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176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上的扶手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其包括相对于车辆座椅固定设置的固定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固连在转轴上的扶手,还包括随动部,相对于扶手固定设置,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限制部,与固定部固连,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阻挡部相抵触以保持扶手的该平放状态;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转动而被抬起时,所述的限制部随扶手转动而使第二接触部具有限制扶手抬起角度的、与第二阻挡部的抵挡配合。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原有的扶手上滑槽的结构,有效的增强了扶手的强度,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上的扶手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其包括相对于车辆座椅固定设置的固定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固连在转轴上的扶手,还包括随动部,相对于扶手固定设置,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限制部,与固定部固连,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阻挡部相抵触以保持扶手的该平放状态;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转动而被抬起时,所述的限制部随扶手转动而使第二接触部具有限制扶手抬起角度的、与第二阻挡部的抵挡配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原有的扶手上滑槽的结构,有效的增强了扶手的强度,且结构简单。【专利说明】车辆座椅扶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上的扶手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
技术介绍
在车辆座椅结构中,为了提高乘员的舒适度,大多数汽车座椅上安装有扶手结构,以使乘员能够将手臂或肘部置于扶手上,在便于乘员乘坐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现有的车辆座椅扶手结构中,主要包括相对于座椅固定的固定架、以及以长头螺栓为定位轴而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的扶手,在固定架上通常设有两个导向柱,而扶手上对应于导向柱设有两个供导向柱嵌入的导向槽,扶手以定位轴为旋转中心,以导向柱和导向槽配合路径为方向进行旋转,可以限制扶手于平放状态或抬起状态。上述结构中,由于扶手的结构通常较小,若将导向槽开设在扶手上,会导致扶手强度降低,久而久之,易导致扶手变形,进而使扶手相对于固定架的转动发生转动偏差,此外,导向槽和导向柱的配合结构,精度及强度要求较高,不利于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实现扶手转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扶手强度的车辆座椅扶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扶手,包括相对于车辆座椅固定设置的固定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固连在转轴上的扶手,其还包括: 随动部,相对于扶手固定设置,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限制部,与固定部固连,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 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抵触以保持扶手的该平放状态;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转动而被抬起时,所述的限制部随扶手转动而使第二接触部具有限制扶手抬起角度的、与第二阻挡部的抵挡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在固定部内设有空腔,所述的转轴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的随动部固定设置在转轴延伸至空腔内的自由端上,所述的限制部固定在空腔内。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限制部为固定在空腔内的扇形,所述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分别为限制部的两边;所述的随动部为固连在转轴自由端的扇形,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为随动部的两边。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限制部的顶点和随动部的顶点位于转轴的轴线上。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限制部的半径等于随动部的半径。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限制部的圆心角为90度,随动部的圆心角为180度。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在空腔内固定设有贴覆在空腔内壁上的加强板。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的转轴通过连接螺栓与扶手固连。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原有的扶手上滑槽的结构,有效的增强了扶手的强度,且结构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随动部和限制部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中:1、固定部;2、扶手;201、扩径孔;202、螺栓;203、垫片;204、防护罩;205、加强部;206、阻尼块;3、转轴;301、螺纹空腔;4、加强板;5、随动部;501、第一接触部;502、第二接触部;503、第二垫片;6、限制部;601、第一阻挡部;602、第二阻挡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由图1所示,其包括相对于图中未示出的车辆座椅固定设置的固定部1,以及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扶手2,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想在于还增设一个随动部和一个限制部,其中,随动部相对于扶手2固定设置,且随动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限制部与固定部I固连,其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在扶手2相对于固定部I处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平放状态I时,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抵触以保持扶手2的该平放状态I ;在扶手2相对于固定部I转动而被抬起时,限制部随扶手2转动而使第二接触部具有限制扶手2抬起角度的、与第二阻挡部的抵挡配合,通过该抵挡配合,使扶手2被限制在图1所示的虚线位置的最大抬起状态II。基于如上设计思想,在本实施例中,由图2结合图3所示,固定部I和扶手2通过转轴3相连,其中,转轴3与扶手2连接的一端为螺栓固连,而转轴3与固定部I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该转动连接,可以实现转轴3以自身轴线为轴相对于固定部I的转动。为了实现扶手2与转轴3的螺栓固连,本实施例中,在扶手2上设置一个通孔,该通孔由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一通孔连通的扩径孔201构成,其中,第一通孔与转轴3的外径相应,以使转轴3能够插入到该第一通孔内;扩径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且与第一通孔共中心线设置。转轴3插入第一通孔3内部分的内部具有螺纹空腔301,在转轴3插入到第一通孔内时,可以将螺栓202的螺纹段由扩径孔201处旋紧插入到转轴3内,以实现螺栓202与螺纹空腔301壁上螺纹的螺纹旋接。为了提高螺栓202与转轴3的连接稳固性,在扩径孔201内设有垫片203。此外,为了使扶手2与转轴3固连后,使扶手2的外观更加美观,在扩径孔201内,还可以嵌入装有罩扣在螺栓202头部的防护罩204,防护罩204在扣好后,其外表面与扶手2的外表面相平,这样,既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也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到扩径孔201内。为了进一步提高扶手2与转轴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提高扶手2与转轴3连接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在与固定部I相对一侧的扶手2上,设有向固定部I延伸的加强部205,第一通孔即贯通于该加强部205设置,且该加强部205的自由端与固定部I之间间隙设置。此外,扶手2与转轴3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连方式,如仅是在扶手2上增设一个加强部,转轴3与加强部之间通过两端均是螺纹结构的螺杆进行连接等。为了提高扶手2相对于固定部I转动时的品质,本实施例中,在加强部205与固定部I之间的间隙内,设有固连于加强部205上的阻尼块206,通过该阻尼块206的设置,可以在抬起扶手2时,增强操作者的操作感力,同时,扶手2可以由最大抬起状态II缓慢的向平放状态I回位转动。转轴3与固定部I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采用常规的轴承连接形式,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形式。为了简化整体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为了结合随动部和限制部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在固定部I内设有空腔,该空腔的内壁上固定贴覆有加强板4,加强板4的设置,提高了固定部I具有空腔处的结构强度。在与扶手2相对一侧的固定部I上,设有与固定部I内的空腔连通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径略大于转轴3的外径,转轴3可以在通过该通孔插入到空腔内时,实现相对于固定部I的转动。在插入空腔内的转轴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随动部5,如图3,结合图4、图5所示,随动部5为一个板状的扇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扶手,包括相对于车辆座椅固定设置的固定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固连在转轴上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随动部,相对于扶手固定设置,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限制部,与固定部固连,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阻挡部相抵触以保持扶手的该平放状态;在扶手相对于固定部转动而被抬起时,所述的限制部随扶手转动而使第二接触部具有限制扶手抬起角度的、与第二阻挡部的抵挡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周庆佳沙涛王亚楠刘娟刘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