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793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0:31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该电池包括:一基板、位于该基板的一受光面上的多个指状电极、一第一汇流电极与一第二汇流电极。所述指状电极皆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该第一汇流电极与该第二汇流电极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并分别包括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部与多个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第一电极部在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交错,并连接所述指状电极而使指状电极彼此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可减少汇流电极的导电浆料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兼顾焊带导线的焊接稳固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该电池包括:一基板、位于该基板的一受光面上的多个指状电极、一第一汇流电极与一第二汇流电极。所述指状电极皆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该第一汇流电极与该第二汇流电极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并分别包括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部与多个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第一电极部在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交错,并连接所述指状电极而使指状电极彼此电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可减少汇流电极的导电浆料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兼顾焊带导线的焊接稳固性的需求。【专利说明】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及其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介绍
已知的硅晶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一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池本体、以及用于传导电流的一正面电极与一背面电极。其中,该正面电极包括至少一呈长条形的汇流电极(bus bar electrode)、及多个横向连接该汇流电极的指状电极(finger barelectrode)。该汇流电极与所述指状电极在制造上,可通过网版印刷方式将导电浆料涂布于该电池本体的受光面上,并经过烧结制程而固化成型。 但随着导电浆料的价格不断升高,尤其是导电性较佳的银浆的价格昂贵,加上传统电池的汇流电极呈连续的长条状,其导电浆料耗用量较大,造成电池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改良该汇流电极的结构以节省成本为一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因为电池制造完成后,必须另外以焊带导线(ribbon)焊接于电池的汇流电极上,以将多个电池串接排列而构成电池模组。所以在改良汇流电极结构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该汇流电极与所述焊带导线之间的焊接结合力是否足够,若结合力不佳,就容易在封装模组时或后续使用时产生焊带导线脱落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生产成本且产品可靠度佳的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受光面的基板、以及位于该受光面上的多个指状电极、一个第一汇流电极与一个第二汇流电极。该多个指状电极皆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一个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该第一汇流电极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部,该第二汇流电极沿该第一方向而与该第一汇流电极间隔排列,该第二汇流电极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电极部,且所述第二电极部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在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交错排列。每一个指状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部中的一个及所述第二电极部中的一个。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电极部包括沿该第二方向而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段与一个第二段,每一个第二电极部包括沿该第二方向而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三段与一个第四段,位于任两相邻的第一电极部之间的该第二电极部的第三段与其中一第一电极部的第二段连接同一个指状电极,该第四段与另一第一电极部的第一段连接同一个指状电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电极部还包括一个位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第一衔接段,该第一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以及该第二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都大于该第一衔接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每一个第二电极部还包括一个位于该第三段与该第四段之间的第二衔接段,该第三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以及该第四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都大于该第二衔接段沿该第一方向的长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电极部包括多个呈连续弯折地连接的第一线段;每一个第二电极部包括多个呈连续弯折地连接的第二线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每一个第一电极部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且皆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段、以及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段的第二导电段;每一个第二电极部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且皆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导电段、以及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三导电段的第四导电段。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个第一板材与一个第二板材、及一个位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之间的封装材。该太阳能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排列于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之间并且如上述的太阳能电池。该封装材包覆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周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创新结构的第一汇流电极与第二汇流电极,取代已知的长条状且整体呈实心结构的汇流电极,可减少导电浆料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供足够的焊接面积与焊接结合力,能兼顾焊接稳固性的需求,以维持产品的可靠度。而且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交错配置,可用于连结所述指状电极,进而形成连续的电流传导路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太阳能电池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板材I与一第二板材2、多个阵列式排列于该第一板材I与该第二板材2间的太阳能电池3、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一板材I及该第二板材2间并包覆在所述太阳能电池3周围的封装材4。该第一板材I与该第二板材2在实施上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使用玻璃或塑胶板材,而且位于电池受光面的一侧的板材必须为可透光。该封装材4的材质例如为可透光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适合封装的材质。所述太阳能电池3通过图未示出的焊带导线(ribbon)而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3的结构都相同,以下仅以其中一个为例进行说明。该太阳能电池3包括:一基板31、多个指状电极32、一第一汇流电极33、一第二汇流电极34、以及二个外侧指状电极32’。该基板31具有相反的一受光面311与一背面(图未不),实际上在该受光面311处的内侧还设有图未示出的一射极层,另外还可在该射极层上设置一抗反射层。其中,该基板31例如硅基板,且该基板31与该射极层的其中一个为η型半导体,另一个为P型半导体,进而形成ρ-η接面。该抗反射层的材料例如为氮化硅,可用于降低光反射以提高入光量。由于该基板31、该射极层与该抗反射层非本专利技术的改良重点,所以不再说明。该两个外侧指状电极32’位于该基板31的受光面311上,并且皆沿一第一方向51延伸,且该两个外侧指状电极32’彼此之间沿一垂直该第一方向51的第二方向52间隔排列。所述指状电极32也位于该基板31的受光面311上,并且位于该两个外侧指状电极32’之间。所述指状电极32皆沿该第一方向51延伸,且所述指状电极32彼此之间沿该第二方向52间隔排列。该第一汇流电极33位于该受光面311上并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52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部35。每一第一电极部35包括沿该第二方向52而相反设置的一第一段351与一第二段352、及一位于该第一段351与该第二段352之间的第一衔接段353。该第一段351沿该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受光面的基板、位于该受光面上的多个指状电极、一个第一汇流电极与一个第二汇流电极,该多个指状电极皆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一个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汇流电极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部,该第二汇流电极沿该第一方向而与该第一汇流电极间隔排列,该第二汇流电极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电极部,且所述第二电极部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在该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交错排列;每一个指状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部中的一个及所述第二电极部中的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儒刘浩伟赖俊文林峯杰
申请(专利权)人: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