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206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前照灯,包括:下部灯模组,被固定在车辆的前方近距离区形成第一光束模式;上部灯模组,在所述下部灯模组上部,具备分别可旋转地设置的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近光(LowBeam)灯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束模式组合形成可变的第二光束模式;所述ADB灯模组和所述近光灯模组中某一个亮灯或灭灯,而从CClass、EClass、VClass以及远光灯光束模式中至少实现其中某一个。ADB灯模组包括L-Shape模式,因此不但稳定确保驾驶者近区的行驶能见度,实现多种光束模式,也可以防止对对面车辆造成晃眼,从而改善驾驶者和对面驾驶者对前方的识别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照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前照灯。具体是,车辆行驶时利用可以稳定确保前方能见度的固定的灯模组和利用各自旋转轴旋转(Swivel)的多个灯模组,实现各种光束模式(Beampattern)的同时,防止给对面车道行驶车辆造成晃眼的车辆前照灯。
技术介绍
车辆前照灯一般分为安装在车辆前方的前照灯和安装在车辆后方的尾灯。一般前照灯指安装在汽车的前方两侧,确保夜间行驶时驾驶员的行驶方向视野的照明灯,根据右行(左座驾驶)和左行(右座驾驶)状况,前照灯光束的照射方向会被不同地设置。左座驾驶(LHD:LeftHandDrive)车辆是以调整前照灯的方式使光束以道路的中央线为中心向着车辆行进方向的右侧更远地照射出去,右座驾驶(RHD:RightHandDrive)车辆是通过调整使车辆的光束向行进方向的左侧更远地照射出去。就是说,前照灯的光束是通过调整对邻近中央线的一侧的照射更弱。通过调整前照灯的光束照射方向减少照射到对面行驶的驾驶者的光束量而防止给驾驶者造成晃眼,并已成为法规化。因此,利用车辆的行驶信息例如车辆行驶速度或车轮(wheel)的旋转角度等信息,调节车辆前照灯的光照射方向,以确保驾驶者视野的方案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而且经过努力,引进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LS;Adaptivefrontlightingsystem)用于改善驾驶者和对方驾驶者对前方的识别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LS)使用的前照灯是根据行驶环境向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瞄准(aiming)地构成,确保驾驶者最佳可视距离。尤其,利用LED(lightemittingdiode)作为光源时,与HID(HighpressureIntensityDdischarge)不同,形成由多个LED模组构成而前照灯的转体(swivel)驱动时,一般都具备多个LED模组全部旋转的结构。但,多个LED模组全部旋转的所述前照灯的结构是在离驾驶者的较近的地区(离驾驶者500km的前方区域)改变光束模式使照度出现变化,因此无法保证驾驶者邻近区域的视野。而且为防止这一现象,即使根据照射区域具备多个LED模组,但从光的分辨能力上其性能会下降,还会增加车辆前照灯的制造成本。而且,为瞄准将前照灯向左右方向旋转(swivel)时,还需要壳体内部保留可旋转(swivel)的空间。但现有的车辆前照灯是在具有规定宽度的底座上装配多个灯模组,所述底座则围绕一个旋转轴旋转。根据装配多个灯模组的底座的宽度和长度,壳体内部应保留可收容旋转底座的足够空间,而且因安装所述底座,不但增加制造成本,还会增加车辆的重量。不仅如此,使多个灯模组围绕一个旋转轴旋转的结构会加大灯模组的旋转半径,旨在照明的壳体开口部超过适当水平而降低设计上的匹配性。而且安装所述底座的现有车辆前照灯的壳体上很难安装灯模组,还会与其它器具产生干扰。另外,关于利用遮光罩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韩国专利注册公报第10-0761555号(2007年09月18日注册)即传统的“利用提供多个光束模式的灯护罩驱动装置的灯总成”是利用多个遮光罩形成多种光束模式(C级、V级、E级和W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驾驶者的近区能见度,既实现对前方即从对面车道靠近过来的对面车辆的高分辨能力,且不需实现远光灯光束模式的其它灯模组也可以实现远光灯光束模式的车辆前照灯,从而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多个灯模组实施turnoff控制,实现多种光束模式的车辆前照灯。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车辆的行驶条件改变光束模式的同时防止对对面车辆造成晃眼以改善对方驾驶者对前方的识别度的车辆前照灯。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小壳体内部灯模组的装配空间,易于装配灯模组,且缩小灯模组的旋转半径以避免与其它器具产生干扰的车辆前照灯。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包括:下部灯模组,被固定在车辆的前方近距离区形成第一光束模式;上部灯模组,在所述下部灯模组上部具备分别可旋转地设置的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近光(LowBeam)灯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束模式组合形成可变的第二光束模式;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中某一个亮灯或灭灯而从CClass、EClass、VClass以及远光灯光束模式中至少实现其中某一个。进一步地,包括:驱动部,使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向水平方向旋转或向垂直方向调整(levelling)。进一步地,由所述ADB灯模组亮灯而形成远光灯光束模式。进一步地,所述ADB灯模组包括L-Shape模式。进一步地,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亮灯而增大远光灯光束模式的光量。进一步地,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亮灯而形成CClass光束模式。进一步地,由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亮灯并通过调节形成EClass光束模式。进一步地,由所述下部灯模组亮灯而形成VClass光束模式。进一步地,由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亮灯并通过调节弥补VClass光束模式的光量和照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照灯,还包括:连杆部,连接于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而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中的某一个旋转时传递所述驱动部的旋转力使另一个也旋转。进一步地,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相互相隔配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杆部包括相隔双列配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一步地,连接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第一连杆的各旋转轴中心,以及所述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各旋转轴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进一步地,连接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组和所述第一连杆的各旋转轴中心,以及所述近光(LowBeam)灯模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各旋转轴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灯模组包括中间(Middle)灯模组和前面(Foreground)灯模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按照所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照灯具备固定地照射车辆的前方近距离区域的下部灯模组,以及旋转(swivel)驱动的上部模组,在确保驾驶者的近区行驶能见度的同时实现各种光束模式。而且利用安装旋转(swivel)驱动的L-Shape模式的ADB(AdaptiveDriveBeam)灯模组,根据对方车辆相应地提高光束模式的分辨能力,还可以防止给对面车辆造成晃眼现象而改善对方驾驶者的前方识别度。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其它的实现远光灯光束模式的灯模组也可以实现各种光束模式,因此包括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照灯因其配件数量减少而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节省成本。而且具备多个灯模组的上部灯模组与某一个灯模组的旋转联动而使多个灯模组以各自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而减少上部灯模组的整体旋转半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照灯是减少在壳体内部灯模组的装配空间的同时便于装配灯模组而避免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前照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灯模组,被固定在车辆的前方近距离区形成第一光束模式;上部灯模组,在所述下部灯模组上部具备分别能够旋转地设置的ADB灯模组和近光灯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束模式组合形成可变的第二光束模式;    所述ADB灯模组和所述近光灯模组中某一个亮灯或灭灯而从C Class、E Class、V Class以及远光灯光束模式中至少实现其中某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7 KR 10-2012-01540311.一种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灯模组,被固定在车辆的前方近距离区形成第一光束模式;上部灯模组,在所述下部灯模组上部具备分别能够旋转地设置的ADB灯模组和近光灯模组,与所述第一光束模式组合形成可变的第二光束模式;所述ADB灯模组和所述近光灯模组中某一个亮灯或灭灯而从CClass、EClass、VClass以及远光灯光束模式中至少实现其中某一个;所述近光灯模组亮灯从而增大远光灯光束模式的光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使所述ADB灯模组和所述近光灯模组向水平方向旋转或向垂直方向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ADB灯模组亮灯从而形成远光灯光束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ADB灯模组包括L-Shape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模组亮灯从而形成CClass光束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照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近光灯模组亮灯并通过调节形成EClass光束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赫民朴仁钦李贤寿房明极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