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378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2:51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部分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壳体(5)、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4)、与端子电性连接并组装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3)、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线缆(7),所述绝缘壳体刷镀有金属镀层,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夹持装置,所述线缆的编织层与夹持装置电性导通,设置夹持装置可进一步增加线缆编织层与盖体的金属镀层的保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视频信号的型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 2011年12月14号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2076611U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且具有编织层的线缆,所述线缆连接器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设置于前述组装好的元件外围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一层电镀层,所述线缆的编织层外设置有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电镀层相电性导通。其中,金属环设置成固定编织层的管状部及固定在应力释放元件的固定部上且与外壳体内的电镀层接触,其中,线缆内的编织层通过金属环上的固定部与外壳体内的电镀层接触,这样能够保证线材与外壳体的金属镀层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然而,由于金属环的结构复杂从而使得线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组装成本。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升防电磁干扰能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部分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与端子电性连接并组装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内部刷镀有金属镀层,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支撑线缆的前端,所述线缆内设有金属编织层,所述线缆的金属编织层与夹持装置上的金属镀层接触而使得二者电性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刷镀有金属镀层的盖体另设置夹持装置,在夹持装置内增加若干夹持凸点,将线缆编织层外翻后在缠绕铜箔,再将缠绕铜箔的线缆编织层固定在设有夹持凸点的夹持装置内,进一步增加线缆编织层与盖体的金属镀层的保持力。【【附图说明】】 图1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部分绝缘本体2的绝缘壳体5、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端子4、与端子4电性连接并收容于绝缘壳体5内的电路板3、与电路板3连接的线缆7。如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主体部20及位于主体部20两侧的通孔(未标号)。主体部20内设有若干端子通道201,端子4收容于端子通道201内。端子4的尾部向下弯折突露于绝缘本体2下方。主体部20底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定位柱202。通孔内安装有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互配合的螺母8。电路板3包括板体部30,自板体部30的前缘向前延伸一对间隔布置的伸出部31,伸出部31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310。板体部30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一支撑部32。板体部30后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焊接点302及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301,第二定位孔301位于若干焊接点302的两侧。绝缘壳体5内表面刷镀有金属镀层,金属镀层可代替常用的金属遮蔽体起到屏蔽作用。绝缘壳体5包括上盖51和下盖52。下盖52包括底壁520及自底壁520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521。底壁520前端处设有一对前后布置并沿横向延伸的支撑肋5201,底壁520中间部分设有理线块522,理线块522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理线槽5220,理线块522与绝缘壳体2 —体成型并同时刷镀有金属镀层。底壁520位于理线块522前方设有一对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柱5202,底壁520位于理线块522后方设有第一支撑块523,第一支撑块523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开口,开口的内壁设有若干夹持凸点5230。底壁520后端位于第一支撑块523后部设有第 ^槽524。侧壁521四周设有若干安装孔5210。上盖51设有顶壁510及侧壁511。顶壁510前部靠近端口处设有一排间隔设置的定位块5101,顶壁51后部设有第二支撑块512,第二支撑块512中间开设有半圆形开口,开口内壁设有若干夹持凸点5120。顶壁510位于第二支撑块512后部设有第二卡槽513。线缆7包括若干导线71及包覆若干导线71的绝缘皮70。线缆7内具有金属编织层701,线缆7外成型有应力释放元件6,应力释放元件6前部设有矩形定位部60。如图1至图4所示,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3安装于绝缘壳体5的下盖52,电路板3的第二定位孔301安装于下盖52底壁510的第二定位柱5202,从而定位电路板3的后端。其次将端子4组装于绝缘本体2内,同时将绝缘本体2及端子4 一起组装于下盖52前部,绝缘本体2的前部延伸出下盖52的前端,后部支撑于底壁520的支撑肋5201。端子4的尾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出绝缘本体2的后部。电路板3的伸出部31延伸至绝缘本体2的底面,绝缘本体2底面的第一定位柱201安装于伸出部31的第一定位孔310内,从而使电路板3与绝缘本体2相互定位。端子4的尾部与电路板3电性连接。再将线缆7剥开,线缆7内的若干导线71排列于下盖52内的理线槽522并分别与电路板3的焊接点302焊接。将线缆7外露的金属编织层701外翻至绝缘皮外,然后将一环状金属箔(可为铜箔)9套设于外翻的金属编织层701外并与部分线缆7 —起固定在第一支撑块523的开口内。应力释放元件6的定位部60固定于第 ^槽524内。最后,将上盖51与下盖52盖合,绝缘本体2顶靠上盖51的若干定位块5101,第二支撑块512与第一支撑块523共同形成配合定位线缆4的夹持装置,第一支撑块523的开口与第二支撑块512的开口形成收容空间,将包覆铜箔9的金属编织层701固定在收容空间内置,第一,第二支撑块523、512的夹持凸点5230、5130与铜箔9接触进一步增加线缆编织层701与绝缘壳体5刷镀的金属镀层夹持保持力。第二卡槽513与第--^槽524将应力释放元件6的矩形定位部60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和第二卡槽524、513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上盖51的安装柱5110收容于下盖52的安装孔5210内。 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通过在刷镀有金属镀层的绝缘壳体5另设置夹持装置523、512,在夹持装置523、512内增加若干夹持凸点5230、5130,将金属编织层701外翻后缠绕铜箔9,再将缠绕铜箔9的线缆编织层701固定在设有夹持凸点5230、5130的夹持装置内,进一步增加线缆编织层701与绝缘壳体5内的金属镀层之间的保持力,从而保持线材与金属镀层的最低接地阻抗,提出产品的防电磁干扰能力,同时避免增加零件及其他处理工站,机构简单,降低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部分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与端子电性连接并组装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刷镀有金属镀层,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支撑线缆的前端,所述线缆内设有金属编织层,所述线缆的金属编织层与夹持装置上的金属镀层接触而使得二者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部分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与端子电性连接并组装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部刷镀有金属镀层,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支撑线缆的前端,所述线缆内设有金属编织层,所述线缆的金属编织层与夹持装置上的金属镀层接触而使得二者电性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内设有若干夹持凸点,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金属编织层外的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与部分线缆固定于夹持装置内并与夹持凸点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理线槽,所述线缆还包括若干导线,所述导线分别固定于理线槽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内设有若干支撑绝缘本体的凸肋。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陈钧严加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