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油墨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30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容器,包括:一个第一腔,容纳负压产生材料,并具有一个液体出口可连接于液体喷射头以从处理盒向液体喷射头提供液体,以及一个通气孔以允许环境空气进入处理盒;一个第二腔,与第一腔通过一个连通通路连通,除了该通路,所述第二腔被基本密封;一个壁,在所述第一腔内从该连通通路向上延伸;以及环境空气引入通路,提供在所述壁和所述负压产生材料之间并从部分位于所述壁之上的一点向所述连通通路延伸,以将环境空气引入所述第二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3年7月24日、申请号为No.01125545.5、名称为“用于喷液头的液体容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容器。与喷墨记录装置一起使用的油墨罐,要根据记录头在记录过程中喷射的油墨量恰当地供应油墨量,同时,在不进行记录时使油墨不会通过记录头的喷射口漏走。当油墨罐是一种可更换的型式时,要求油墨罐与记录装置之间可方便地拆装而不漏走油墨,并且油墨确实可靠地供入记录头中。可与喷墨记录装置连用的油墨罐的常见例子,有公开于日本公开专利申请文件No.87242/1988(第一现有技术)中,在该申请文件中,喷墨记录墨盒带有一油墨罐,油墨罐上有泡沫材料和许多喷墨孔。例如泡沫聚氨酯材料,因此可借助泡沫材料中的毛细管作用力产生负压,防止油墨从油墨罐中漏出。日本公开专利No.522/1990(第二现有技术)公开一种喷墨记录墨盒,估此墨盒中,第一油墨罐和第二油墨罐用多孔材料相连在一起,而第二油墨罐又用多孔材料与喷墨记录头相连。在此现有技术中,多孔材料不装在油墨罐中,而是只设置在油墨通道中,这样可改进油墨利用率。由于设置第二油墨贮存部分,于是,因第一油墨罐中温度上升(压力下降),空气膨胀,从其中流出的油墨便被贮存起来,这样,记录头在记录过程中的真空度,基本上保持一定。但,在第一现有技术中,要求泡沫材料基本占据油墨罐中全部空间,故此,油墨容量被限制了。另外,剩下不使用的油墨量相对较多,即,油墨利用率低。这就是现有技术存在问题。另外,很难测出剩下的油墨量,同时,也很难在油墨被消耗时保持基本恒定的真空度。这些是附加问题。在第二现有技术中,当不记录时,由于产生真空的材料是设置于油墨通道上的。因此,多孔材料中存在有足够多的油墨,但靠多孔材料的毛细管作用力所产生的负压却不够,结果是只须有稍微小冲击之类情况发生,油墨便通过喷墨记录头上的小孔漏出。这是一问题。如果墨盒可更换,它的喷墨记录头是和油墨摧做成整体的,而油墨罐又装在喷墨记录头上,这就不能使用第二现有技术了。这又是另一问题。日本专利No.67269/1981和No.98857/1984公开一种采用弹簧加压的油囊的油墨罐,其优点是利用弹簧力,故在供墨部分中所产生的内部负压是稳定的。但,这种装置有这样问题,即,有限的弹簧外形,要提供所要求内部负压,并把油墨罐固定在墨囊上的方法是很复杂的,故,造价高。另外,对于薄的油墨罐来说,油墨的保持率小。日本专利No214666/1990公开一种分隔腔式的油墨罐,其内部空间分隔成许多个油墨腔,各腔之间由一可提供负压的小孔相连通。在分隔腔式油墨罐中,供墨部分的内部负压是由连通墨腔的小孔口的毛细管作用力产生的。在这种装置中,油墨罐的结构比弹性囊装置的简单,故,从制造成本上来说是有利的。并且,油墨罐外形也不受结构的限制。但,分隔腔式有这样问题,即,当油墨罐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据剩下油墨量的不同,小孔够不着油墨,结果,内部负压则不稳定,甚至会达到油墨漏出的程度,故,这种油墨罐在使用中就受到了限制。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油墨罐,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头,和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油墨保持率很高的油墨罐,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头,和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装置。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工作环境条件改变了,油墨也不会从油墨罐中漏出的油墨罐,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头,和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装置。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供应油墨的真空度不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的、稳定的,故所供应的油墨可进入记录头而不影响油墨的喷射性能的油墨罐,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头,和一种使用这种油墨罐的喷墨记录装置。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于使用产生真空的器具而使油墨有效利用的油墨罐,油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装置。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罐,油墨,一种喷墨记录头受到如振动一类的机械撞击,或温度剧烈变化,或即使油墨罐在使用时,或喷墨记录装置在运输时,均可靠地防止油墨漏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容器,包括一个第一腔,容纳负压产生材料,并具有一个液体出口可连接于液体喷射头以从处理盒向液体喷射头提供液体,以及一个通气孔以允许环境空气进入处理盒;一个第二腔,与第一腔通过一个连通通路连通,除了该通路,所述第二腔被基本密封;一个壁,在所述第一腔内从该连通通路向上延伸;以及环境空气引入通路,提供在所述壁和所述负压产生材料之间并从部分位于所述壁之上的一点向所述连通通路延伸,以将环境空气引入所述第二腔。参照附图,了解下述本专利技术一些最佳实施例,就可更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记录头与油墨罐之间的连接。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记录头和油墨罐。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油墨罐。图4是记录装置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油墨罐。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油墨罐。图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油墨罐。图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油墨罐。图9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油墨罐。图10是一种供墨方式。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油墨罐中的供墨部分中内压力变化曲线图。图12是比较例中的供墨方式。图13是比较例中供墨部分内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图14是油墨罐充满油墨时原始状态。图15是气-液界面开始形成的状态。图16是油墨快要用完时的状态。图17是油墨已用完时的状态。图18是有4个组合在一起的记录头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相应的油墨罐立体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油墨罐。图20是一种供墨方式。图21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喷墨记录用的墨盒主体的纵向断面图。图22是图21中喷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主体的横断面图。图23是墨盒主体断面图,特别表示了图21中肋板的表面。图24是墨盒主体断面图,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肋板的表面。图2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一肋板放大断面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一种可更换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主体纵向断面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一种可列换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主体横断面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墨盒主体断面图,表示其肋板的表面。图29是一个比较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盒主体纵向断面图。图30是该比较例中喷墨记录装置用的墨盒主体的断面图。图31是墨盒主体断面图,表示一比较例中肋板的表面。图32是放大断面图,表示该比较例中肋板的横断面。图33是水平打印位置。图34是油墨腔中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渗透油墨的缓冲作用。图3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中压缩率分布例子。图36是图35实施例中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压缩率分布的另一例子。图37是图35实施例中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压缩率分布的又一例子。图38是比较例中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压缩率分布的例子。图39是比较例中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压缩率分布的又一例子。图40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一个附加油墨腔的例子。图41是图40实施例中一附加油墨腔的例子。图4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分开的被压缩的油墨吸收材料的例子。图43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油墨吸收材料在油墨腔中布置的例子。图44是组装图43实施例中的在装置时存在问题。图45是比较例中油墨的消耗。图46是图45比较例中当压力下降时的油墨的漏出。图47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液体容器,包括:    一个第一腔,容纳负压产生材料,并具有一个液体出口可连接于液体喷射头以从处理盒向液体喷射头提供液体,以及一个通气孔以允许环境空气进入处理盒;    一个第二腔,与第一腔通过一个连通通路连通,除了该通路,所述第二腔被基本密封;    一个壁,在所述第一腔内从该连通通路向上延伸;以及    环境空气引入通路,提供在所述壁和所述负压产生材料之间并从部分位于所述壁之上的一点向所述连通通路延伸,以将环境空气引入所述第二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板桥规文池田雅实须釜定之浅井直人平林弘光阿部力佐藤博名越重泰清水英一郎日隈昌彦秋山勇治杉本仁松原美由纪佐藤真一后藤史博植月雅哉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