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337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9:26
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一带有进水管接口的上旋盖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的下旋盖构成;上旋盖和下旋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管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和下板,上板上开设有入水孔,下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管体内、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所述双螺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入水孔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膜;所述双螺旋管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光催化的原理,在催化剂及光照条件下处理污水,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流经双螺旋管时被降解,效率高而且无毒无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一带有进水管接口的上旋盖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的下旋盖构成;上旋盖和下旋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管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和下板,上板上开设有入水孔,下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管体内、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所述双螺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入水孔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膜;所述双螺旋管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本技术利用光催化的原理,在催化剂及光照条件下处理污水,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流经双螺旋管时被降解,效率高而且无毒无害。【专利说明】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具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光催化进行污水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的污水和废气得不到有效的净化而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由于污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人们迫切寻求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的纳米/微米结构半导体材料由于在许多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力。比如:半导体作为光催化剂可以进行光诱导光化学反应,这归因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一个满的价带和一个空的导带)。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发现TiO2电极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分解水制氢,以及1977年Bard用TiO2作光催化剂氧化CN_为0CN_,开创了用光催化技术处理污水的先河。此后,光催化技术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光催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赖于其以下一些优点,第一,光催化的能量来源于可再生和无污染的太阳能,优于能源密集型的传统处理方法;第二,光催化作用可以将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物质,而传统的处理方法只是简单的将污染物转变为另外一种产物;第三,光催化作用能够把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降解;第四,光催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液相和气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在固相上使用;第五,光催化作用的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可控、化学输入少;第六,光催化剂廉价且无毒,引起的二次污染小;第七,光催化剂可回收后重复利用,降低了应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光催化原理处理污水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一带有进水管接口的上旋盖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的下旋盖构成;上旋盖和下旋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管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和下板,上板上开设有入水孔,下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管体内、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所述双螺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入水孔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膜;所述双螺旋管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灯管插接于该卡槽内。所述入水孔和入水口均为一个;所述出水孔和出水口均为两个。所述上旋盖和下旋盖呈半球形,且均由四氟乙烯制成。所述污水处理单元为多个,每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路相互串联或并联。所述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有控制流速的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光催化的原理,在催化剂及光照条件下处理污水,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流经双螺旋管时被降解,效率高而且无毒无害,同时解决了回收和二次污染的问题;双螺旋管结构增加了污水的流经路线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处理更加充分;每个污水处理单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相互间串联或并联使用,结构简单,容易拆装,更换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单个污水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串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并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如图1所示,它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1、一带有进水管接口 3的上旋盖2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 5的下旋盖4构成;上旋盖2和下旋盖4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I的上下两端;所述管体I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11和下板12,上板11上开设有入水孔13,下板12上开设有出水孔14 ;所述管体I内、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6 ;所述双螺旋管6的入水口 7与所述入水孔13连接,出水口8与所述出水孔14连接;所述出水口 8上设置有过滤膜15防止催化剂流出双螺旋管,过滤膜15设置在下板12的下表面,即下旋盖与下板之间,同时便于定期更换;所述双螺旋管6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9。所述下板12上设置有一卡槽10,所述灯管9插接于该卡槽10内。所述入水孔13和入水口 7均为一个;所述出水孔14和出水口 8均为两个;作为优选,双螺旋管采用单一入口,两支出口的方式,便于污水与催化剂充分接触。所述上旋盖2和下旋盖4呈半球形,且均由四氟乙烯制成;上旋盖与下旋盖通过螺纹与管体精密贴合,其内圈均含有密封圈,防止污水渗漏。结合图2、图3所示,所述污水处理单元为多个,每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路相互串联或并联。所述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有控制流速的阀门16。本技术所述的催化剂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构,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为海绵状物质,两者共同填充在所述双螺旋管6内,主要选用TiO2或BiOBr为机体的无机光催化剂;本技术选用充电灯管,当污水进入双螺旋管时,在催化剂及光照条件下,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和吸附,效率高且无毒无害。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一带有进水管接口的上旋盖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的下旋盖构成;上旋盖和下旋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下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和下板,上板上开设有入水孔,下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管体内、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所述双螺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入水孔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膜;所述双螺旋管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灯管插接于该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孔和入水口均为一个;所述出水孔和出水口均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盖和下旋盖呈半球形,且均由四氟乙烯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为多个,每个污水处理单元之间通过管路相互串联或并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设置有控制流速的阀门。【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光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单元,每个污水处理单元由一圆柱形管体、一带有进水管接口的上旋盖和一带有出水管接口的下旋盖构成;上旋盖和下旋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上下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为上板和下板,上板上开设有入水孔,下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管体内、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一内部填充有催化剂和超疏水亲油复合材料的双螺旋管;所述双螺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入水孔连接,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膜;所述双螺旋管的轴向中心还设置有一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华李霞曹森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