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写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433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4 18:36
一种显示器,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双稳态液晶层、第二电极层、第一导电通孔、第一接垫、第二导电通孔以及第二接垫。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双稳态液晶层配置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配置于双稳态液晶层上。第一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第一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一导电通孔与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第二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二导电通孔与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显示器,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双稳态液晶层、第二电极层、第一导电通孔、第一接垫、第二导电通孔以及第二接垫。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双稳态液晶层配置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配置于双稳态液晶层上。第一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第一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一导电通孔与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第二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二导电通孔与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电抹除以及热写入的显示器(electrical erasable and thermal recordable display)。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多媒体技术相当发达,多半受惠于半导体元件或显示装置的进步。就显示器而言,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液晶显示器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一般液晶显示器可分为穿透式、反射式,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三大类,不同型态的液晶显示器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目前,液晶显示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已经渐趋成熟,诸如智能手机、电子书、显示卡片(识别证、车票、信用卡)等。由于是在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液晶显示器通常需要具备低耗电量的特性,因此具备双稳态的液晶材料便逐渐被使用。举例而言,具有平面态排列(Planar state)以及焦点圆锥态排列(Focal-conic state)的胆固醇液晶由于具有双稳态(Bistable states),故已经被广泛地使用于电子书、显示卡片(识别证、车票、信用卡)等显示产品中,然而,这类型显示产品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多半不如预期,因此如何提升这类型显示产品的对比度,实为此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议题之一。此外,如何快速、有效地将图像数据写入这类型显示产品中,亦是此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可通过电清除将图像数据清除,并且通过热写入将图像数据写入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另提供一种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不器,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双稳态液晶层、第二电极层、第一导电通孔、第一接垫(connection pad)、第二导电通孔以及第二接垫。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双稳态液晶层配置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配置于双稳态液晶层上。第一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并且与第一接垫电性连接。第一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一导电通孔与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通孔贯穿第一基板,并且与第二接垫电性连接。第二接垫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并通过第二导电通孔与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层、一透明接垫、一双稳态液晶层、一第二电极层以及一电极。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透明接垫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透明接垫与第一电极层彼此电性绝缘。双稳态液晶层配置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配置于双稳态液晶层上方,其中第二电极层与透明接垫电性连接。此外,电极与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于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依序形成一第一电极层、一双稳态液晶层、一第二电极层;于第一基板中形成一第一导电通孔,以贯穿第一基板;于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一第一接垫,第一接垫通过第一导电通孔与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于第一基板中形成一第二导电通孔,以贯穿第一基板;以及于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形成一第二接垫,第二接垫通过第二导电通孔与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电清除以及热写入的方式以更新(refresh)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为让本专利技术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沿着图1中1-1’剖面所得到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A至图5E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a、300b、300c、300d、300e、400:显示器110、310:第一电极层110a、310a:透明接垫120、320:双稳态液晶层130、330:第二电极层130a:电极接垫140,340:保护层150、350:颜色层160、360:明胶层210,410:粘着层220、420:芯片A:重叠区域SUBl:第一基板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PGl:第一导电通孔PDl:第一接垫PG2:第二导电通孔PD2:第二接垫SUB2:第二基板PD3:第三接垫PG3:第三导电通孔PD4:第四接垫PG4:第四导电通孔CPl:第一导电胶CP2:第二导电胶El:第一辅助电极E2:第二辅助电极【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上视示意图,而图2为沿着图1中1-1’剖面所得到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包括第一基板SUBl、第一电极层110、双稳态液晶层120、第二电极层130、第一导电通孔PG1、第一接垫F1DU第二导电通孔PG2以及第二接垫TO2。其中双稳态液晶层可为热敏感双稳态液晶层,第一基板SUBl具有第一表面SI与第二表面S2。第一电极层110配置于第一表面SI上。热敏感双稳态液晶层120配置于第一电极层110上。第二电极层130配置于热敏感双稳态液晶层120上。第一导电通孔PGl贯穿第一基板SUB1,并且与第一接垫roi电性连接。第一接垫PDl配置于第二表面S2上,并通过第一导电通孔PGl与第一电极层110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通孔PG2贯穿第一基板SUB1,并且与第二接垫TO2电性连接。第二接垫PD2配置于第二表面S2上,并通过第二导电通孔PG2与第二电极层130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30的一重叠区域A被定义为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通孔PGl可进一步贯穿第一电极层11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导电通孔PGl进一步贯穿第一电极层110并非必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SUBl例如为一可挠性基板或一硬质基板,其材质例如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亚酰胺(polyimide, 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醚讽(polyethersulfone, PES)、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 PA)、聚原冰烯(polynorbornene, PNB)、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或聚醚亚酰胺(polyetherimide, PEI)、压克力树脂(acrylic resin)、玻璃或其他适合的透明材质。除了第一电极层110之外,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可选择性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310110234.html" title="显示器、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写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显示器、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写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上;双稳态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配置于该双稳态液晶层上;第一导电通孔,贯穿该第一基板;第一接垫,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并通过该第一导电通孔与该第一电极层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通孔,贯穿该第一基板;以及第二接垫,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并通过该第二导电通孔与该第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苡邱琬雯陈昭文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