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26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其相对于悬架装置而旋转自如地支承车轮,并且,对该车轮的转速进行测定。在传感器保持架的内径部上,嵌合固定了具有轴向凸缘和径向凸缘的辅助密封件,使轴向凸缘与内圈的端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并使径向凸缘与等速联轴节用外圈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设在径向凸缘的前端上的引导部的宽度尺寸构成为,与等速联轴节用外圈的倒角宽度尺寸相比较大。由此,以低成本提供一种轴承单元,谋求编码器磨损的防止,且不会增大宽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
本技术涉及旋转自如地支承汽车车轮的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从以往,汽车的车轮由滚动轴承单元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检测其转速。图3所示的现有构造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具有外圈1、内圈2a、2b、作为滚动体的圆锥滚子3、和轮毂4。外圈I在内周面上形成外圈滚道5a、5b,并在外周面上形成结合凸缘6。内圈2a、2b分别在外周面上形成内圈滚道7a、7b。各圆锥滚子3在外圈滚道5a、5b和内圈滚道7a、7b之间滚动自如地分别设有多个。轮毂4在外周面的靠近轴向外端部分上,形成有用于支承固定车轮的安装凸缘9,并从中央部在内端面上形成有圆筒面部10,并在中心部上形成有花键孔11。各内圈2a、2b压入外嵌于圆筒面部10。此外,关于轴向,外是指在向汽车的组装状态下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为各图的左侧。另一方面,关于轴向,将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各图的右侧称为内。外圈I的轴向两端开口部分别由组合密封环8a、8b而封闭。圆环形状的编码器20是橡胶磁铁等的永磁铁,加硫粘结在组合密封环8b的轴向内侧面上。在编码器20的作为被检测面的轴向内侧面上,沿圆周方向交替且等间隔地配置有S极和N极。在与外圈I的轴向内端开口部外嵌固定的传感器保持架26的内侧,固定有传感器25。通过使传感器25的检测部与编码器20的被检测面相对,而对结合固定在轮毂4上的车轮的转速进行检测。在将上述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组装到汽车上的情况下,将固定设置在等速联轴节用外圈13的外端面中央处的花键轴14插入至花键孔11中,并且,将等速联轴节用外圈13的外端面的外径侧部分与内圈2b的大径侧端面抵接。在该状态下,将螺母16紧固至花键轴14的前端部上,由此,将花键轴14与轮毂4结合固定。但是,因为编码器20在外部空间露出,所以无法否定有可能在编码器20的被检测面上附着异物而产生磨损。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传感器密封件安装在编码器与外部空间之间来防止异物附着至编码器上的结构,但是,由于传感器密封件的安装而增加了内圈的宽度方向尺寸,进而增加了轴承单元整体的宽度尺寸。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43711号专利公开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I)提供一种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其具有: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在内周面上具有内圈滚道的内圈;设在外圈滚道与内圈滚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与内圈的端面抵接而固定的圆筒部件;在内圈的端部上支承固定的编码器;在外圈的端部上固定的圆环状的传感器保持架;和支承在传感器保持架上而与编码器相对的传感器,该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传感器保持架的内径部上,嵌合固定了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唇的辅助密封件,密封唇与内圈的端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并且,与圆筒部件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在密封唇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内周面为圆筒面或者为部分圆锥面的引导部。(2)上述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圆筒部件的与内圈的端面抵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倒角,引导部的轴向宽度尺寸比该倒角的轴向宽度尺寸大。(3)上述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圆筒部件是等速联轴节的外圈。(4)上述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圆筒部件为螺母。根据本技术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将辅助密封件嵌合固定在传感器保持架的内径面上,而将编码器设在密封空间内,由此,防止编码器的被检测面的磨损。另夕卜,使密封唇与圆筒部件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而形成密封空间,因此,不需要增大内圈的宽度尺寸,不会增大轴承单元的宽度尺寸。而且,将引导部设在密封唇的前端,由此,容易进行圆筒部件向轴承单元的组装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保持架周边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变形例的传感器周边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作为现有构造一例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构成转速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保持架26a、以及在其内径部上嵌合固定的辅助密封件40的构造。其他部分的构造以及作用与图3所示的现有构造的情况大致相同,因此,在等同部分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以下,以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外圈I的轴向内端开口部由组合密封环Sb封闭。组合密封环Sb具有内嵌固定于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处的密封环22、和外嵌固定于内圈2b的大径侧外周面上的甩油环(slinger)21。使在密封环22上具有基端部的密封唇与甩油环21滑动接触。在甩油环21的轴向内侧面(图1的右侧面)上加硫粘结有编码器20。在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上,外嵌固定有通过非磁性的金属板将整体形成为圆环状的传感器保持架26a。传感器保持架26a使外径侧圆筒部28的轴向内端缘与内径侧圆筒部30的轴向内端缘通过圆环部29而连续。外径侧圆筒部28使截面为曲柄形状,并将其轴向外半部外嵌固定在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上,并且,将其轴向中间部与外圈I的轴向内端面抵接。在传感器保持架26a的铅垂方向下部,设有用于将侵入至传感器保持架26a的内部的水分排出至外部的排水孔(未图示)。另外,在传感器保持架26a的轴向内半部上,支承固定有包覆埋置了检测部27的传感器25a。传感器25a在从传感器插入孔31的外径侧插入且与内径侧圆筒面30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粘结等而固定。检测部27隔着微小的间隙而与编码器20的轴向内侧面相对。在内径侧圆筒部30的内周面上,内嵌固定有辅助密封件40。辅助密封件40由金属芯41和密封材料42构成。金属芯41是将非磁性的金属板形成为圆环状的部件,内嵌固定在内径侧圆筒部30的内周面上。密封材料42由弹性材料而形成为圆环状,并将基端部结合支承在金属芯41的内周面上,并具有轴向凸缘43和径向凸缘44。轴向凸缘43随着朝向轴向外侧而向着径向外侧延伸,并使其前端部分与内圈2b的轴向内端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径向凸缘44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径向内侧延伸,然后随着朝向轴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进一步向轴向内侧延伸而形成引导部45。而且,径向凸缘44使位于最内径侧的部分与等速联轴节用外圈1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引导部45是径向凸缘44的前端部分,将其内周面形成为圆筒面形状。在等速联轴节用外圈13的轴向外端面上,且在与内圈2b的轴向内端面抵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倒角,弓丨导部45的轴向宽度尺寸b与该倒角的轴向宽度尺寸a相比较大(a < b)。因此,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组装至汽车上时,径向凸缘44的内径侧端部与等速联轴节用外圈13的轴向外端面的外径缘发生干涉而防止反转,从而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如上所述,将编码器20设在与外部空间隔开的密封空间50的内部,由此,防止异物附着在编码器20的被检测面上而发生磨损。另外,通过辅助密封件40而将等速联轴节20用外圈13的外周面与内圈2b的端面之间封闭,由此形成密封空间50,因此不需要如专利文献I那样地增大内圈2b的宽度尺寸,从而不会增大轴承单元的宽度尺寸。在图2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下,将径向凸缘44a的一部分向轴向外侧延伸而与内圈2b的轴向内端面接近并相对,由此来代替图1的轴向凸缘43。径向凸缘44a与金属芯41的轴向内端面相比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其具有: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在内周面上具有内圈滚道的内圈;设在所述外圈滚道与所述内圈滚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抵接而固定的圆筒部件;在所述内圈的端部上支承固定的编码器;在所述外圈的端部上固定的圆环状的传感器保持架;和支承在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上而与所述编码器相对的传感器,该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保持架的内径部上,嵌合固定了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唇的辅助密封件,所述密封唇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并且,与所述圆筒部件的外周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并相对,在所述密封唇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内周面为圆筒面或者为部分圆锥面的引导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其具有: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在内周面上具有内圈滚道的内圈;设在所述外圈滚道与所述内圈滚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抵接而固定的圆筒部件;在所述内圈的端部上支承固定的编码器;在所述外圈的端部上固定的圆环状的传感器保持架;和支承在所述传感器保持架上而与所述编码器相对的传感器,该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感器保持架的内径部上,嵌合固定了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唇的辅助密封件,所述密封唇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滑动接触或者接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迫田裕成N·纳克洪蔡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