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光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292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光栅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光栅材料、第三电极、第二基板以及控制模块,第一电极彼此间隔、平行且周期性排列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相邻两个第一电极间的空隙设置有绝缘条块,第二电极设置于绝缘条块的上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独立地控制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态光栅装置,可实现光栅条状更全面的覆盖,可减少单层条状电极的跳线次数,且可降低光栅制造的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光栅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光栅材料、第三电极、第二基板以及控制模块,第一电极彼此间隔、平行且周期性排列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相邻两个第一电极间的空隙设置有绝缘条块,第二电极设置于绝缘条块的上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独立地控制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动态光栅装置,可实现光栅条状更全面的覆盖,可减少单层条状电极的跳线次数,且可降低光栅制造的难度。【专利说明】 一种动态光栅装置
本技术涉及立体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光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光栅技术中,光栅制作好之后,光栅的明暗条纹的位置将固定,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尤其在利用视差栅栏技术实现立体图像显示时,由于光栅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可动态控制,观众的眼睛被限制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才能观看到3D图像效果,而增加光栅的立体视角,将给光栅的制造带来极大的难度,影响了视差栅栏立体显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动态光栅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动态光栅装置,通过在两基板之间设置一个面电极和两层条状电极,利用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人眼位置信息独立控制面电极和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面电极和另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实现双光栅,由于光栅条状更全面的覆盖,可减少单层条状电极跳线次数,并可降低光栅制造的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态光栅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光栅材料、第三电极、第二基板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极彼此间隔、平行且周期性排列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一电极连接于控制模块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相邻两个第一电极间的空隙设置有绝缘条块,所述绝缘条块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绝缘条块的上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光栅材料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极为面电极且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独立地控制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二基板相互平行排布,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透明玻璃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为条状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为ITO电极。其中,所述光栅材料为液晶材料。其中,所述光栅材料为电致变色材料。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描述的动态光栅装置,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可完全填补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之间的空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提供的动态光栅装置,通过在两基板之间设置一个面电极和两层条状电极,利用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人眼位置信息独立控制面电极和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面电极和另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实现双光栅,由于光栅条状更全面的覆盖,可减少单层条状电极跳线次数,并可降低光栅制造的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动态光栅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的动态光栅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动态光栅装置10包括控制模块(未图示)第一基板11、第一电极12、绝缘条块13、第二电极14、光栅材料15、第三电极16、第二基板17。其中,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4为透明玻璃基板,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都为条状的透明电极,且第一基板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4、第三电极16和第二基板17相互平行排布。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人眼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的位置信息独立地控制第三电极16和第一电极12之间的电压、第三电极16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彼此间隔、平行且周期性排列于第一基板11的第一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一电极12连接于控制模块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绝缘条块13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2间的空隙内,且绝缘条块13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电极12的远离第一基板11的表面上,使得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不相接触。第二电极14设置于绝缘条块13的上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14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光栅材料15设置于第一电极12和第三电极16之间以及第二电极14和第三电极1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电极12,不同周期内的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一电极12接收来之控制模块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而相同周期内的不同书序位置的第一电极12接收不同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同理,对于第二电极14,不同周期内的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14接收相同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而相同周期内的不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14接收不同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如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但控制模块可以独立的控制相同周期内不同序数位置的第一电极12与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实现一个动态光栅,控制模块还可以独立的控制相同周期内不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14与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实现另一个动态光栅,更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可独立的控制一个动态光栅和另一个动态光栅的工作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动态光栅装置10,由于可实现双光栅的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因此相对于单光栅,本实施例的动态光栅装置10可实现更全面的光栅覆盖,减少单个光栅跳线次数以及制造难度。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4、第三电极16为ITO电极。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4、第三电极16为ITO电极也可以为其他透明材料电极,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光栅材料15为液晶材料,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液晶材料两端的第一电极12和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实现液晶分子的矢量扭转从而形成明暗条纹相间的一个光栅,或者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液晶材料两端的第二电极14和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实现光栅液晶分子的矢量扭转从而形成明暗条纹相间的另一个光栅,因此本技术的动态光栅装置可以实现相互不影响的双光栅。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光栅材料15为电致变色材料,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2和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第二电极14和第三电极16之间的电压进而实现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从而实现明暗条纹相间的双光栅。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在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可完全填补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12在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之间的空隙,如此可实现光栅条状的全覆盖。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的动态光栅装置,通过在两基板之间设置一个面电极和两层条状电极,利用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人眼位置信息独立控制面电极和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面电极和另一层条状电极之间的电压实现双光栅,由于光栅条状更全面的覆盖,可减少单光栅电极的跳线次数,并可降低光栅制造的难度。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光栅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光栅材料、第三电极、第二基板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电极彼此间隔、平行且周期性排列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一电极连接于控制模块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相邻两个第一电极间的空隙设置有绝缘条块,所述绝缘条块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绝缘条块的上表面,不同周期相同序数位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于控制模块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光栅材料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极为面电极且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人眼位置信息,并根据人眼位置信息独立地控制第三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二基板相互平行排布,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透明玻璃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为条状透明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鸿母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