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489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4:44
一种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还包括至少一径向滑动装接在转轴与壳体之间的阀片,阀片至少设有一自由端,阀片径向滑动过程中该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通过阀片的径向滑动实现阀片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使盖板打开时轻便,关闭时缓慢落下;另设有凸部,可强制致动阀片,使其受阻尼粘度影响减到最小,液阻的形成和消失响应灵敏可靠;阀片、转轴、壳体均不设置减弱它们强度的过油凹槽,阀片和转轴强度更好,可使转轴扭矩输出最大化,并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小形化而不影响装置转轴的转动幅度,可通配于厚重型、轻薄型盖板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旋转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液压阻尼缓冲器,特别是体积较小、扭矩输出最大化、阻尼响应灵敏度高的一种旋转阻尼器。
技术介绍
现有卫浴座便器盖板的液压阻尼旋转缓冲器在体积小型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一、缓冲器输出转轴的强度不够大、转动角度不够大;二、受阻尼油粘稠度不同的影响,在缓冲器使用过程中,阻尼响应灵敏度低。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293038)公开的一种盖板慢落转轴,其在轴芯的径向上间隔设置若干个阻尼调节阀,阻尼调节阀由与轴芯一体成型的挡油筋以及设于挡油筋的筋槽中的楔形条组成,筋槽一侧壁上凿设有若干过油孔,与过油孔位相对的楔形条上设有过油槽;挡油筋上设筋槽,筋槽上设过油孔都会使挡油筋的强度变弱,因此需要增大挡油筋厚度,而挡油筋转动幅度受轴套内隔离筋所限,这又将缩小轴芯的转动角度;并且这种慢落转轴,当轴套中所使用的阻尼油较粘稠时,楔形条在筋槽中移动会受粘度影响而反应不够灵敏,轴芯上阻尼调节阀开关响应不够灵敏。再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0960081)所公开的一种阻尼机构;其在轴芯上凸筋设有U形槽,U形槽的两侧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设有一个或多个使槽内外相通的切口,弹性单向元件活动套置于轴芯凸筋的U形槽内,单向元件上设有过油孔,通过轴芯在转动使单向元件在U形槽内摆动过油或封油,凸筋设槽及过油切口,单向元件设过油孔,都将使轴芯及单向元件强度变弱,同时也限制了轴芯的最大转动角度,并且阻尼响应的灵敏性同样受阻尼油粘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旋转阻尼器,其阻尼响应灵敏度更高、阻尼输出更加稳定。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径向滑动装接在转轴与壳体之间的阀片,所述阀片至少设有一自由端,阀片径向滑动过程中该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所述的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还设有至少一凸部,阀片的自由端在凸部位置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油间隙。所述转轴或壳体上设有径向滑动装接阀片的滑槽,阀片上设有与滑槽相贴滑动配合的贴合面;该贴合面使阀片在滑槽中滑动伸出或是缩进时,起到封油或过油的作用。所述的阀片上还设有供阻尼油流压差压致动的泄油封面,所述的阀片末端设有用于抵触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的渗油封面;所述的泄油封面和渗油封面相连接构成阀片的自由端端面。转轴转动向泄油封面挠油时,阻尼油流动压力推动泄油封面致动阀片向滑槽缩进,使渗油封面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分离形成快速过油通道,转轴转动向泄油封面挠油时,阻尼油流动压力推动压动槽致动阀片向滑槽伸出,使泄油封面沿凸部下滑恒流量快速过油,直到泄油封面与凸部分离,渗油封面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贴触形成慢速过油通道。所述的阀片上还设有供阻尼油流压差压致动的压动槽,所述的滑槽面向压动槽的一侧顶部设有一可在阻尼油液阻增大时使阀片受压面积增大的缺口。该缺口的设置可使阻尼油在阀片上形成液压差以致动阀片快速伸出或缩进滑槽。所述的转轴径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和壳体内壁贴合以挠动阻尼油流动的翼板;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限定翼板或阀片转动幅度的凸台;所述的滑槽设置在凸台,阀片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凸台上。把转轴连接在盖板上,盖板向上翻转全过程中,翼板挠动阻尼油顶压阀片与转轴径面分离,使阻尼油从阀片自由端与转轴径面之间快速通过,阻尼油对翼板无液压阻尼,因此盖板可带动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盖板下翻前程中,盖板带动转轴反向转动,翼板挠动阻尼油顶压阀片沿凸部下滑,因盖板带动转轴的扭力起越来越大,使得翼板挠动阻尼油的油压越大,而阀片的泄油封面使通过的阻尼油截面越小,因此通过泄油封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快速过油量是恒定的,即可实现转轴的快速匀速转动,使盖板匀速快速下翻;当泄油封面与凸部分离,渗油封面与转轴径面贴触密封时,凸台及阀片阻隔阻尼油自由流动,即阻尼油产生液压阻尼力作用在翼板上,对转轴形成液压阻尼力。所述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在旋向上还设有一延伸到凸部下方的渗油凹槽。通过渗油凹槽对阻尼油缓慢泄压,可使盖板带动转轴在液压阻尼力下缓慢转动,实现盖板的缓冲回落功能。所述的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与转轴径面抵触贴合的隔筋;转轴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可在隔筋间随转轴旋动的凸翼,所述的滑槽分别设置在两凸翼上并与阀片滑动装接配合。把转轴连接在盖板上,盖板向上翻转全过程中,凸翼挠动阻尼油顶压阀片与壳体内壁分离,使阻尼油从阀片自由端与壳体内壁之间快速通过,阻尼油对凸翼无液压阻尼,因此盖板可带动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盖板下翻前程中,盖板带动转轴反向转动,凸翼挠动阻尼油顶压阀片沿凸部下滑,因盖板带动转轴的扭力起越来越大,使得凸翼挠动阻尼油的油压越大,而阀片的泄油封面使通过的阻尼油截面越小,因此通过泄油封面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快速过油量是恒定的,即可实现转轴的快速匀速转动,使盖板匀速快速下翻;当泄油封面与凸部分离,渗油封面与壳体内壁贴触密封时,凸翼及阀片阻隔阻尼油自由流动,即阻尼油产生液压阻尼力作用在凸翼及阀片上,对转轴形成阻尼力。所述的转轴径面上对称设置有连通隔筋两侧的渗油凹槽。通过渗油凹槽对阻尼油缓慢泄压,可使盖板带动转轴在液压阻尼力下缓慢转动,实现盖板的缓冲回落功能。所述的滑槽底部还设有一顶压阀片的弹性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通过阀片的径向滑动实现阀片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使得盖板打开时轻便,关闭时缓慢落下,结构简单;②另设有凸部,使得阀片的自由端在凸部位置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过油间隙,从而控制过油使盖板匀速下落,并可强制致动阀片,使其受阻尼粘度影响减到最小,液阻的形成和消失响应灵敏可靠;③阀片自由端面、转轴径面壳体内壁均不设置减弱它们强度的过油凹槽,因此阀片和转轴强度更好,可实现转轴扭矩输出最大化,并可使本技术小形化而不影响装置转轴的转动幅度;使本技术可通配于厚重型、轻薄型盖板上使用;④阀片上还设有压动槽,并在压动槽对应位置设有使阀片受压面积增大的缺口,从而使阀片动作更灵敏、更可靠;⑤滑槽底部还设有一顶压阀片的弹性件,使得阀片封油效果更好,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图。图2为实施例一本技术的转轴、壳体及阀片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图。图3为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本技术阀片与凸部配合打开泄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本技术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一本技术通过渗油凹槽过油缓慢泄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本技术转轴阻尼缓慢转动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二本技术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的结构剖视图。图10为实施例二本技术转轴阻尼缓慢转动的结构剖视图。图11为实施例三本技术的滑槽中设置有顶压阀片的弹性件。图12为实施例三本技术阀片上贴合面和渗油封面均采用凸弧面。图13为实施例四本技术阀片上贴合面采用凸弧面、渗油封面采用斜面。图14为实施例五本技术阀片上的贴合面为凸弧面,渗油封面为倾斜平面。图中:10.壳体;101.壳体内壁;11.凸台;12.缺口;13.滑槽;14.隔筋;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径向滑动装接在转轴与壳体之间的阀片,所述阀片至少设有一自由端,阀片径向滑动过程中该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径向滑动装接在转轴与壳体之间的阀片,所述阀片至少设有一自由端,阀片径向滑动过程中该自由端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离合配合形成不同的过油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还设有至少一凸部,阀片的自由端在凸部位置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油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或壳体上设有径向滑动装接阀片的滑槽,阀片上设有与滑槽相贴滑动配合的贴合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上还设有供阻尼油流压差压致动的泄油封面,所述的阀片末端设有用于抵触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的渗油封面;所述的泄油封面和渗油封面相连接构成阀片的自由端端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上还设有供阻尼油流压差压致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林谢伟泉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