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616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且顶端部(5a’)从背面看呈线形状的外观侧面肋部(a)、和沿着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且顶端部(5d’)从背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状的外观侧面平面部(5d),在将捆包用的缓冲构件(4)安装到壳体(5)的侧面时,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和外观侧面平面部(5d)的顶端部(5d’)均同缓冲构件(4)的与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相向的内壁(4a)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即使在被捆包的状态下被堆积,由于壳体的一部分不咬入缓冲构件,所以不会有损开捆作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壳体侧面侧的构造。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为了防止由出货时、运输时等产生的振动、冲击、载荷而带来的负荷传递到室内机,安装有由泡沫聚苯乙烯等构成的缓冲构件。并且,安装有该缓冲构件的室内机被瓦楞纸箱等捆包而出货(参照专利文件I和2)。以下,基于图7?图15,说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捆包状态。图7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正面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面立体图,图11是图9的壳体的D — D剖视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背面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壳体的E — E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壳体的F部分详细图,图15是图13的壳体的G部分详细图。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两侧面安装有泡沫聚苯乙烯等缓冲构件4,在该状态下被收纳在瓦楞纸箱2内,在外侧用带3围起来而被捆包。并且,被捆包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通常呈多层被堆积起来地被保管在仓库等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13845号公报(例如参照段、图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150068号公报(例如参照段、图1)在如专利文献I和2记载那样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中,在图9?图11所示那样的室内机I的壳体5的至少一侧面侧具有突起形状的外观侧面肋部5a的情况下,在捆包室内机I并呈多层堆积起来时,产生如以下那样的课题。在堆积室内机I时,随着位于下方,室内机I向图13?图15的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施加载荷。此时,在室内机I的一侧面侧,同缓冲构件4的与载荷方向相向的面接触的部位,仅是外观侧面肋5a。因此,载荷集中施加于该接触部位,在被堆积的数量增加而载荷增加时,外观侧面肋5a的顶端部有可能咬入缓冲构件4。其结果,开捆时难以将缓冲构件4从室内机I卸下,存在有损开捆作业性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以上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捆包的状态下堆积,由于壳体的一部分不会咬入缓冲构件,所以也不会有损开捆作业性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本技术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壳体的至少一侧面侧具有:外观侧面肋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线形状;以及外观侧面平面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状,在将捆包用的缓冲构件安装到上述壳体的上述侧面时,上述外观侧面肋部的上述顶端部和上述外观侧面平面部的上述顶端部,均同上述缓冲构件的与上述外观侧面肋部的上述顶端部相向的内壁接触。根据本技术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即使在被捆包的状态下被堆积,由于壳体的一部分不咬入缓冲构件,所以不会有损开捆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面立体图。图3是图1的壳体的A —A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背面立体图。图5是图4的壳体的B —B剖视图。图6是图5的壳体的C部分详细图。图7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正面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面立体图。图11是图9的壳体的D — D剖视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背面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壳体的E — E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壳体的F部分详细图。图15是图13的壳体的G部分详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室内机、2瓦楞纸箱、3带、4缓冲构件、4a内壁、5壳体、5a外观侧面肋部、5a’顶端部、5b电气品箱收纳部、5c热交换器保持部、5d外观侧面平面部、5d’顶端部、6安装板、7外观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面立体图,图3是图1的壳体的A — A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捆包状态整体的背面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由壳体5、被安装于壳体5的正面的外观板7、和被安装于后面的安装板6构成外观,室内机I能够由安装板6固定在壁等上。此外,从正面看室内机I,在壳体5的右侧面侧(以下称为电气品箱收纳侧)设有电气品箱收纳部5b,在左侧面侧(以下称为外观侧面侧)设有外观侧面肋部5a。在壳体5的内部具备省略图示的热交换器、送风扇等机械类部件,送风扇将通过热交换器被热交换了的空气,从设于壳体5的正面的下部的省略图示的吹出口送出到室内。在壳体5中,在电气品箱收纳侧收纳有电气品箱。因此,设有沿着电气品箱的外形的箱形状的电气品箱收纳部5b。该电气品箱收纳部5b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顶端部从背面看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在壳体5中,在外观侧面侧形成有用于保持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保持部5c。因此,考虑模具强度和成型性,设置具有突起形状的外观侧面肋部5a。该外观侧面肋部5a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顶端部5a’从背面看,呈线形状突出地设置。此外,在外观侧面肋部5a的附近,如图3所示那样设有外观侧面平面部5d。该外观侧面平面部5d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顶端部5d’从背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状突出地设置,该顶端部5d’与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从背面看大致平行,且突出到相同的位置地设置。图5是图4的壳体的B — B剖视图,图6是图5的壳体的C部分详细图。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在捆包时如图4所示那样,在两侧面安装泡沫聚苯乙烯等缓冲构件4。该缓冲构件4被安装在室内机I的侧面,为了覆盖侧面侧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那样具有与室内机I的侧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凹下的形状,形成有该形状的内壁4a ο在将该缓冲构件4安装在室内机I的外观侧面侧的侧面上时,外观侧面肋部5a和外观侧面平面部5d设置在如图5和图6所示那样它们的顶端部5a’和5d’均同缓冲构件4的与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相向的内壁4a接触的位置。并且,在该状态下,被收纳在省略图示的瓦楞纸箱内,在外侧用省略图示的带3围起来而被捆包。被捆包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通常呈多层堆积地被保管于仓库等中。此时,室内机I以向图5和图6的箭头标记指示的方向施加载荷的方式被堆积。即,以室内机I的正面为上侧、背面为下侧的方式被堆积。此时,随着室内机I被堆积起来,越位于下方的室内机I,施加于缓冲构件4的内壁4a与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及外观侧面平面部5d的顶端部5d’的接触部位的载荷变得越大。此时,若与缓冲构件4的内壁4a接触的部位仅是外观侧面肋部5a的顶端部5a’,则由于载荷集中地施加于该接触部位,所以越位于下方的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至少一侧面侧,具有:外观侧面肋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线形状;以及外观侧面平面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状,在将捆包用的缓冲构件安装到上述壳体的上述侧面时,上述外观侧面肋部的上述顶端部和上述外观侧面平面部的上述顶端部,均同上述缓冲构件的与上述外观侧面肋部的上述顶端部相向的内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1 JP 2012-270354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的至少一侧面侧,具有: 外观侧面肋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线形状;以及外观侧面平面部,沿着上述壳体的短边方向突出地设置,顶端部从背面看呈大致长方形状, 在将捆包用的缓冲构件安装到上述壳体的上述侧面时, 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贝将太小岛和仁大场安志大村纮史后藤卓哉新村卓也尾崎田内藤洋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