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115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6:23
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提供一容易控制转轴间的平行度和组装简便等作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一固定器的组合。第一、二转轴分别具有装配在电子器物上的固定区、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和位于固定区、枢接区之间的中间区;以及,该固定器组合设置在中间区。固定器的断面类似8字形轮廓,包含第一室、第二室和连接第一、二室的腹部。第一、二室分别组合固定该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以固定、降低第一、二转轴因外力操作转动时,产生平行度偏移或偏差的情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提供一容易控制转轴间的平行度和组装简便等作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一固定器的组合。第一、二转轴分别具有装配在电子器物上的固定区、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和位于固定区、枢接区之间的中间区;以及,该固定器组合设置在中间区。固定器的断面类似8字形轮廓,包含第一室、第二室和连接第一、二室的腹部。第一、二室分别组合固定该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以固定、降低第一、二转轴因外力操作转动时,产生平行度偏移或偏差的情形。【专利说明】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双转轴组合固定装置,辅助固定双转轴之间的平行度的手段。
技术介绍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书等,使其盖或显示荧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荧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6148572号「超广角双转轴结构」、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一个有关上述实施例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的一端(或称枢接端)通常应用了多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等构成的扭力模块,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板组合在壳套里面固定;转轴的另一端(或称固定端)装配在电子器物的机体模块和显示模块上。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模块或机体模块转动时,因为所述的转动作用力施加在枢轴的一端或固定端,使枢轴转动;因此,枢轴的另一端或枢接端容易产生微量偏斜的情形,造成电子器物转动操作的不平顺。也就是说,操作电子器物转动的作用力系以枢轴或转轴的固定端为转动支撑点,造成枢轴的另一端或枢接端产生偏斜的情形。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如果企图改善所述的情形,必须使转轴两端的扣环、固定板和转轴、壳套形成高精密度的组配,才能保持两个转轴之间的平行度,降低转轴一端产生偏斜的情形。明显的,这会增加组装和加工的困难度,提高制造成本;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枢轴或转轴和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例如,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使所述的枢轴或转轴组合一固定装置,在响应电子器物的转动操作时,可固定保持转轴之间的平行度,使现有转轴一端发生偏斜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或进一步使枢轴或转轴和固定装置的组装,获得操作简便的作用,改善现有产品组装困难或精密组配等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提供一容易控制转轴间的平行度和组装简便等作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一固定器;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具有装配在一电子器物上的固定区、用于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和位于固定区与枢接区之间的中间区;固定器包含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室和第二室分别组合固定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间区。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器为两端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断面成8字形轮廓;以及固定器包含有连接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腹部;所述腹部界定有一副室,副室和第一室和第二室相通。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间区之间设置有一连动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产生同步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间区设有牵引部,用于牵动连动器;以及该连动器收容在副室里面。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该牵引部在中间区表面形成螺旋槽结构;连动器的两端对应牵引部设有凸部,该凸部分别插入牵引部。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包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间区和连动器的该固定器,配合一限制板和该扭力模块共同装配在一壳体里面;以及限制板设有两个孔,分别让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枢接区通过;在枢接区穿过固定器的第一室和第二室后,组合该扭力模块。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该扭力模块包含有多个弹簧垫圈、固定板、转子和固定螺帽,组合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其中至少一固定板和转子设有相配合的凹凸定位部。所述的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中,该扭力模块的转子被安装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枢接区末端;以及 转子被限制在具有凹凸定位部的固定板和固定螺帽之间。第一、二室分别组合固定该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以固定、降低第一、二转轴因外力操作转动时,广生平行度偏移或偏差的情形。根据本技术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该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分别设有牵引部;以及,第一、二转轴之间设置有一连动器,枢接该牵引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产生同步转动作用。对应连动器的位置,该固定器的腹部界定有一副室,收容该连动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组合固定器,使固定器设有第一室、第二室和腹部及/或副室等部分,使它们在响应电子器物的转动操作时,可固定保持转轴之间的平行度等作用;实质上,现有转轴在操作转动的过程,容易迫使转轴一端发生偏斜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2、该固定器的第一、二室容许简便的组合固定第一、二转轴的中间区,以形成一固定机制的结构,不仅获得组装简便的作用,也改善了现有枢轴为了保持平行度,必须形成高密度组配,增加组装和加工的困难度,提高制造成本等情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描绘了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轴和固定器、扭力模块等部分的结构配合情形;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第一、二转轴、固定器和扭力模块等部分的结构型态;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固定器保持第一、二转轴之间的平行度的情形。附图标记说明:10_第一转轴;11、21-固定区;12、22_枢接区;13、23_中间区;14、24-牵引部;20_第二转轴;30_固定器;31_第一室;32_第二室;33_腹部;34_副室;40_电子器物;41_机体模块;42_显不模块;50_扭力模块;51_弹簧垫圈;52、53-固定板;54_转子;55_限制版;56_孔;57_固定螺帽;60_连动器;61_凸部;65_壳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是以双转轴组合电子器物(例如,电脑)为说明实施例。包括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和一固定器30的组合。第一、二转轴10、20分别包含有固定区11、21、枢接区12、22和位于固定区11、21、枢接区12、22之间的中间区13、23。第一转轴固定区11连结设置在一电子器物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一固定器;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具有装配在一电子器物上的固定区、用于组合扭力模块的枢接区、和位于固定区与枢接区之间的中间区;固定器包含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室和第二室分别组合固定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间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