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献礼专利>正文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7530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杂口,第二壳体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一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竖直管,第一水平管和第一竖直管均互相连通,第二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二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竖直管,第二水平管和第二竖直管均互相连通,第一水平管与第二水平管之间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了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且热传递效率快,避免热源的浪费;同时烟气的温度降低,灰尘得到沉淀,减少了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排放,保护了环境,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杂口,第二壳体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一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竖直管,第一水平管和第一竖直管均互相连通,第二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二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竖直管,第二水平管和第二竖直管均互相连通,第一水平管与第二水平管之间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了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且热传递效率快,避免热源的浪费;同时烟气的温度降低,灰尘得到沉淀,减少了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排放,保护了环境,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专利说明】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余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热电厂在工业生产中,都是通过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热量,进而产生蒸汽并输送至下一单元进行工作,然而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直接通过尾部烟道直接排除,众所周知,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多种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和烟气经尾部烟道直接排向大气,不仅严重污染人类的生活环境,而且不能满足目前对锅炉节能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从尾部烟道排除的烟气温度很高,若烟气的余热得不到回收利用而白白浪费,着实令人感到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直接排向大气污染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烟气的余热得不到回收利用而浪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排除沉淀物的排杂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相对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一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竖直管,所述第一水平管和所述第一竖直管均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二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竖直管,所述第二水平管和所述第二竖直管均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与所述第二水平管之间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内填充有超导液。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加液排气口。作为进一种改进,每个所述第一竖直管和每个所述第二竖直管上均设有散热片。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靠近所述烟气进口、所述烟气出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所述散热片均呈螺旋状布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间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壳体上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从而从尾部烟道出来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进口进入第一壳体的内部,高温烟气对填充有超导液的第一水平管及第一竖直管进行加热,超导液受热产生热量通过循环回路传递给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水平管和第二竖直管,热量传递完毕后的烟气从烟气出口排出;传递给第二壳体的热量从第二水平管和第二竖直管散发,通过进风口进来的风将热量从出风口带出进行利用,在带出热量的过程中,在第二水平管和第二竖直管中冷却的超导液经循环回路进入第一壳体内进行再次加热,往复循环。采用该装置,实现了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且热传递效率快,避免热源的浪费;同时,高温烟气在第一壳体内经过热量吸收后再排出,从而烟气的温度降低,烟气中的灰尘得到沉淀,减少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灰尘的排放,保护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由于每个第一竖直管和每个第二竖直管上均设有散热片,从而通过散热片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并对连接管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产生热辐射,热交换效率高,达到高效率热回收的目的。由于靠近烟气进口、烟气出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散热片均呈螺旋状布置,从而通过螺旋散热片充分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进一步提高了吸热效果和热吸收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_第二壳体;3_回流管;4_输送管;5_排杂口 ;6_连接管;7-螺旋散热片;8_第一竖直管;9-第一水平管;10-加液排气口 ; 11-散热片;12-进风口 ;13-烟气进口 ;14_出风口 ;15_烟气出口 ;16_观察窗;17_支架;18_第二水平管;19_第二竖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和图3共同所示,该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竖向布置且为罐体结构的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该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通过支架17固定在一起,该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空气流通间隙,该第一壳体I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烟气出口 15和与尾部烟道连通的烟气进口 13,该第一壳体I的底部设有用于排除烟气中沉淀物的排杂口5,该排杂口 5位于第一壳体I的一侧且凸出第一壳体I,该排杂口 5包括四块板体,其中一块与第一壳体I垂直,其余三块均设有倾斜面并与与第一壳体I垂直的板体相互连接,该第二壳体2的两侧相对设置有进风口 12和出风口 14 ;该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侧壁上均设有观察窗16。该第一壳体I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一水平管9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竖直管8,该第一水平管9和第一竖直管8均互相连通,该第二壳体2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二水平管18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竖直管19,该第二水平管18和第二竖直管19均互相连通,该第一水平管9与第二水平管18之间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管6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即第一水平管9两端的连接管6与第二水平管18两端的连接管6之间分别通过回流管3和输送管4连通形成循环回路,该循环回路内填充有超导液,位于第二壳体2内且用于连通上层第二水平管18的连接管6上设有加液排气口 10。靠近烟气进口 13和烟气出口 15的第一竖直管8上均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螺旋散热片7 ;靠近进风口 12和出风口 14的第二竖直管19上均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螺旋散热片7 ;其余每个第一竖直管8和第二竖直管19上均设有散热片11,该散热片11也可以为缠绕在连接管6上的盘管,或者为其他的收集热量并进行热量传递的元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加液排气口 10将足够的超导液加入,将烟气进口 13与尾部烟道相连,从而从尾部烟道出来的高温烟气通过烟气进口 13进入第一壳体I的内部,高温烟气对填充有超导液的第一水平管9及第一竖直管8进行加热,在该过程中,同时通过散热片11加快热量的收集,受热后的超导液产生热量并将热量通过输送管4传递给第二壳体2,热量传递完毕后的烟气从烟气出口 15排出,传递给第二壳体2的热量从第二水平管18和第二竖直管19散发,通过进风口 12进来的风将热量从出风口 14带出进行利用,在带出热量的过程中,在第二竖直管19和第二水平管18中冷却的超导液经回流管3进入第一壳体I内的第一竖直管8和第一水平管9中进行再次加热,往复循环。采用该装置,实现了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且热传递效率快,避免热源的浪费;同时,高温烟气在第一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排除沉淀物的排杂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相对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一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一竖直管,所述第一水平管和所述第一竖直管均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若干第二水平管和竖向布置的若干第二竖直管,所述第二水平管和所述第二竖直管均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平管与所述第二水平管之间通过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内填充有超导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恒武
申请(专利权)人:李献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