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661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6:28
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两个静触头组件,两个静触头组件设在空腔内且位于空腔的顶部,该两个静触头组件各包括U型导杆和静触点;分别设在空腔内的且位于空腔的两侧的两组灭弧栅片;一引弧板,其两端分别朝着两组灭弧栅片的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延伸至两组灭弧栅片内;一可动桥形触头,包括桥式导杆及两个动触点,每组灭弧栅片与动触点之间构成有跑弧空间,特点:当动触点相对于静触点处于分闸状态时,桥式导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靠近可动桥形触头的一侧的灭弧栅片端部的第一距离L大于桥式导杆与引弧板之间的第二距离H。避免因电弧弧根在触点上长时间停留而引起触点过量烧蚀降低电气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属于低压电器
。包括壳体和两个静触头组件,两个静触头组件设在空腔内且位于空腔的顶部,该两个静触头组件各包括U型导杆和静触点;分别设在空腔内的且位于空腔的两侧的两组灭弧栅片;一引弧板,其两端分别朝着两组灭弧栅片的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延伸至两组灭弧栅片内;一可动桥形触头,包括桥式导杆及两个动触点,每组灭弧栅片与动触点之间构成有跑弧空间,特点:当动触点相对于静触点处于分闸状态时,桥式导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靠近可动桥形触头的一侧的灭弧栅片端部的第一距离L大于桥式导杆与引弧板之间的第二距离H。避免因电弧弧根在触点上长时间停留而引起触点过量烧蚀降低电气寿命。【专利说明】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
技术介绍
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上构成有空腔,空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既彼此并行又相互分隔的复数个,在基座腔内以可插拔的方式设置电极组,电极组包括固定触头(也称静触头)、与固定触头相配合的并且对应于固定触头下方的可动桥形触头(也称动触头)和灭弧栅片组件。随着电流的增大,开关电器分断时的电弧能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已有技术中的开关触头灭弧装置已无法达到预期的分断能力。电弧能量的增加影响分断能力原因:在动、静触头与灭弧栅片组所在的区域之间存在跑弧空间,在通断正常电路或开断故障电路时,动、静触头彼此斥开时产生的电弧经该跑弧空间进入灭弧栅片组,由灭弧栅片组将电弧切割即实现灭弧。但是,由于动触头到灭弧栅片组的跑弧距离一定,当电弧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电弧被拉伸时,电弧容易接触距离其最近的灭弧栅片,电弧由于灭弧栅片的阻碍,无法使得电弧被继续拉长,甚至阻碍电弧进入灭弧栅片组件,从而导致电弧不能及时被灭弧栅片组件充分切割而降低电弧电压的上升率,最终引发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导致电弧弧根在触点处的停留时间增加,致使触点过量烧蚀而影响电气寿命;二是开断故障电流时因电弧转移时间的延长(也可称转移速度缓慢)而降低限流性能,引起燃弧能量骤增,存在分断失败而危及安全之虞。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电弧从动触点的位置快速向灭弧栅片组件所在区域转移而藉以避免因触点烧损降低电气寿命藉以确保开断故障电流的可靠效果的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空腔内的两个静触头组件,所述的两个静触头组件既左右对应又彼此保持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位于空腔的顶部,该两个静触头组件各包括U形导杆和设置在U形导杆上的静触点;分别设置在空腔内的并且位于空腔的两侧的两组灭弧栅片;一个容置于所述空腔底部的居中位置的引弧板,该引弧板两端分别朝着所述两组灭弧栅片的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延伸至两组灭弧栅片内;一个与所述静触头组件相配合的并且滑动设置的可动桥形触头,该可动桥形触头包括桥式导杆以及与两个静触点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动触点,所述的每组灭弧栅片与动触点之间构成有跑弧空间,特点是:当所述动触点相对于静触点处于分闸状态时,所述桥式导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靠近可动桥形触头的一侧的灭弧栅片端部的第一距离L大于桥式导杆与引弧板之间的第二距离H。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触头支持和弹簧支架及弹簧,所述的桥式导杆穿设在触头支持上;所述的弹簧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引弧板上,另一端置于触头支持内;所述的弹簧一端套设在弹簧支架上,另一端抵靠在桥式导杆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而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打开时,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被拉伸到长度D时,由于桥式导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靠近可动桥形触头的一侧的灭弧栅片腿端部的第一距离L大于桥式导杆与引弧板之间的第二距离H,电弧会被快速拉伸,并且电弧不受灭弧栅片的阻碍,直至电弧的长度D大于静触点到引弧板的第三距离S时,在桥式导杆的端部上的电弧弧根就会向引弧板跳跃,从而避免因电弧弧根在触点上长时间停留而引起触点过量烧蚀降低电气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电弧处于形成阶段时的触头装置原理图。图3为图2的放大原理图。图4为电弧即将进入灭弧栅片时触头装置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包括壳体I和安装在壳体I背面的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及弹簧14,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及弹簧14用于开关电器本体的安装,对此完全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因而不再赘述。在壳体I上构成有至少一个空腔11,在空腔11内容置有两个静触头组件2、可动桥形触头3、两组灭弧栅片4、引弧板5、触头支持7和弹簧支架8及弹簧9,以图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两个静触头组件2左右对应地安置在空腔11内,并且位于空腔11的顶部,两个静触头组件2相互隔开一定距离,触头支持7滑动设置于两个静触头组件2之间,该触头支持7具有限制件71,该限制件71卡接在壳体I上,对触头支持7起到导向作用并限制触头支持7的上下移动位置,两个静触头组件2各包括U形导杆21和设置在U形导杆21上的静触点22,所述的U形导杆21包括第一导杆支臂211和第二导杆支臂212,第二导杆支臂212在第一导杆支臂211朝向前述静触点22的一端折弯构成,并且对应于第一导杆支臂211的下方,前述的静触点22固定在第二导杆支臂212朝向可动桥形触头3的一侧;前述的可动桥形触头3与静触头组件2相配合,包括桥式导杆31,该桥式导杆31穿设于位于两个静触头组件2之间的触头支持7内,桥式导杆31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动触点32,两个动触点32与相对应静触点22相配合构成主电路回路;所述的两组灭弧栅片4分别设置在空腔11两侧;所述的引弧板5容置于空腔11底部,该引弧板5中间设有凹陷部,用于固定所述的弹簧支架8,其两端分别朝着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4的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延伸至一组灭弧栅片4的底部;所述的弹簧支架8 —端固定在引弧板5上,另一端置于触头支持7内;所述的弹簧9 一端套设在弹簧支架8上,另一端抵靠在桥式导杆31上。请见图2并且继续参阅图1,前述的可动桥形触头3滑动设置在静触头组件2和引弧板5之间,前述的两组灭弧栅片4分别对应于配对触头组合即动触点32与静触点22位于触头支持7的两侧,并且分别架设于两第二导杆支臂212和引弧板5之间,每组灭弧栅片4与配对的动触点32与静触点22组合之间具有跑弧空间6,即电弧转移通道区域。如图2所示,当开关电器分闸时,当触头支持7受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图中未示出)推动可动桥形触头3动作,并克服弹簧9的弹簧力,使动触点32与静触点22分离,触头装置处于分闸状态,可动桥形触头3的动触点32相对于静触点22保持在分闸位置,当开关电器合闸时,操作机构撤去作用在触头支持7上的力,动触头在弹簧9的弹簧力作用下与静触头接触,触头装置处于合闸状态,可动桥形触头3保持在合闸位置。如图3所示的灭弧栅片4与配对触头组合之间的水平间距,在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处于分闸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器的触头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上的空腔(11)内的两个静触头组件(2),所述的两个静触头组件(2)既左右对应又彼此保持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空腔(11)内并且位于空腔(11)的顶部,该两个静触头组件(2)各包括U形导杆(21)和设置在U形导杆(21)上的静触点(22);分别设置在空腔(11)内的并且位于空腔(11)的两侧的两组灭弧栅片(4);一个容置于所述空腔(11)底部的居中位置的引弧板(5),该引弧板(5)两端分别朝着所述两组灭弧栅片(4)的方向延伸并且至少延伸至两组灭弧栅片(4)内;一个与所述静触头组件(2)相配合的并且滑动设置的可动桥形触头(3),该可动桥形触头(3)包括桥式导杆(31)以及与两个静触点(22)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动触点(32),所述的每组灭弧栅片(4)与动触点(32)之间构成有跑弧空间(6),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触点(32)相对于静触点(22)处于分闸状态时,所述桥式导杆(31)的端部与相对应的一组灭弧栅片(4)靠近可动桥形触头(3)的一侧的灭弧栅片端部的第一距离L大于桥式导杆(31)与引弧板(5)之间的第二距离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阳季春华焦志刚金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