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28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尤其是滚筒式印刷机中着墨轮组结构改良,其结构是在一组转盘上至少轴设有两个平行配置的着墨轮,此组转盘是设在一摇臂上,摇臂的一端是与一横轴相枢接,另端则与一驱动组件相联结,在驱动组件的动作下可带动摇臂顺着横轴做既定的角度摆动,让摇臂上的转盘相对应做是否靠近印刷轮的位置改变,以方便选择转盘上的其他着墨轮进行印刷作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滚筒式印刷机当中着墨轮组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同时装设有至少两个着墨轮,以方便操作选择需要的着墨轮与印刷轮贴合执行印刷作业的着墨轮组构造。
技术介绍
按,一般柔性版印刷是利用着墨轮与橡胶拭墨轮或刮刀将多余油墨刮除后移转至柔性印版上的方式进行将油墨转印在印刷物上,如图1所示,是将一柔性印版20装设在一印刷轮11上,另外设有一个着墨轮12与柔性印版20相贴合,以及由另一个上墨装置13与此着墨轮12接触,而能够以着墨轮12配合印刷轮11同步滚转的方式,将上墨装置13的油墨转印在滚转抽送的印刷物30上,因此为一种较适合大量、大型印刷物的高速印刷作业。再者,在实际进行柔性印版印刷作业时,是利用着墨轮12既定的网目用以控制柔性印版20的含墨量,因此针对不同的印刷作业除了必须装上特定的柔性印版20之外,亦需要依照印刷物的特性选择使用适合的着墨轮12,以便达到预期的印刷品质;然而,传统的网版印刷机只装设有一个着墨轮12,因此当遇有必须改变含墨量的状况时,必须将原本的着墨轮自印刷机上拆下,再将适用的着墨轮装设在印刷机上,如此不但将使柔性印版印刷的前置作业趋于繁琐无法达到快速更换的需要,而且更有可能因此损坏着墨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选择需要的着墨轮与印刷轮贴合执行印刷作业的着墨轮组构造。有鉴于此,本技术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即在一组转盘上至少轴设有两个平行配置的着墨轮,此组转盘是设在一摇臂上,摇臂的一端是与一横轴相枢接,另端则与一驱动组件相联结,在驱动组件的动作下可带动摇臂顺着横轴做既定的角度摆动,让摇臂上的转盘相对应做是否靠近印刷轮的位置改变,以方便选择转盘上的其他着墨轮进行印刷作业。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得到一较佳可行的着墨轮组构造,以方便操作选择需要的着墨轮与印刷轮贴合执行印刷作业,大幅简化柔性版印刷的前置作业,以及降低可能对着墨轮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柔性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着墨轮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中着墨轮与印刷轮的贴合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快拆扳手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中活动构件将凹座开口遮蔽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着墨轮组的动作示意图。图号说明10 机台11 印刷轮12 着墨轮13 上墨装置14 凹座15 活动构件16 快拆扳手20 柔性印版30 印刷物41 转盘42 摇臂421 横轴43 驱动组件431 动力缸 432 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整体着墨轮组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及图3所示,是由一组转盘41、一个摇臂42以及一组驱动组件43所构成,其中转盘41是配设在印刷轮11的轴端处,并且透过摇臂42与印刷机的机台10相联结,此转盘41是至少轴设两个平行的着墨轮12;至于,摇臂42的一端是与一透过一横轴421与机台10相枢接,另端则与驱动组件43相联结,在具体实施时,驱动组件43是由一动力缸431为带动摇臂42运动的元件,以及由一个连杆432构成动力缸431与摇臂42的连接,在动力缸431的伸缩作用下,可同步带动摇臂42顺着横轴421做既定的角度摆动,让摇臂42上的转盘41相对应做是否靠近印刷轮11的位置改变。另外,配合在机台10相对应于着墨轮12与印刷轮11相贴合时的轴端位置处,设有一可供着墨轮12跨入的凹座14,如图3及图4所示,并在凹座14的开口处设有一用以将开口遮蔽的活动构件15,此活动构件15的一端是与机台10相枢接,另端则是透过一个快拆扳手16与机台10相扣持。在着墨轮12到达与印刷轮11相贴合并且跨入凹座14的定位之后,如图5所示,可利用此活动构件15将凹座14的开口遮蔽,避免着墨轮12脱落。以及,当欲更换着墨轮12时,仅需将快拆扳手16开启,让活动构件15能够空出凹座14的开口,此时即可如图6所示,在驱动组件43的动作下,将转盘41朝向远离印刷轮11的方向移动,使着墨轮12退出凹座14,如此在不需要拆除着墨轮的情况下,能够让操作者转动转盘选择转盘上其他适合的着墨轮与印刷轮相配合使用,不但得以简化柔性版印刷的前置作业,而且有效降低可能对着墨轮造成的伤害。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印刷机一较佳可行的着墨轮组构造,以方便操作选择需要的着墨轮与印刷轮贴合执行印刷作业,大幅简化柔性版印刷的前置作业,以及降低可能对着墨轮造成的伤害,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之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均应属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组转盘,其上至少轴设两个平行的着墨轮;一个摇臂,以供转盘轴设,其一端设有一与印刷机的机台枢接的横轴;一组驱动组件,与摇臂联结带动摇臂顺着横轴做角度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是由一动力缸为带动摇臂运动的元件,以及由一个连杆构成动力缸与摇臂的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机台在相对应于着墨轮与印刷轮相贴合时的轴端,设有一供着墨轮跨入的凹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凹座的开口处设有一用以将其开口遮蔽的活动构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凹座的开口处设有一用以将其开口遮蔽的活动构件,该活动构件的一端是与机台相枢接,另端则透过一个快拆扳手与机台相扣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尤其是滚筒式印刷机中着墨轮组结构改良,其结构是在一组转盘上至少轴设有两个平行配置的着墨轮,此组转盘是设在一摇臂上,摇臂的一端是与一横轴相枢接,另端则与一驱动组件相联结,在驱动组件的动作下可带动摇臂顺着横轴做既定的角度摆动,让摇臂上的转盘相对应做是否靠近印刷轮的位置改变,以方便选择转盘上的其他着墨轮进行印刷作业。文档编号B41F31/00GK2806140SQ200520008548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陈枝旺 申请人: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的着墨轮组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组转盘,其上至少轴设两个平行的着墨轮;一个摇臂,以供转盘轴设,其一端设有一与印刷机的机台枢接的横轴;一组驱动组件,与摇臂联结带动摇臂顺着横轴做角度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枝旺
申请(专利权)人: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