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侧导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402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5:55
一种冶金生产线的互换性侧导辊,其立辊上、下采用相同类型和规格的轴承,辊筒和轴在上、下轴承位的结构和尺寸与之相配一致,使立辊辊筒的上下位置互换后,立辊内部零件的装配关系不变。这种在带钢处理生产线上的侧导立辊,被跑偏的带钢划伤磨损后,将立辊的上、下位置互换后,可以继续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冶金生产线的互换性侧导辊,其立辊上、下采用相同类型和规格的轴承,辊筒和轴在上、下轴承位的结构和尺寸与之相配一致,使立辊辊筒的上下位置互换后,立辊内部零件的装配关系不变。这种在带钢处理生产线上的侧导立辊,被跑偏的带钢划伤磨损后,将立辊的上、下位置互换后,可以继续使用。【专利说明】互换性侧导辊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生产线的互换性侧导辊,双侧导向辊给带钢导向纠偏,侧导立辊能互换性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带钢处理线的生产过程中,因热轧钢卷带钢有边浪不平和板型问题,加之材质本身的硬度较大,使带钢在直行运行时,特别是在穿带、甩尾时,会同时发生水平横向运动跑偏和上下跳动,因此在带钢处理线上都配备数量不等的侧导辊装置,通过左、右侧立辊相向夹击跑偏的带钢,以导向带钢、减少带钢在运行中的跑偏从而使其直线运行。在侧导辊装置中对带钢起导向纠偏作用的部件是侧导立辊,但跑偏的带钢运行速度较快,对立辊会产生径向摩擦力和轴向跳动摩擦力的双重作用,又因带钢自身重力向下,使立辊辊筒受到的划伤和磨损多集中在立辊筒的下半段,在使用一段时问后需更换立辊的辊筒,而以往的立辊筒不能上下互换位置二次利用,这样就造成了立辊筒更换数量多、设备维修成本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侧导辊的立辊在下半部分划伤和磨损严重后就需更换辊筒,而辊筒的上半部分多为空转而无损。但以往辊筒内部结构为:上轴承深沟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也可同时承受少量的双向轴向载荷,下轴承为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只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此结构限制了立辊辊筒不能上下互换使用,就造成了立辊筒的上半部分的浪费。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本技术对侧导立辊部件上、下两端采用相同类型和规格的轴承,立辊辊筒内部结构与之相配,使立辊筒可以上、下互换,互换方位后的辊筒可以继续使用,起到导向纠偏带钢的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考虑到辊筒在带钢运行过程中受径向力较大、而受轴向力不太大的情况,上、下轴承采用可承受径向和单向轴向联合载荷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达到深沟球轴承加推力球轴承的效果;并使辊筒内部、轴的结构与之匹配。这样,辊筒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位置互换后其受力性能不变,可以互换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上下位置可以互换的侧导辊,与以前结构的侧导辊相比,立辊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同时立辊筒上、下位置互换时也不需要拆卸或更换轴承,与以往换立辊筒时需拆卸轴承相比也减少了换辊时间,这样,节约了设备的维修成本,也提高了工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使用图。图2是以往的侧导立辊部件的剖面构造图。图3是新型的侧导立辊部件的剖面构造图。图1中:1.左侧立辊,2.带钢,3.右侧立辊。图2、图3中:4.盖板,5.上挡油环,6.座架,7.下挡油环,8.上轴承,9.辊筒,10.下轴承,11.轴。【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侧导辊装置的左侧立辊(I)、右侧立辊(3)之间的开口宽度根据带钢(2)的宽度调整好,在带钢处理线生产过程中,带钢(2)发生跑偏时,左侧立辊(I)、右侧立辊(3)就会相向夹击导向带钢(2),以导向带钢、减少带钢在运行中的跑偏从而使其直线运行。在图2中,侧导立棍部件结构为:上轴承⑶为深沟球轴承,下轴承(10)为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辊筒(9)在上轴承位处的内径Φ 1、高度a,与在下轴承位处的内径Φ3、高度b都是不相同的;轴(11)在上、下轴承位处的轴颈Φ2、Φ4也是不相同的。立辊内部的上、下结构完全不同,使辊筒(9)的上、下位置不能互换使用。在图3中,侧导立辊部件结构为:上轴承⑶、下轴承(10)均为单列角接触轴承,辊筒(9)在上轴承位处的内径Φ 1、高度a和下轴承位处的内径Φ 1、高度a都是相同的;轴(11)在上、下轴承位处的轴颈Φ 2也是相同的。这种立辊辊筒(9)内部的上、下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上轴承(8)和下轴承(10)的规格也相同,其它零件的装配关系上下也相同。在互换辊筒的上下位置时,先拆下盖板(4),将立辊从座架(6)上取出,卸下上挡油环(5)和下挡油环(7)后,将轴(11)从辊筒(9)中抽出,不需要拆卸轴承,直接将带有上轴承(8)和下轴承(10)的辊筒(9)上、下旋转180°,把辊筒(9)未磨损的上半段放到立辊的下面,已磨损的下半段放到立辊的上面;再按图3所示,依次将轴(11)、下挡油环(7)、已互换位并带有轴承的辊筒(9)、上挡油环(5)、盖板(4)等零件装到座架(6)上,完成立辊筒上下位置的互换。【权利要求】1.一种互换性侧导棍,左、右两侧的侧导立棍对称布置,立棍为圆柱筒形,其特征是:辊筒内部的上轴承、下轴承分别装在上挡油环下部、下挡油环上部,轴的上下两端穿过盖板和座架,并通过盖板上的紧固连接件将立辊筒安装固定在座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换性侧导辊,其特征是:立辊筒上、下位置的内部结构相同,立辊筒上、下可以互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换性侧导辊,其特征是:辊筒内部的上轴承、下轴承的类型、规格相同,为单列角接触球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换性侧导辊,其特征是:在立辊的内部结构中,辊筒的上轴承位、下轴承位处的内径、高度相同,轴的轴颈也相同。【文档编号】B21B39/14GK203711489SQ201320799314【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专利技术者】卢向伟, 张培远 申请人:武汉艾可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换性侧导辊,左、右两侧的侧导立辊对称布置,立辊为圆柱筒形,其特征是:辊筒内部的上轴承、下轴承分别装在上挡油环下部、下挡油环上部,轴的上下两端穿过盖板和座架,并通过盖板上的紧固连接件将立辊筒安装固定在座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伟张培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艾可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