别与两个第三级支管6 - 3连接,一共形成8个第三级支管,每个第三级支管6-3又分别与两个第四级支管6-4连接,一共形成16个第四级支管6 - 4,每个第四级支管6 - 4设有一个布水布气孔7, —共形成16个布水布气孔7,16个布水布气孔7均匀分布在布水布气平面上。如果曝气生物滤池的尺寸较大,为增加布水分配效果,可用同样的方式最后分为32个第五级支管,64个第六级支管,进行气水分布。经臭氧预处理以后的水,伴随着臭氧等气体,通过布水管上部的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板均匀进入曝气生物滤池5。本技术由于臭氧从多个支管同时进入接触反应室而引起分配阻力的减小,使得臭氧在接触反应室内更为快速均匀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臭氧投加系统、进水水泵、文丘里管和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罐通过进水水泵与文丘里管连接,臭氧投加系统也与文丘里管连接,文丘里管通过进水总管与设置在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下端的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连接,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器包括多级支管,每个支管连接上一级支管出口,每一个支管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与上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一级支管有2个,都与进水总管连接,第二级支管有4个,其中两个的进水口与一个第一级支管出水口连接,另两个第二级支管的进水口与另一个第一级支管的出水口连接;第三级支管有8个,第四级支管有16个,如此形成多级连接,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下一级支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级和第二级支管的连接方式相同;每一个上一级支管与其连接的两个下一级支管在水平截面上垂直,最后一级支管的出水口为布水装置的布水布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军黎兆中简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