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852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00:12
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七个处理区由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分隔构成,水平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孔,水平隔板下方两个空间充填固定填料,是缺氧区,底部设有二个污泥悬浮区;水平隔板上方两个空间充填移动填料,是好氧区,污水从底部进水支管进入,两次升流进入缺氧区和好氧区处理,最后流入由竖直隔板分隔的固液分离区,完成有机污水的净化。有益效果:污水经过缺氧处理-好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再经过固液分区分离后出水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维护和管理;采用升流推流式,节省能源;填料使用寿命长、充氧性能好、启动挂膜快、脱膜容易、耐高负荷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七个处理区由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分隔构成,水平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孔,水平隔板下方两个空间充填固定填料,是缺氧区,底部设有二个污泥悬浮区;水平隔板上方两个空间充填移动填料,是好氧区,污水从底部进水支管进入,两次升流进入缺氧区和好氧区处理,最后流入由竖直隔板分隔的固液分离区,完成有机污水的净化。有益效果:污水经过缺氧处理-好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再经过固液分区分离后出水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维护和管理;采用升流推流式,节省能源;填料使用寿命长、充氧性能好、启动挂膜快、脱膜容易、耐高负荷冲击。【专利说明】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净化
,尤其涉及处理各种有机污水的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大城市中已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但大多数中小城镇则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了当地的水环境污染。我国的污水处理任务十分繁重,所以还需要兴建和改造大批的污水处理设施来处理污水。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多为平面流程的设施。其不足是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的设备及其净化方法,是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补充。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由隔板分隔构成,隔板包括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水平隔板位于壳体内中下位置处,将壳体内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孔,是开孔隔板,竖直隔板位于壳体一对边中心位置,从壳体上端至壳体底面上方,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将壳体内分成上下四个空间,其中位于水平隔板下方两个空间又各分成两个区,分别是A处理区、B处理区、E处理区和D处理区,其中A处理区和D处理区位于壳体的底部,B处理区和E处理区位于A处理区和D处理区上方;位于水平隔板上方两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是C处理区,另一个空间用隔板分隔成两个区,分别是中部的F处理区和F处理区周围的G处理区,其中C处理区和G处理区的上端分别设有C区溢流堰(堰板上开孔,孔径略小于移动填料的粒径)和G区溢流堰,C区溢流堰通过管道与D处理区连通,G区溢流堰与出水管连通,A处理区壳体中部开有进水管口,A处理区和D处理区壳体中部各开有排泥管口,A处理区和D处理区壳体底部各开有泄空管口,A处理区和D处理区底部布置排泥管,排泥管由壳体的排泥管口伸出壳体外,A处理区和D处理区的泄空管口与泄空管连通,A处理区和D处理区排泥管上方设进水管,A处理区进水管由A处理区的进水管口伸出壳体外与污水源连通,D处理区进水管与C区溢流堰管道连通;B处理区和E处理区充填固定填料,为缺氧处理区,其中E处理区与G处理区底部对应部分不充填固定填料,C处理区和F处理区充填移动填料,为好氧处理区,C处理区和F处理区底部各设有曝气管,曝气管用管路与曝气源连通,G处理区为固液分离区(G),A处理区和D处理区为污泥悬浮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处理区和D处理区底部排泥管由多根均匀并排布置的排泥管和将均匀并排布置的排泥管连接的排泥支管组成,排泥管和排泥支管上均匀开有排泥孔。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处理区和D处理区排泥管上方进水管由多根均匀并排布置的管和将均匀并排布置的管连接的连接管组成,进水管上均匀开有布水孔。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板上孔的孔径不大于移动填料区的移动填料粒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填料由聚烯或聚酰胺拉丝制毛丝条穿插在中心绳上构成,中心绳固定在壳体和隔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填料是由聚乙烯制成的b-cell悬浮型填料。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为:经过初沉的污水由动力设备经进水管进入A处理区后,再升流至B处理区,在B处理区经过降解、去除污水中可生化的有机污染物,生成物及污泥沉积于A处理区底部,经排排泥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平隔板升流至C处理区,在好氧条件下,悬浮型填料b-cell上的微生物群体降解、去除污水中可生化的有机污染物,生成物及污泥经水平隔板进入A处理区底部,经排排泥管排出,处理过的污水进入C区溢流堰(堰板上开孔,孔径略小于移动填料的粒径),经引流管和进水管进入D处理区,再升流至E处理区进行第二循环处理,在E处理区经过降解、去除污水中可生化的有机污染物,生成物及污泥沉积于D处理区底部,经排泥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平隔板升流至F处理区,在好氧条件下,悬浮型填料b-cell上的微生物群体降解、去除污水中可生化的有机污染物,生成物及污泥经水平隔板进入D处理区底部,经排泥管排出,处理后的水从F处理区顶部由引流圈进入G处理区,进行固液分离,将剩余污泥及絮状物沉积到G处理区底部,并经过水平隔板上的孔进入D处理区,分离后的水由上部的G区溢流槽经出水管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污水经过缺氧处理-好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再经过固液分区分离后出水处理效果好;处理效果好;2、各个处理区集成为一个单元,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3、开孔隔板的孔径不大于上部移动填料区的填料粒径,在保证上部的填料在泄空时不流失的前提下,又保证上部的污泥能有效的沉降至底部;4、移动填料区底部曝气管供气使移动填料区处于好氧状态;5、运行全过程采用升流推流式,除了需要提供曝气设备外,本专利技术的设备整体不需提供任何动力设备,经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放;6、固定填料使用寿命长、充氧性能好、启动挂膜快、脱膜容易、耐高负荷冲击,处理效果显著、运行管理简便、不堵塞、不结团,价格低廉;7、移动填料挂膜快、挂膜量多、充氧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更换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排泥管平面布置示意图图4是进水管平面布置示意图图中:1、污水进水管,2、进水阀门,3、进水支管,4、填料支架,5、固定填料,6、开孔隔板,7、移动填料,8、C区溢流堰,9、引流管,10、排泥引管,11、水平隔板,12、引流圈,13、G区溢流堰,14、出水管,15、竖直隔板I,16、竖直隔板II,17、接曝气设备管,18、曝气总阀,19、曝气调节阀,20、曝气支管,21、曝气管,22、曝气头,23、排泥支管,24、排泥管,25、手动阀门,26、电动排泥阀,27、壳体外排泥管,28、手动排泥阀,29、泄空管口,30、泄空管,31泄空阀,32、泄空管,33、排泥阀组,34、布水孔,35、排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七个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七个处理区由隔板分隔构成,隔板包括水平隔板(6)、竖直隔板Ⅰ(15)和竖直隔板Ⅱ(16),水平隔板(6)位于壳体内中下位置处,将壳体内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隔板(6)上均匀分布有孔,是开孔隔板,竖直隔板Ⅰ(15)位于壳体一对边中心位置,从壳体上端至壳体底面上方,水平隔板(6)和竖直隔板Ⅰ(15)将壳体内分成上下四个空间,其中位于水平隔板(6)下方两个空间又各分成两个区,分别是A处理区、B处理区、E处理区和D处理区,其中A处理区和D处理区位于壳体的底部,B处理区和E处理区位于A处理区和D处理区上方;位于水平隔板(6)上方两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是C处理区,另一个空间用竖直隔板Ⅱ(16)分隔成两个区,分别是中部的F处理区和F处理区周围的G处理区,其中C处理区和G处理区的上端分别设有C区溢流堰(8)和G区溢流堰(13),C区溢流堰(8)通过引流管(9)与D处理区连通,G区溢流堰(13)与出水管(14)连通,A处理区壳体中部设有进水管口,A处理区和D处理区壳体顶部各设有排泥引管口,A处理区和D处理区壳体底部各开有泄空管口(29),A处理区和D处理区底部布置排泥管(24),排泥管(24)通过排泥引管(10)由排泥管口伸出壳体外,A处理区和D处理区的泄空管口(29)与泄空管(30)连通,A处理区和D处理区排泥管(24)上方设进水支管(3),A处理区进水支管(3)由A处理区的进水管口伸出壳体外与污水源连通,D处理区进水支管(3)与C区溢流堰引流管(9)连通;B处理区和E处理区充填固定填料(5),为缺氧处理区,其中E处理区与G处理区底部对应部分不充填固定填料,C处理区和F处理区充填移动填料(7),为好氧处理区,C处理区和F处理区底部各设有曝气管(21),曝气管(21)用曝气支管(20)与曝气源连通,G处理区为固液分离区,A处理区和D处理区为污泥悬浮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芝费庆志宋俊超史雅琪王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