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217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它包括原水水箱、生物反应器、引水装置、清水池。原水水箱设有进水管和排空管,生物反应器设有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根据处理工艺决定是否开启曝气,液位计和进水泵相连,一旦液面低于液位计上端,进水泵自动开启直到液面涨到指定位置,引水装置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心,其引水线为蓬松的棉线,固定环安装在反应器顶端,毛细现象使水沿着引水线向上移动,穿过固定环进入清水池,实现了泥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引水装置的数目。与传统泥水分离装置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连续流反应器,而且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出水水质浊度低,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它包括原水水箱、生物反应器、引水装置、清水池。原水水箱设有进水管和排空管,生物反应器设有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根据处理工艺决定是否开启曝气,液位计和进水泵相连,一旦液面低于液位计上端,进水泵自动开启直到液面涨到指定位置,引水装置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其引水线为蓬松的棉线,固定环安装在反应器顶端,毛细现象使水沿着引水线向上移动,穿过固定环进入清水池,实现了泥水分离。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引水装置的数目。与传统泥水分离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连续流反应器,而且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出水水质浊度低,处理效果好。【专利说明】—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低耗能的使泥水分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泥水分离是利用污泥和水的浓度差,静置混合液从而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或是利用膜过滤实现泥水分离,但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对于前者而言,污泥沉降性能差直接影响泥水分离的效果,后者则耗能很大,不能广泛使用。本专利技术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即水沿着棉线上升的现象,使泥水分离,既不受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又节省了能源,简单经济,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节能便利的装置进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可应用于连续流反应器,不受污泥沉降性变化的影响,在保证反应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降低泥水分离的能耗和时间。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设有原水水箱、生物处理反应器、导水组件、清水池。所述原水水箱由顶部进水底部出水,通过进水泵与生物反应器相连接;生物反应器由底部进水,并配有曝气装置、搅拌装置、液位计,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用来控制溶液的溶解氧并保证泥水混合均匀,液位计经定时器连接进水泵,可以保证液面恒定(液面距反应器顶端3厘米);导水组件包括固定环和引水线;引水线(约30厘米)由蓬松的棉线组成,每一条引水线一端穿过固定环并由固定环固定在反应器顶部,其一侧12厘米放入生物处理反应器另一侧18厘米放入清水池,多条引水线均匀分布在反应器顶部,利用水的毛细现象,水会沿着棉线上升绕过绕过反应器顶端进入清水池,污泥则会留在反应器内,清水池水面低于反应器液面20厘米;清水池为导管和筒体间的环隙区域,设有溢流管和放空管。其中,生物反应器为一有机玻璃导管,内径20厘米,高50厘米,除必要的搅拌、曝气装置外,还有液位计,保持液面的稳定,使液面距反应器顶端的距离维持在3厘米左右。其中,引水线粗细与酒精灯灯芯相似,反应器液面到顶部的距离不能太大,维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才能避免水克服重力做功过大使流量减小。引水线应定期清洗来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固定环由金属构成,表面涂一层浙青防止氧化,固定环竖直放置,底端固定在反应器顶部,引水线穿过固定环从而分成两段,一段12厘米放入生物反应器内,另一段18厘米放入清水池内。本专利技术污泥分离装置,经济可靠,操作简单,不受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引水线的数量来控制出水速度,为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投入的新途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装置的俯视图,图中为四个装置组合图。图2-引水装置及相邻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原水水箱,1.1-进水管,1.2-放空管,2-生物处理反应器,2.1_进水水泵, 2.2-搅拌器,2.3-曝气头,2.4-空压机,2.5-气体流量计,2.6-气量调节阀,2.7-液位计,3-导水组件,3.1-引水线,3.2-固定环,4-清水池,4.1-溢流管,4.2-放空管。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泥水分离装置的主要部件是3.1-引水线,3.2-固定环,其他为辅助部分。装置的处理能力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引水线的数量。本专利技术每条引水线的处理量为10ml/min,在依据实际需要处理量确定引水线的数量。运行时引水线穿过固定在反应器顶端的固定环,约12厘米的引水线进入反应器内,2.8-液位计维持反应器液面到反应器顶端的距离为3厘米,使引水线尽可能多的浸泡在反应溶液中;18厘米引水线放入清水池,清水池的液面低于引水线的最低处;运行过程中,弓丨水线最好靠在反应器壁上,这样做都是为了使装置达到最佳处理效果。运行条件如温度、溶解氧、pH等根据进水水质而定。经处理的水由清水池的溢流管排出。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并非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均应包括于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原水水箱(1)、生物处理反应器(2 )、导水组件(3 )、清水池(4 );所述原水水箱(1)为一闭口箱体,设有进水管(1.1)和放空管(1.2)原水水箱(1)通过进水泵(2.1)与生物反应器(2)相连接; 所述生物处理反应器(2)为一导管,水流自下而上,并设有搅拌器(2.2),底部设有曝气头(2.3),空压机(2.4)通过气体流量计(2.5)、气量调节阀(2.6)与设在反应器底部的曝气头(2.3)连接,液位计(2.7)与进水泵相连,维持水面高度; 导水组件(3)为泥水分离的组件,包括固定环(3.2)和引水线(3.1);引水线(3.1)为蓬松的棉线,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将 水由反应器(2)经器壁顶端引入到清水池(4),固定环(3.2)将引水线(3.1)固定; 清水池(4)为导管和筒体间的环隙区域,设有溢流管(4.1)和放空管(4.2)。【文档编号】C02F3/02GK103922462SQ201410106440【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专利技术者】李冬, 张金库, 吕育锋, 范丹, 姜沙沙, 梁雨雯, 路健, 王朗, 杨杰, 卫家驹, 曾辉平, 张 杰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原水水箱(1)、生物处理反应器(2)、导水组件(3)、清水池(4);所述原水水箱(1)为一闭口箱体,设有进水管(1.1)和放空管(1.2)原水水箱(1)通过进水泵(2.1)与生物反应器(2)相连接;所述生物处理反应器(2)为一导管,水流自下而上,并设有搅拌器(2.2),底部设有曝气头(2.3),空压机(2.4)通过气体流量计(2.5)、气量调节阀(2.6)与设在反应器底部的曝气头(2.3)连接,液位计(2.7)与进水泵相连,维持水面高度;导水组件(3)为泥水分离的组件,包括固定环(3.2)和引水线(3.1);引水线(3.1)为蓬松的棉线,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将水由反应器(2)经器壁顶端引入到清水池(4),固定环(3.2)将引水线(3.1)固定;清水池(4)为导管和筒体间的环隙区域,设有溢流管(4.1)和放空管(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张金库吕育锋范丹姜沙沙梁雨雯路健王朗杨杰卫家驹曾辉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