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金属支撑半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2994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金属支撑半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半电池自下而上包括多孔金属支撑层厚膜、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薄膜、多孔阳极层薄膜和致密电解质层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氧化物和萤石结构氧化物组成的多孔梯度过渡层可避免多孔金属支撑层和多孔阳极层的直接接触,降低在高温烧结条件下金属支撑层中Fe、Cr元素和多孔阳极层中Ni元素的相互扩散。混合氧化物在电池的工作条件下还原形成合金;在阳极侧界面形成高阳极活性材料,在金属支撑体侧界面形成合金为主相的高导电性复合材料,呈现更高的电导率,降低了欧姆电阻,且不降低电催化活性,确保电池运行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实现了多孔金属支撑层与多孔阳极层的良好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所述半电池自下而上包括多孔金属支撑层厚膜、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薄膜、多孔阳极层薄膜和致密电解质层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氧化物和萤石结构氧化物组成的多孔梯度过渡层可避免多孔金属支撑层和多孔阳极层的直接接触,降低在高温烧结条件下金属支撑层中Fe、Cr元素和多孔阳极层中Ni元素的相互扩散。混合氧化物在电池的工作条件下还原形成合金;在阳极侧界面形成高阳极活性材料,在金属支撑体侧界面形成合金为主相的高导电性复合材料,呈现更高的电导率,降低了欧姆电阻,且不降低电催化活性,确保电池运行的长期稳定性,同时实现了多孔金属支撑层与多孔阳极层的良好结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的半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全固态发电器件,它不需经过从燃料化学能一热能一机械能一电能的转变过程,具有许多优点,其中突出的优点在于燃料的广泛适用性,即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都可作为燃料,因此可广泛地采用氢气、一氧化碳、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生物质气、甲醇和乙醇等多种碳氢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主要应用包括分布式电站、家庭电站、车辆辅助电源、不间断电源和军用电源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开发研究以及商业化,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国际上普遍看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入商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寿命和价格。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尤其是中低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00?800°C ),是目前国际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保证高功率密度的同时,可使用廉价的不锈钢等合金作为连接体材料,降低了对密封等其它材料的要求,可采用低成本的陶瓷制备工艺进行制造,可望大幅度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材料和制造成本。常规的中低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采用Ni/YSZ(YSZ:钇稳定氧化锆)阳极支撑体结构,优良的电池堆性能也已有报道,部分研发单位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但与厚阳极支撑体相关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厚的阳极支撑体包含较多的YSZ和Ni,使得电池成本较高。在氧化还原循环中,多孔阳极支撑体中的金属镍被氧化成NiO,继而NiO被还原成金属镍,多孔阳极支撑体经历体积变化,从而导致电解质开裂,因此若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燃料供应中断易引起因空气进入阳极室而使Ni/YSZ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损坏。鉴于Ni/YSZ阳极支撑体结构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发单位开始将研发的重点转向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这一结构类型的电池采用铁素体不锈钢作为支撑体,从而可降低支撑体的价格,提高电池的机械强度,降低电池内部的温度梯度,可容许电池快速启动、热循环和氧化还原循环,也增强了抵抗热冲击能力,同时降低了电池堆密封和连接难度。虽然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显现出上述诸多优点,但是其制备面临着重要的挑战。由于电池在高温下还原气氛中烧结,同时为获得致密的YSZ基固体电解质薄膜,电池的烧结温度往往高于1200°C,因此阳极中的Ni会发生晶粒长大,同时与不锈钢中的Cr和Fe发生相互扩散,从而引起电池性能衰减。为解决上述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难题,国内外研究者在电池结构和相应的电池制备技术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200580019112.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专利提出了金属作为支撑材料,并提供了用于阻止金属支撑和活性阳极之间扩散的装置,具体是采用渐变的、终止于基本纯净的电子导电氧化物的金属支撑体,但这些电子导电氧化物在电池工作的还原气氛条件下呈现较低的电导率,从而相对于金属而言增加了电池支撑体的欧姆电阻,金属支撑体中也添加了金属氧化物且呈梯度结构,这样提高了支撑体的价格和制造复杂性。同时该专利提出渗透层结构,即先在高温下进行渗透层烧结,然后采用离子浸溃法向渗透层渗入Ni,再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以使硝酸盐分解,从而阻止Ni和金属支撑体材料之间的相互扩散。一方面离子浸溃法的突出缺点是多步骤,即需要进行多次浸溃和热处理,以使Ni的含量达到需要的量,从而造成电池制备工艺繁琐;另一方面,由于所浸溃的Ni不可避免地与金属支撑体直接接触,在电池的运行过程中易发生材料的相互扩散而使电池性能衰减。申请号为CN200810129800.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支承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专利提出了阴极前体层和阳极前体层结构,在高温下进行烧结获得多层结构之后,其中采用阳极的前体溶液或悬浮体浸溃阳极前体层,并随后进行热处理。但其浸溃法过程需要重复多次浸溃和热处理,以使材料的含量达到需要的量,从而造成电池制备工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 一种;在避免Ni和金属支撑体材料之间相互扩散的同时,使所形成的中低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金属支撑半电池的内阻更低,阳极的电催化活性不降低,电池运行的长期稳定性得到保证,减少电池制备步骤,实现中低温平板式金属支撑半电池的低成本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金属支撑半电池,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多孔金属支撑层厚膜、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薄膜、多孔阳极层薄膜和致密电解质层薄膜。优选地,所述的多孔金属支撑层主要由不锈钢FeCrM合金构成;所述M元素为N1、T1、Mn、Mo、W、Nb、Co、Cu、V、La、S1、Ce、Al、C、N、P 和 S 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作为半电池的支撑体,所述多孔金属支撑层厚膜的厚度为200?1000 μ m,以确保半电池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更优选为600?900 μ m。优选地,所述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主要由金属A和萤石结构氧化物组成,所述金属 A 的元素选自 N1、T1、V、Cr、Mn、Fe、Co、Cu、Zn、Nb、Mo、Ta、W、La、S1、Ce 和 Al 的任意组合。优选地,所述萤石结构氧化物为掺杂氧化锆、氧化铈或稀土掺杂氧化铈,所述掺杂氧化错选自YSZ (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错)、SSZ (氧化钪稳定的氧化错)、ScYSZ (氧化钪和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ScCeSZ (氧化钪和氧化铈共稳定的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稀土为Y、La、Pr、Nd、Sm、Gd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萤石结构氧化物的含量为O?50wt%。更优选地,所述萤石结构氧化物的含量为10?50wt%,以实现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在电池制备后的阳极侧具有较高的阳极活性,而在支撑层侧具有高的电子导电性和相匹配的热膨胀性能。优选地,所述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薄膜的厚度为20~100 μ m,以达到阻挡多孔金属支撑层和多孔阳极层之间金属元素相互扩散所需的厚度。更优选为40~70 μ m。优选地,所述多孔阳极层为由电解质材料、TM和导电氧化物构成的金属陶瓷。优选地,所述电解质材料的含量为30~50wt%,以提供离子导电性;所述了11的含量为30~70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金属支撑半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多孔金属支撑层厚膜、多孔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薄膜、多孔阳极层薄膜和致密电解质层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恒勇余晴春胡鸣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