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奔驰轮及采用该组合奔驰轮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557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奔驰轮及采用该组合奔驰轮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其中组合奔驰轮的驱动轮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轮的中心,另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单向传动飞轮的中心固定在驱动轮心轴的中部;齿条上设有与单向传动飞轮啮合的齿边;脚蹬心轴的一端与脚蹬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脚蹬提襻固定在脚蹬上;导轨固定在连接块上,导轨上设有导槽;脚蹬心轴与导轨上的导槽滑动连接;运动支承板底部固定在脚蹬心轴上,并靠近脚蹬;运动支承板上设有至少一副小腿绑带。使用两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奔驰轮,可以形成一种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通过脚蹬上下运动驱动轮向前运动,满足初学训练和竞速比赛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奔驰轮及采用该组合奔驰轮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其中组合奔驰轮的驱动轮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轮的中心,另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单向传动飞轮的中心固定在驱动轮心轴的中部;齿条上设有与单向传动飞轮啮合的齿边;脚蹬心轴的一端与脚蹬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脚蹬提襻固定在脚蹬上;导轨固定在连接块上,导轨上设有导槽;脚蹬心轴与导轨上的导槽滑动连接;运动支承板底部固定在脚蹬心轴上,并靠近脚蹬;运动支承板上设有至少一副小腿绑带。使用两个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奔驰轮,可以形成一种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通过脚蹬上下运动驱动轮向前运动,满足初学训练和竞速比赛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专利说明】组合奔驰轮及采用该组合奔驰轮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奔驰轮及采用该组合奔驰轮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比如各种各样的新式滑板车,但是基于自行车的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非常少。由于自行车是一种非常经济实用的代步工具,在我国广受欢迎。自行车与竞技运动相结合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代步的工具,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爱好,因此专利技术人决定设计一种基于自行车的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奔驰轮,作为一种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满足初学训练和竞速比赛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奔驰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心轴、轴承、单向传动飞轮、齿条、脚蹬、脚蹬心轴、脚蹬提襻、连接块、导轨、运动支承板和小腿绑带;所述驱动轮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轮的中心,另一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单向传动飞轮的中心固定在驱动轮心轴的中部;所述齿条上设有与单向传动飞轮啮合的齿边;所述脚蹬心轴的一端与脚蹬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提襻固定在脚蹬上;所述导轨固定在连接块上,导轨上设有导槽;所述脚蹬心轴与导轨上的导槽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支承板底部固定在脚蹬心轴上,并靠近脚蹬;所述运动支承板上设有至少一副小腿绑带。所述导轨上的导槽的最高点的水平位置低于驱动轮的圆心的水平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并列分体式自行车,使前述组合奔驰轮能够作为一种新概念自行车,用以代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并列分体式自行车,包括组合奔驰轮、车架、龙头、前车叉和辅助支承转向轮;所述组合奔驰轮采用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结构,并设有两个;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组合奔驰轮的连接块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龙头和前车叉分别固定在车架的中心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辅助支承转向轮固定在前车叉的下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使用两个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奔驰轮,可以形成一种新概念竞技运动器械,通过脚蹬上下运动带动齿条上下运动,齿条驱动单向传动飞轮带动驱动轮向前运动,满足初学训练和竞速比赛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导轨将脚蹬运动的幅度控制在驱动轮的圆心以下,使得脚蹬与驱动轮形成合力,因此能够保持重心平衡的基本条件,初学者通过训练即可熟练掌握使用。(3)本专利技术的车架、龙头、前车叉和辅助支承转向轮可以在初学者训练或慢速代步时发挥作用,使用熟练后可使辅助支承转向轮抬高脱离路面,从而提高使用的灵活性;而在作为运动器材使用时,可拆下车架、龙头、前车叉和辅助支承转向轮,形成左右两个独立的驱动轮,分别通过脚蹬上的脚蹬提襻和运动支承板上的小腿绑带绑定在使用者左右脚上,形成独轮车和高跷相结合的新概念运动器材。(4)本专利技术的两个驱动轮和辅助支承轮三个点同时支撑时,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上增加简单的辅助构件即可形成轮椅,可供运动者野外休息,或特殊情况下的人员转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附图中的标号为:组合奔驰轮1、驱动轮1-1、驱动轮心轴1-2、轴承1-3、单向传动飞轮1_4、齿条1-5、脚蹬1-6、脚蹬心轴1-7、脚蹬提襻1-8、连接块1-9、导轨1_10、运动支承板1_11、小腿绑带1-12、车架2、龙头3、前车叉4、辅助支承转向轮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组合奔驰轮包括驱动轮1-1、驱动轮心轴1-2、轴承1-3、单向传动飞轮1-4、齿条1-5、脚蹬1-6、脚蹬心轴1-7、脚蹬提襻1-8、连接块1_9、导轨1_10、运动支承板1-11和小腿绑带1-12。驱动轮心轴1-2的一端通过轴承1-3安装在驱动轮1-1的中心,另一端与连接块1-9转动连接。单向传动飞轮1-4的中心固定在驱动轮心轴1-2的中部。齿条1-5上设有与单向传动飞轮1-4啮合的齿边。脚蹬心轴1-7的一端与脚蹬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1-5固定连接。脚蹬提襻1-8固定在脚蹬1-6上。导轨1-10固定在连接块1-9上,导轨1-10上设有导槽。脚蹬心轴1-7与导轨1-10上的导槽滑动连接。运动支承板1-11底部固定在脚蹬心轴1-7上,并靠近脚蹬1-6。运动支承板1-11上设有至少一副小腿绑带1-12。组合奔驰轮I的导轨1-10上的导槽的最高点的水平位置低于驱动轮1-1的圆心的水平位置。本实施例的组合奔驰轮的使用方法为:分别通过脚蹬1-6上的脚蹬提襻1-8和运动支承板1-11上的小腿绑带1-12绑定在使用者左右脚上,形成独轮车和高跷相结合的新概念运动器材。使用者既可以保持轮子路面接触以较低速度交替驱动左右轮前行;也可以以跑步动作交替使左右轮之一离开路面,再蹬腿着地,实现高速驱动前行。本实施例的组合奔驰轮的驱动原理为:脚蹬1-6上下运动,通过与脚蹬心轴1-7刚性连接的齿条1-5沿导轨1-10将驱动力传递到单向传动飞轮1-4上,单向传动飞轮1-4在脚蹬1-6向下运动时带动驱动轮1-1向前运动;而在脚蹬1-6向上运动时则空转,如此往复。由于导轨1-10将脚蹬1-6运动的幅度控制在驱动轮1-1的圆心以下,使得脚蹬1-6与驱动轮1-1形成合力,因此保持重心平衡的基本条件,初学者通过训练即可熟练掌握使用。(实施例1)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包括组合奔驰轮1、车架2、龙头3、前车叉4和辅助支承转向轮5。组合奔驰轮I采用实施例1中的结构,并设有两个。车架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组合奔驰轮I的连接块1-9可拆卸地固定连接。龙头3和前车叉4分别固定在车架2的中心的上部和下部。辅助支承转向轮5固定在前车叉4的下部。车架2、龙头3、前车叉4和辅助支承转向轮5仅在初学者训练或慢速代步时发挥作用,使用熟练后可使辅助支承转向轮5抬高脱离路面,从而提高使用的灵活性。而在初学阶段,脚蹬1-6的重心处于两个驱动轮1-1和辅助支承转向轮5三个着地点之间,形成稳定面。当龙头3处于垂直位置时,辅助支承转向轮5略高于路面,使用中通过前后微调龙头3的位置即可控制辅助支承转向轮5是否与路面接触。由于驱动轮1-1和辅助支承轮5三个点同时支撑时,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并列分体式自行车上增加简单的辅助构件即可形成轮椅,可供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奔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轮(1‑1)、驱动轮心轴(1‑2)、轴承(1‑3)、单向传动飞轮(1‑4)、齿条(1‑5)、脚蹬(1‑6)、脚蹬心轴(1‑7)、脚蹬提襻(1‑8)、连接块(1‑9)、导轨(1‑10)、运动支承板(1‑11)和小腿绑带(1‑12);所述驱动轮心轴(1‑2)的一端通过轴承(1‑3)安装在驱动轮(1‑1)的中心,另一端与连接块(1‑9)转动连接;所述单向传动飞轮(1‑4)的中心固定在驱动轮心轴(1‑2)的中部;所述齿条(1‑5)上设有与单向传动飞轮(1‑4)啮合的齿边;所述脚蹬心轴(1‑7)的一端与脚蹬(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齿条(1‑5)固定连接;所述脚蹬提襻(1‑8)固定在脚蹬(1‑6)上;所述导轨(1‑10)固定在连接块(1‑9)上,导轨(1‑10)上设有导槽;所述脚蹬心轴(1‑7)与导轨(1‑10)上的导槽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支承板(1‑11)底部固定在脚蹬心轴(1‑7)上,并靠近脚蹬(1‑6);所述运动支承板(1‑11)上设有至少一副小腿绑带(1‑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彩根罗莎莎张文超王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