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020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和两条输出轨道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和被动轴,连接在主动轴和被动轴之间的链条,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由电机驱动,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整理合流导轨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分道装置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导向轨道向斜上方延伸,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随传送带运动的载物夹具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保证了制品分流的均匀,可广泛应用于瓶袋型产品的单道分双道工位,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对接,实现分道的完全自动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和两条输出轨道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和被动轴,连接在主动轴和被动轴之间的链条,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由电机驱动,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整理合流导轨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分道装置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导向轨道向斜上方延伸,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随传送带运动的载物夹具片。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保证了制品分流的均匀,可广泛应用于瓶袋型产品的单道分双道工位,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对接,实现分道的完全自动化。【专利说明】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
本技术属于药液包装输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
技术介绍
瓶型或袋型产品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检测,检查工程目视检查机需要制品外观检测和溶液内溶物检测两个工位,一般制品的外观检测称为一检,溶液内容物检测称为二检。一检所需时间较短基本与生产线速度保持一致,然而二检需要的时间较长,为了保证生产线上不积压制品,需要在一检之后二检之前将制品进行分流来保证二检的质量,目前一般用人工分流的方式将制品分流到两条检测线上进行二检。但人工分流劳动强度大,且很容易由于失误、分流不均匀而影响二检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本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和两条输出轨道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和被动轴,连接在主动轴和被动轴之间的链条,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由电机驱动,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整理合流导轨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分道装置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导向轨道向斜上方延伸,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随传送带运动的载物夹具片。每两个相邻的不锈钢辊之间设置有一个载物夹具片,载物夹具片的下方形成有与整理合流导轨和导向轨道配合的导向辊。所述的分道装置设置在分道装置固定板上,包括设置于两侧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以及分别由两个气缸控制的两个挡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连接有拉杆。每个挡块的后端连接在位于分道装置固定板上的转轴上,挡块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在拉杆上,并随拉杆上下移动的滑板。所述的滑板的中央设置有连接轴,挡块通过连接轴与滑板连接,并可绕连接轴转动。所述的传送带输入端的两侧对应的设置有检知光电和反光板。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采用电机带动主动轴,链传动为基础,在两侧链条间贯穿不锈钢棍,在每两根不锈钢棍间加载物夹具片,通过分道装置,带动载物夹具片沿两侧导向轨道移动,来实现分道的目的。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保证了制品分流的均匀,可广泛应用于瓶袋型产品的单道分双道工位,进行自动生产线的对接,实现分道的完全自动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1:电机2:主动轴3:不锈钢辊4:载物夹具片5:第一导向轨道6:分道装置7:整理合流导轨8:被动轴9:检知光电10:反光板11:分道装置安装板12:输入轨道13:输出轨道14:链条15:第二导向轨道16: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18:拉杆19:挡块20:滑板21:连接轴22: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12和两条输出轨道13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2和被动轴8,连接在主动轴2和被动轴8之间的链条14,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14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3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2由电机I驱动。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对应于输入轨道12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7,整理合流导轨7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6,分道装置6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5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导向轨道15向斜上方延伸,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随传送带运动的载物夹具片。每两个相邻的不锈钢辊3之间设置有一个载物夹具片4,载物夹具片4的下方形成有与整理合流导轨和导向轨道配合的导向辊。载物夹具片4安装在两根不锈钢棍之间,能够在这两根不锈钢棍之间平滑移动。随着传送带运动方向,夹具片沿着导向轨道完成分道过程。传送带输入端的两侧相对的设置有检知光电9和反光板10。图2是本技术的分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分道装置6设置在分道装置固定板11上,包括设置于两侧的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17,以及分别由两个气缸控制的两个挡块19。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17分别连接有两根拉杆18。每个挡块19的后端连接在位于分道装置固定板11上的转轴22上,挡块19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在拉杆上,并随拉杆上下移动的滑板20。滑板20的中央设置有连接轴21,挡块19通过连接轴21与滑板20连接,并可绕连接轴21转动。静止时,两个挡块敞开呈八字形,第一气缸动作时,与第一气缸连接的两个拉杆带动滑板下上运动,位于下方的第一挡块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挡块向上旋转,形成向上的通路,与第二导向轨道连接,使载物夹具片沿第二导向轨道向上运行。第二气缸动作时,与第二气缸连接的两个拉杆带动滑板下下运动,位于上方的第二挡块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挡块向下旋转,形成向下的通路,与第一导向轨道连接,使载物夹具片沿第一导向轨道向下运行。本技术的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的工作过程如下:检知光电一检知到有物体进入到传送带上时,经PLC和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动作,形成向上的通路,这段时间所有载物夹具片沿着第二导向轨道向上运动,载着制品向上运动。当检知光电再次检知到物体进入到传送带上时,第一汽缸回位,第二汽缸动作,形成向下的通路,这段时间所有载物夹具片沿着第一导向轨道向下运动,载着制品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循环,使输入轨道输送的制品平稳进入上下两条输出轨道进行分流,分流完成后,载物夹具片在传动带下方合到一列,进入前端的整理合流导轨,再到分流装置进行下一次分流,形成一个循环。当5秒钟内再没有物品上传送带,汽缸I与2均回位,所有夹具保持在传送带中间,直到下次检知到有制品上传送带为止。本技术的分道传送带作为衔接一检与二检的专用分瓶装置,只要制品间拉开间距,不管制品长度,均能实现分道,并且传送带速度可调,分道速度也可以调整。这种分道传动带不仅可以应用于分瓶,只要是一道分两道的工位均能使用此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12)和两条输出轨道(13 )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2 )和被动轴(8 ),连接在主动轴(2 )和被动轴(8 )之间的链条(14),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13)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2)由电机(I)驱动,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7),整理合流导轨(7)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6),分道装置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5)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袋型制品全自动分道传送带,设置在一条输入轨道(12)和两条输出轨道(13)之间,包括采用同轴连接的主动轴(2)和被动轴(8),连接在主动轴(2)和被动轴(8)之间的链条(14),以及连接在两根链条之间的由多个不锈钢辊(13)组成的传送带;主动轴(2)由电机(1)驱动,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的输入端中间设置有整理合流导轨(7),整理合流导轨(7)的前方设置有分道装置(6),分道装置前方为两条导向轨道,第一导向轨道(5)向斜下方延伸,第二导向轨道(15)向斜上方延伸,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随传送带运动的载物夹具片(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斌刘义刚罗宏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