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2202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的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一端与絮凝区连接,另一端设有排泥管;滤布过滤区与消毒区上下布置且与沉淀区相邻。污水经进水管进入混合区,混合后经第一过水孔进入絮凝区,絮凝后经第二过水孔进入沉淀区,泥水在沉淀区沉淀分离后,上清液由出水堰溢流经格栅板后进入滤布过滤区,过滤后,出水经集水槽由底部网孔进入消毒区,消毒后经第三过水孔后由出水管排出,污泥部分经污泥回流管回流至絮凝区,部分经排泥管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合理,装置的整体设计紧凑,占地面积省、水头损失小和加药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污水已经基本满足排放的要求,仅需要对部分水质指标进行深度处理即可达标排放或回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由于处理目标和出水水质的不同,处理工艺也大有不同。广义上的范围包括脱氮除磷、悬浮物的去除、有机物的去除以及消毒等。在诸多的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上,“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组合因为其运行稳定,去除效率高而倍受青睐。特别是对于悬浮物和总磷的去除,能够实现出水的稳定达标。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而言,往往存在预留场地小、水头要求高等现状。这就要求深度处理装置必须要具备占地面积省、水头损失小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加药量和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解决了节省占地面积,降低水头损失和减少加药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工艺紧凑,水头损失小。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滤布过滤区和消毒区,其中混合区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合区经由第一过水孔与絮凝区相连通,絮凝区经由第二过水孔与沉淀区相连通,沉淀区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下方设有滤布过滤区,滤布过滤区内设置插槽式滤芯,滤布过滤区前端设有格栅板,滤布过滤区后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网孔,滤布过滤区下方设有消毒区,消毒区内部设有竖直挡板,挡板与消毒区下底面之间形成第三过水孔,消毒区中部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一端与絮凝区连接,另一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滤布过滤区与所述消毒区上下布置且与所述沉淀区相邻。所述滤布过滤区前端设有格栅板,以便截留沉淀区可能带出来的浮泥等大颗粒物质,避免后续滤布的堵塞。所述格栅板的栅隙为I~2mm,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滤布过滤区后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网孔,网孔的孔径为3~6_,集水槽为漏斗型,材质为不锈钢板拼接而成。所述混合区、絮凝区和沉淀区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举例来说,所述混合区可采用管式混合、隔板混合、水泵混合或机械搅拌混合形式;所述絮凝区可采用网格絮凝、折板絮凝或机械絮凝形式。所述沉淀区可采用平流沉淀、斜管沉淀、斜板沉淀、福流沉淀或竖流沉淀形式。所述消毒区与所述滤布过滤区上下设置,内部设置消毒装置,采用淹没式紫外消毒灯管布置。所述滤布过滤区内设置插槽式滤芯,所述插槽式滤芯由不锈钢框架和聚酯纤维滤布组成,滤芯厚度为40~60_,长宽可根据池体尺寸调整。所述聚酯纤维滤布的反冲洗采用在线往复式自吸泵清洗装置,反冲洗频率采用液位和时间双参数控制。反冲洗时,导轨两侧的往复式自吸泵的吸盘与滤布表面等宽贴合,然后进行往复式清洗,来回一趟计一次,清洗时,一般持续2~5次,也可根据具体运行情况另行设定。反冲洗产生的废水由自吸泵排出,可根据需求直接进入下水道排放或回流至前端与原水混合。所述滤布的反冲洗采用在线往复式自吸泵清洗装置,反冲洗频率采用液位和时间双参数控制。所述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为:I)沉淀区污泥回流比:1%~4% ;2)沉淀区液面负荷:15~20m3/ (m2.h);3)滤布过滤的滤速:6~12m/h ;4)其他参数的选择综合考虑水质和池型而定。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为:污水经进水管进入混合区,混合后经第一过水孔进入絮凝区,絮凝后经第二过水孔进入沉淀区,泥水在沉淀区沉淀分离后,上清液由出水堰溢流经格栅板后进入滤布过滤区,过滤后,出水经集水槽由底部网孔进入消毒区,消毒后经第三过水孔后由出水管排出,污泥部分经污泥回流管回流至絮凝区,部分经排泥管排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是:I) 一体化构造:采用一体化构造,将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滤布过滤区和消毒区依水流方向有序布置并有机结合,节省了装置的占地面积;滤布过滤区出水用集水槽代替管道出水,能够有效缩小滤芯的厚度,从而减小滤池体积;2)水头损失小: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按流程有机结合,各区采用过水孔或出水堰连通,结构更为紧凑。将滤布过滤区与消毒区采用上下合建布置的方式,从结构上代替了因沉淀区与滤布过滤区的高差所需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例如沉淀区半地埋设置等等。所述一体化装置不仅节省占地面积,而且能充分利用自身水位差,总水头损失仅0.7~0.9m ;3)污泥回流设置:通过设置污泥回流,能够将部分未完全反应的絮凝剂进行二次反应,可有效维持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使得絮体可以更易于产生凝聚核,增大絮体自重,从而有利于后续沉淀分离,提高去除效率,与传统混凝-沉淀工艺相比,可有效节省加药量10%~30% ;4)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格栅板能够有效拦截沉淀区漂浮的污泥杂质,稳定滤布过滤周期;网孔可减少水流对消毒区的冲击,起到均匀配水的作用;挡板的设置能够形成有效水封,使紫外灯管完全浸没,保证消毒接触时间和效果;5)出水水质有保障:流程中考虑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能够很好地保障出水水质,特别是对悬浮物和磷的去除。同时滤布的物理过滤作用还能进一步去除5%~15%的有机物和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混合区;2_絮凝区;3_沉淀区;4_滤布过滤区;5_消毒区;6_进水管;7-出水管;8_排泥管;9_污泥回流管;10_格栅板;11_插槽式滤芯;12_紫外消毒灯管;13-集水槽;14_网孔;15_往复式自吸泵;161_第一过水孔;162_第二过水孔;163_第二过水孔;17_挡板;18_出水堰;19-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混合区1、絮凝区2、沉淀区3、滤布过滤区4和消毒区5,其中混合区I 一侧设有进水管6,混合区I经由第一过水孔161与絮凝区2相连通,絮凝区2经由第二过水孔162与沉淀区3相连通,沉淀区3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堰18,出水堰18下方设有滤布过滤区4,滤布过滤区4内设置插槽式滤芯11,滤布过滤区4前端设有格栅板10,滤布过滤区4后端设有集水槽13,集水槽13底部设有网孔14,滤布过滤区4下方设有消毒区5,消毒区5内部设有竖直挡板17,挡板17与消毒区5下底面之间形成第三过水孔163,消毒区5中部设有出水管7,所述沉淀区3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9,污泥回流管9 一端与絮凝区2连接,另一端设有排泥管8 ;滤布过滤区4与消毒区5上下布置且与沉淀区3相邻。滤布过滤区4内设置由不锈钢框架和聚酯纤维滤布组成的插槽式滤芯11,反冲洗采用往复式自吸泵15清洗装置,设置液位和时间双参数控制。反冲洗时,导轨19两侧的往复式自吸泵15的吸盘与滤布表面等宽贴合,然后进行往复式清洗,来回一趟计一次,清洗时,为两次。反冲洗产生的废水由自吸泵排出,可根据需求直接进入下水道排放或回流至前端与原水混合。消毒区5与滤布过滤区4采用上下合建布置,内部设置消毒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滤布过滤区和消毒区,其中混合区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合区经由第一过水孔与絮凝区相连通,絮凝区经由第二过水孔与沉淀区相连通,沉淀区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下方设有滤布过滤区,滤布过滤区内设置插槽式滤芯,滤布过滤区前端设有格栅板,滤布过滤区后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网孔,滤布过滤区下方设有消毒区,消毒区内部设有竖直挡板,挡板与消毒区下底面之间形成第三过水孔,消毒区中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一端与絮凝区连接,另一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滤布过滤区与所述消毒区上下布置且与所述沉淀区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滤布过滤区和消毒区,其中混合区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合区经由第一过水孔与絮凝区相连通,絮凝区经由第二过水孔与沉淀区相连通,沉淀区另一侧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下方设有滤布过滤区,滤布过滤区内设置插槽式滤芯,滤布过滤区前端设有格栅板,滤布过滤区后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网孔,滤布过滤区下方设有消毒区,消毒区内部设有竖直挡板,挡板与消毒区下底面之间形成第三过水孔,消毒区中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一端与絮凝区连接,另一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滤布过滤区与所述消毒区上下布置且与所述沉淀区相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的栅隙为I ~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孔径为3~6mm 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式滤芯由不锈钢框架和聚酯纤维滤布组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一体化污水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健明操家顺周碧波陈培林俊雄方芳薛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