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慈源专利>正文

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81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所述筒体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连接,筒体的一端具有后盖,以便安放油墨容器和后盖住油墨容器,另一端具有顶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加油墨速度快,加1kg油墨大约仅需50秒钟就可完成,从而生产效率高;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胶印油墨的包装储存供墨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胶印行业中,传统的取墨,供墨方法是操作者用铲刀将铁罐内油墨铲至印刷机墨槽,这种手工操作的方法,既麻烦又费时,还影响质量,浪费油墨并容易弄脏周围环境。目前国际市场上出现一种脉冲感应全自动供墨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活塞推动油墨前移顶开弹性筒盖从而使油墨从筒口间隙流出。此装置采用脉冲感应自动供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用户难以承受而无法推广;该装置的油墨容器筒口结构复杂,造价高,增加了产品成本;所需气压高,耗气大,因靠油墨前移顶开容器盖,气压需在5kg以上,长期消耗这么高的空气压力,对印刷机自身用气造成不足;瓶口出墨口径小,阻力大,出墨量小,加墨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筒口结构复杂,出墨不干净,残留油墨量较多,筒口处约损失2%的油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灵活的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所述筒体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连接,筒体的一端具有封闭筒体形成气室的后盖,另一端具有顶盘。所述后盖采用螺纹与筒体连接,或采用活页与筒体连接,用锁扣固定;所述顶盘与筒体固定连接为一体或采用螺纹与筒体连接;所述后盖与筒体的端部接触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筒体顶盘的内表面具有放置密封环的凹槽。所述气动控制部件包括气动喷枪和设置在气动喷枪出气口的调速阀。所述筒体的后盖上安装有弹簧安全阀。所述筒体的进气孔至筒体尾端具有低于筒体内表面的气道。在筒体上固定有支架和支撑轴,该支撑轴位于喷枪固定勾的下方。所述油墨容器包括薄壁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活塞,筒体的前端设有油墨出料口和盖在其上的密封盖。所述活塞的前端具有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的中间凸起。所述活塞的纵轴剖面形状为未封底的凸字形,其前端凸起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所述中间凸起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本技术所述的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方便干净,加油墨速度快,加1kg油墨大约仅需50秒钟就可完成,从而生产效率高;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所需气压低,耗气少,不会影响印刷机自身用气,真空储存油墨不结皮,不会影响油墨质量,取墨干净,不浪费油墨,不会弄脏周围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所述的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9,在筒体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6,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16连接,筒体9的一端具有封闭筒体形成气室的后盖12,以便安放油墨容器和后盖住油墨容器,另一端具有顶盘8。所述后盖12可以采用螺纹与筒体9连接,也可采用活页与筒体连接,用锁扣固定。所述顶盘8可以与筒体固定连接为一体,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后盖12与筒体9的端部接触处设置有密封环13,以防止压缩空气泄漏。所述筒体顶盘8的内表面具有放置密封环7的凹槽,当油墨容器放入筒体9后,油墨容器筒顶住密封环7。所述气动控制部件包括气动喷枪2和设置在气动喷枪出气口的调速阀5,其压力在2kg以上即可。该气动喷枪可市购,如989Sunrise吹尘器,其压力2-8kg,调速阀用于调节气动喷枪出气口的流量,亦可市购,如RQSA601型。所述筒体的后盖12上安装有弹簧安全阀14,当气压过大,该阀自动泄压,并且,当装置内的油墨使用完后需更换新的油墨容器时,由于筒体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不方便更换,此时可通过减压阀排气,便可即时卸下筒盖,进行更换。该弹簧安全阀14可采用高压锅的安全阀,其压力可控制在2-5kg。所述筒体9的进气孔16至筒体尾端具有底于筒体内表面的气道15,压缩气经进气孔16、气道15进入油墨容器与后盖之间的腔体内,可以推动油墨容器的活塞将油墨从出料口挤出。为加强气动喷枪2与筒体9的连接强度,在筒体上固定有支架17和支撑轴18。支撑轴位于喷枪固定勾的下方。该支架和支撑轴可以将气动喷枪固定得更加牢固,使用更加可靠和方便。所述油墨容器包括薄壁筒体10和位于筒体内的活塞11,筒体10的前端设有油墨出料口和盖在其上的密封盖。添加油墨时,活塞在压力作用下,由筒体10的后端向前端移动,即将油墨经出料口从筒内挤出。所述活塞的一个实施例是其前端具有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的中间凸起,以便将油墨挤出。所述活塞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轴剖面形状为不封底的凸字形,其前端凸起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所述中间凸起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可以将活塞端面与筒体的上端面之间的油墨全部挤出。工作时,所述气动喷枪2的进气嘴1通过气管与气援(未示出)连接,当需要加油墨时,扣动手柄4,手柄4压锁轴3供气,压力气经气管6、进道15进入筒体9内位于油墨容器尾部的空腔内,挤压活塞11,油墨即从出料口挤出。权利要求1.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9),其特征是所述筒体(9)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6),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16)连接,筒体(9)的一端具有封闭筒体形成气室的后盖(12),另一端具有顶盘(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后盖(12)采用螺纹与筒体(9)连接,或采用活页与筒体连接,用锁扣固定;所述顶盘(8)与筒体固定连接为一体或采用螺纹与筒体(9)连接;所述后盖(12)与筒体(9)的端部接触处设置有密封环(13),所述筒体顶盘(8)的内表面具有放置密封环(7)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动控制部件包括气动喷枪(2)和设置在气动喷枪出气口的调速阀(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的后盖(12)上安装有弹簧安全阀(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体(9)的进气孔(16)至筒体尾端具有低于筒体内表面的气道(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筒体(9)上固定有支架(17)和支撑轴(18),该支撑轴位于喷枪固定勾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墨容器包括薄壁筒体(10)和位于筒体内的活塞(11),筒体(10)的前端设有油墨出料口和盖在其上的密封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塞的前端具有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的中间凸起。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塞的纵轴剖面形状为未封底的凸字形,其前端凸起与筒体的出料口相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凸起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所述筒体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连接,筒体的一端具有后盖,以便安放油墨容器和后盖住油墨容器,另一端具有顶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加油墨速度快,加1kg油墨大约仅需50秒钟就可完成,从而生产效率高;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文档编号B41F31/02GK2767161SQ20052002274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谭慈源 申请人:谭慈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动式手控供墨装置,包括安放油墨容器的筒体(9),其特征是所述筒体(9)上安装有气动控制部件,气动控制部件的出气口具有气管(6),该管与筒体的进气孔(16)连接,筒体(9)的一端具有封闭筒体形成气室的后盖(12),另一端具有顶盘(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慈源
申请(专利权)人:谭慈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