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加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862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换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加热器,包括:壳体内具有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上容纳腔的顶部形成有开口部;软磁铁和硬磁铁;第一弹性件、引导管部和引导杆,引导杆可滑动地设置在引导管部的中空引导通孔内且与硬磁铁相连接;挤压件,挤压件穿设开口部且套设在引导管部上且沿着轴向可移动,以驱动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一对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置在壳体上;以及导电件,导电件套设在引导管部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换装置,只采用切换装置就可以实现对一对导电端子的连接和断开,既可以自动断开也可以手动断开,切换装置的结构大大简化,装配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换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加热器,包括:壳体内具有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上容纳腔的顶部形成有开口部;软磁铁和硬磁铁;第一弹性件、引导管部和引导杆,引导杆可滑动地设置在引导管部的中空引导通孔内且与硬磁铁相连接;挤压件,挤压件穿设开口部且套设在引导管部上且沿着轴向可移动,以驱动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一对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设置在壳体上;以及导电件,导电件套设在引导管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换装置,只采用切换装置就可以实现对一对导电端子的连接和断开,既可以自动断开也可以手动断开,切换装置的结构大大简化,装配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说明】切换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加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切换装置及具有它的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加热器具中,一般采用带双金属热敏制动片的蒸汽温控器来对温度进行控制。双金属材料精度要求高,热处理困难,合格率低,而且双金属热敏制动片的蒸汽温控器有可能会因蒸汽管漏气而烫手,并且有些加热器具用于加热食品(如煮面、煮鸡蛋等)时,会产生一些浆状泡沫,覆盖在热敏制动片的表面,以致影响热敏制动片的感温和起跳动作。为了避免出现这些不良情况,为此,有些厂家设计了不需要和水蒸汽接触的手动复位突跳温控器。但手动复位突跳温控器不能在工作状态中随时断电,只能强行切断电源或者待温度达到其感应值时才能断开;为了能达到随时可以手动断电的目的,需要串接一个开关,但这种结构会导致温控器结构变得复杂,组件多且成本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 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温度控制器,专利号为201020658017.3,利用软磁铁和永磁铁的特性,可以感温自动断电,也可以手动断电,并且结构简单,但是该种结构在手动断电时,需要用手向上推动按键,也就是说,按键部分需要设置一个较长的突出部分才能方便使用者手动向上推动断电,这种结构需要为按键设置一个较大的行程,因而会使得电加热器具上与按键连接之处会有较大的缝隙,微小物体易于从该缝隙进入到电加热器具内部中,不易清洁,尤其当小蟑螂之类的进入后,严重影响电加热器具的使用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一种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可用作电源的开关,切换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需要提供具有上述切换装置的电加热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着轴向被分隔成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的顶部形成有开口部;软磁铁,所述软磁铁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底部;硬磁铁,所述硬磁铁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内且与所述软磁铁相对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之间;引导管部,所述引导管部沿着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且形成有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通的中空引导通孔;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中空引导通孔内且与所述硬磁铁相连接;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穿设所述开口部且套设在所述引导管部上且沿着所述轴向可移动,以驱动所述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一对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套设在所述引导管部上,且在所述挤压件驱动所述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以使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相抵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电件将所述一对导电端子电学互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装置,只采用切换装置就可以实现对一对导电端子的连接和断开,既可以自动断开也可以手动断开,切换装置的结构大大简化,装配工艺简单且安全性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选择成、在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相抵时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而彼此相吸,且在所述软磁铁失去磁性时驱动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挤压件构造成按钮帽形,且所述按钮帽的内顶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挤压部,在所述挤压件沿着所述轴向运动时,所述挤压部止抵所述引导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弓I导管部上且位于所述挤压件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挤压件的套设在所述引导管部的周向壁上形成有卡扣引导部,所述卡扣引导部形成有向内伸出的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管部形成有引导凹槽部,所述引导凹槽部包括:第一和第二滑道路径,所述第一和第二滑道路径分别将初始原点部和位于所述初始原点部之下的终止原点部相连接,所述初始原点部和所述终止原点部构造成可卡扣住所述卡扣引导部的所述尖部,且所述尖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道路径上可滑动;第三滑道路径,所述第三滑道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滑道路径之间且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终止原点部,另外一端构造成位于所述终止原点部之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滑道路径上;其中所述第一滑道路径上具有通电死点,且所述通电死点位于终止原点部的沿着所述轴向的一侧,且沿着所述轴向低于所述终止原点部,所述通电死点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向为所述挤压部驱动所述引导杆以将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相抵时所述尖部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滑道路径具有手动断电死点,且所述手动断电死点位于所述终止原点部沿着所述轴向的另一侧,且沿着所述轴向低于所述通电死点,所述第二滑道路径的、位于所述终止原点部的一端构造成在所述尖部为手动按下且脱离所述终止原点部时沿着所述第二滑道路径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管部形成有引导凹槽部,所述引导凹槽部包括:第一和第三滑道路径,所述第一和第三滑道路径将初始原点部和位于所述初始原点部之下的终止原点部相连接,所述初始原点部和所述终止原点部构造成可卡扣住所述卡扣引导部的所述尖部,且所述尖部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三滑道路径上可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滑道路径的、位于所述初始原点部的一端构造成在推动所述挤压部时使得所述尖部沿着所述第一滑道路径向下朝向所述终止原点部滑动,所述第一滑道路径上具有通电死点,且所述通电死点位于终止原点部的与所述第三滑道路径相对的一侧,且沿着所述轴向低于所述终止原点部,所述通电死点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向为所述挤压部驱动所述引导杆以将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相抵时所述尖部所对应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初始原点部和所述终止原点部位于与所述轴向相平行的直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滑道路径的位于所述初始原点部的一部分构造成竖直向下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滑道路径的、位于所述终止原点部的一部分构造成竖直向下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容纳腔由下端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及封闭所述开口的导热帽构造成,所述软磁铁设置在所述导热帽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导电件是套设在弓I导管部上且夹持在所述两个第二弹性件之间的环状导电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器本体;以及如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的软磁铁与所述电加热器本体连接,所述切换装置根据电加热器本体的温度自动断开所述一对导电端子,且所述切换装置可通过手动断开所述一对导电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其具有切换装置,只采用切换装置就可以实现对一对导电端子的连接和断开,既可以自动断开也可以手动断开,切换装置的结构大大简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着轴向被分隔成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的顶部形成有开口部;软磁铁,所述软磁铁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底部;硬磁铁,所述硬磁铁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内且与所述软磁铁相对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之间;引导管部,所述引导管部沿着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且形成有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通的中空引导通孔;引导杆,所述引导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中空引导通孔内且与所述硬磁铁相连接;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穿设所述开口部且套设在所述引导管部上且沿着所述轴向可移动,以驱动所述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一对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套设在所述引导管部上,且在所述挤压件驱动所述引导杆沿着所述轴向移动以使所述软磁铁和所述硬磁铁相抵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电件将所述一对导电端子电学互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文朱鑫黄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