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844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扇型极(2)和隔磁衬套(6),其特征在于:定子(1)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2)镶嵌在隔磁衬套(6)上,所述定子(1)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7)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7)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8),励磁极槽(7)内设有励磁线圈(4),电枢极槽(8)内设有电枢线圈(3),电枢线圈(3)和励磁线圈(4)之间以绝缘层(5)隔绝;所述的电枢线圈(3)面积和励磁线圈(4)面积比为27∶37与单槽内实际设计的电枢总匝数面积与励磁总匝数面积比相同且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槽满率,缩小电机轴向尺寸,同时能够保证磁阻最小,减小铁磁损耗;增大绕组磁通变化率提高电磁扭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扇型极(2)和隔磁衬套(6),其特征在于:定子(1)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2)镶嵌在隔磁衬套(6)上,所述定子(1)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7)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7)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8),励磁极槽(7)内设有励磁线圈(4),电枢极槽(8)内设有电枢线圈(3),电枢线圈(3)和励磁线圈(4)之间以绝缘层(5)隔绝;所述的电枢线圈(3)面积和励磁线圈(4)面积比为27∶37与单槽内实际设计的电枢总匝数面积与励磁总匝数面积比相同且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本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槽满率,缩小电机轴向尺寸,同时能够保证磁阻最小,减小铁磁损耗;增大绕组磁通变化率提高电磁扭力。【专利说明】具有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涉双凸极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以电励磁绕组为励磁源的双凸极电机,在定子齿槽中增加了励磁线圈,使电机由变磁阻的开关磁阻电机转换为电励磁开关磁阻电机。电机保持了传统直流电机良好的动静态调速性、可靠和易于控制等特点,它调速范围宽,避免了一般电动机那样由载流导体间相互作用力产生转矩,而是通过定转子之间的磁拉力产生。对于一般的电励磁双凸极定子采用双凸击结构,通过合理的齿槽设计三个相邻定子齿为平行齿,均分为四组后定子冲片出现四个大槽八个小槽,大槽内嵌放两个电枢绕组和两个励磁绕组,小槽内嵌放两个电枢绕组,能保证一定的槽满率和同样的端部高度。分瓣转子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由于电枢齿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要保证一定的输出端电压需要的励磁安匝数大且励磁绕组内阻小于IΩ,导致需要的励磁绕组匝数大且线径粗进而导致槽满率高且端部高度不一致;同时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由于12个电枢线圈均布在12个直齿上,每个励磁线圈跨三个电枢齿,4个励磁线圈均布在定子上,当励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力线穿过气隙,通过转子再次穿过气隙,进入电枢极形成闭合回路,但此时磁通路径跨越的转子机械角度为90°,不能保证磁阻最小,不利于功率密度的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定子冲片每个齿槽槽满率一致且端部高度一致;同时提高功率密度的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本专利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转子扇型极和隔磁衬套,定子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镶嵌在隔磁衬套上,所述定子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励磁极槽内设有励磁线圈,电枢极槽内设有电枢线圈,电枢线圈和励磁线圈之间以绝缘层隔绝。所述的电枢线圈面积和励磁线圈面积比为27:37与单槽内实际设计的电枢总匝数面积与励磁总匝数面积比相同且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上述结构能够保证电机定子冲片齿槽的槽满率一致,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有利于提高槽满率,缩小电机轴向尺寸,避免线圈在冲片槽内受电磁力作用而振动,保证电机运行安全;同时上述结构缩短了磁通路径,能够保证磁阻最小,减小铁磁损耗;同时增大绕组磁通变化率提高电磁扭力,提高了功率密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子,2、转子扇型极,3、电枢线圈,4、励磁线圈,5、绝缘层,6、隔磁衬套,7、励磁极槽,8、电枢极槽。【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知,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扇型极2和隔磁衬套6,定子I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2镶嵌在隔磁衬套6上,所述定子I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7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7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8,励磁极槽7内设有励磁线圈4,电枢极槽8内设有电枢线圈3,电枢线圈3和励磁线圈4之间以绝缘层5隔绝,绝缘层以绝缘材料制作。电枢线圈3面积和励磁线圈4面积比为27:37与单槽内实际设计的电枢总匝数面积与励磁总匝数面积比相同且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本专利技术使嵌入同一个齿槽的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的端部高度一致且十二个齿槽的槽满率一致。当励磁线圈4通电时,产生的磁力线穿过气隙,通过转子扇型极2再次穿过气隙,进入电枢极,以最短的磁通路径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磁通路径跨越的转子机械角度为30°。本专利技术缩短了磁通路径,能够保证磁阻最小,减小铁磁损耗;同时增大绕组磁通变化率提高电磁扭力,提高了功率密度。本专利技术在电机中用电励磁替代永磁结构,通过调节励磁线圈电流大小来调节电机磁场强度,控制电机转矩大小。【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I)、转子扇型极(2)和隔磁衬套(6),其特征在于:定子(I)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2)镶嵌在隔磁衬套(6)上,所述定子(I)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7)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7)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8 ),励磁极槽(7 )内设有励磁线圈(4 ),电枢极槽(8 )内设有电枢线圈(3 ),电枢线圈(3)和励磁线圈(4)之间以绝缘层(5)隔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枢线圈(3)面积和励磁线圈(4)面积比为27:37与单槽内实际设计的电枢总匝数面积与励磁总匝数面积比相同且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端部高度一致。【文档编号】H02K1/16GK103915920SQ201310004038【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专利技术者】张文昌, 刘海鹏, 王胜平, 于功山, 陈爱伟, 谈学超, 张军刚, 王怀杰, 张瑞英 申请人: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冲片结构的分瓣转子双凸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扇型极(2)和隔磁衬套(6),其特征在于:定子(1)有十二个齿,转子有八个扇型极(2)镶嵌在隔磁衬套(6)上,所述定子(1)的定子冲片上设有六个励磁极槽(7)及每间隔一个励磁极槽(7)分布设有六个电枢极槽(8),励磁极槽(7)内设有励磁线圈(4),电枢极槽(8)内设有电枢线圈(3),电枢线圈(3)和励磁线圈(4)之间以绝缘层(5)隔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昌刘海鹏王胜平于功山陈爱伟谈学超张军刚王怀杰张瑞英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