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力负荷模型和模糊逻辑的动态功能分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0176572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脑力负荷模型和模糊逻辑的动态功能分配方法,充分利用了各组成个体的优势,最好地配置了系统资源,实现了整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动态功能分配使飞行机组在系统中角色更加灵活,进而能够增加飞行机组的情景意识,提高工作满意度,避免技术降级,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增加了飞行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分利用了各组成个体的优势,最好地配置了系统资源,实现了整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动态功能分配使飞行机组在系统中角色更加灵活,进而能够增加飞行机组的情景意识,提高工作满意度,避免技术降级,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增加了飞行过程的安全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民机驾驶舱的自动化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飞机驾驶舱由飞行机组、自动化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接口组成的复杂人机系统组成。飞行机组由驾驶舱中的一名或多名飞行员组成。自动化子系统是指可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机器,包括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油门、飞行管理计算机、自动化告警系统等。为了能达到预定目标、完成预定任务,同时使人、机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协调地工作,需要合理地将要执行的功能或任务分派给飞行机组或者自动化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驾驶舱功能分配。传统的功能分配方法是从功能特性和需求分析入手,通过比较飞行机组和自动化机器在完成该功能的能力优势或绩效优劣,决定该功能分配给飞行机组还是机器,例如Fitts表法、Price决策图法。这种分配方式在系统设计阶段就确定了飞行机组和机器各自的角色,而且在系统运行时不允许任何再分配,被称为静态功能分配。静态功能分配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当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或人的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它将失去鲁棒性,如产生“超负荷”现象或“人不在环”现象。所以,在系统设计初始阶段,确定一个最优的、静态的功能分配方案保障驾驶舱系统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状态是不可行的。究其原因是因为静态的功能分配方式不能随着飞行机组状态和飞行任务需求的变化来改变人、机间的协作关系。为克服静态功能分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功能分配方式,即动态功能分配(Dynamic Function Allocation, DFA),它允许系统在运行阶段根据情况的变化,将系统功能在飞行机组、自动化系统之间动态地重新分配,从而使人、机工作地更加协调,提高系统整体的功能效果。按照初始化阶段控制主体的不同,动态功能分配的触发机制可以分为机组触发和系统触发两种。其中,用于动态功能分配的系统触发机制,按照触发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触发策略:基于关键事件的、基于测量的、基于模型的以及三者的合成方法。基于关键事件和基于测量的方法无法单一、准确地反映飞行员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很难建立有效、可用的飞行员性能模型,而合成方法综合了前三种策略的触发量,是一种更加可靠的触发机制。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记录飞行员在规定时间段f内的操作序列Of =11, O2, O3, O4, O5,...,Oi,...,OnI,其中η为操作总数,并得到各操作的操作属性,所述的操作属性包括四方面:信息处理类型1、时间范围d、注意力需求比例a和信息域I,其中信息处理类型I的量化方法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记录飞行员在规定时间段f内的操作序列Of = 11, O2, O3, O4, O5,..., Oi,..., OnI,其中η为操作总数,并得到各操作的操作属性,所述的操作属性包括四方面:信息处理类型1、时间范围d、注意力需求比例a和信息域I,其中信息处理类型I的量化方法如下: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3902766SQ201410095078【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专利技术者】张安, 孙海洋, 武俊兆, 汤志荔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脑力负荷模型和模糊逻辑的动态功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记录飞行员在规定时间段f内的操作序列Of={o1,o2,o3,o4,o5,...,oi,...,on},其中n为操作总数,并得到各操作的操作属性,所述的操作属性包括四方面:信息处理类型l、时间范围d、注意力需求比例a和信息域I,其中信息处理类型l的量化方法如下:时间范围d的计算方法如下:d=endT‑startT式中,startT是各操作的起始时刻,endT是各操作的结束时刻;注意力需求比例a的量化方法如下:信息域I是由能够代表操作内容的文字短语组成的集合,操作内容包含操作涉及的主要情境信息、操作的行为和操作时注意力集中的人机接口;步骤2:依据脑力负荷模型计算脑力负荷MW:步骤a:依据步骤1中获取的操作序列及操作属性,计算该规定时间段内与脑力负荷MW相关的三个独立的参数,所述的参数为占用时间TO′、信息处理等级LIP′和任务集切换TSS′:TO′(Of)=Σi=1naidif]]>LIP′(Of)=Σi=1nlidif]]>TSS′(Of)=Σi=1n-1|(Ii∩Ii-1)||Ii∪Ii-1|]]>式中,li,di,ai,Ii分别表示第i个操作的信息处理类型、时间范围、注意力需求比例和信息域;步骤b:对TO′、LIP′和TSS′分别进行归一化,使其落在[0,1]间,得到TO、LIP、TSS:LIP=13LIP′TO=TO′TSS=1n-1TSS′]]>步骤c:由TO、LIP、TSS计算飞行员在规定时间内的脑力负荷MW:MW=disO-disAOdisO=(LIP)2+(TO)2+(TSS)2disAO=disO×sinαsinα=1-[disO2+3-(LIP-1)2-(TO-1)2-(TSS-1)223disO]2]]>式中,disO表示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点S(TO,LIP,TSS)到原点O的距离,disAO表示点A(1,1,1)到原点O的距离,α表示∠SOA的大小;步骤3:计算飞行员在各个任务下的任务绩效TP:当任务为控制某飞行变量保持在目标值,其任务绩效TP为飞行变量的实际值E(t)与理论值E*(t)之差的平均值,计算公式:TP=E(t)-E*(t)‾]]>当任务为飞行指引,其任务绩效TP为实际航线偏离预定航线的程度,计算公式:TP=d*sinα式中,d表示飞机当前位置距预定航线的最近距离,α表示预定航线距飞机最近处的点的切线与飞机当前航向线的夹角;当任务为航路规划,其任务绩效TP为由于航路更改造成的时间延迟td,计算公式:TP=td当任务为起飞中断,其任务绩效TP为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Ps,计算公式:TP=Ps步骤4:依据脑力负荷MW和任务绩效TP获得自动化等级MODE:将MW、TP转化为一个模糊矢量,作为模糊推理模型的输入,MODE作为模糊推理模型的输出,模糊推理模型根据模糊控制规则求解关系方程,获得模糊输出,实现自动化等级的自动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孙海洋武俊兆汤志荔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