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转子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086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叶轮独立转子、永磁体、燃烧室、旋转电感线圈、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有矩设置,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旋转,所述永磁体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产生电动势。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由于是连续燃烧,所以燃料多样性好,污染排放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叶轮独立转子、永磁体、燃烧室、旋转电感线圈、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有矩设置,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旋转,所述永磁体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产生电动势。本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由于是连续燃烧,所以燃料多样性好,污染排放少。【专利说明】内燃转子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
技术介绍
传统活塞式内燃机体积大、功率密度低,而燃气轮机由于存在压气机,所以,很难小型化,为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的新型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叶轮独立转子、永磁体、燃烧室、旋转电感线圈、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有矩设置,所述叶轮独立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外壳体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旋转配合设置,所述内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旋转,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乏气导出口,做功后的气体工质由所述乏气导出口导出;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或所述燃烧室设置在静止机体上,所述燃烧室的气体工质出口经旋转接头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在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还原剂源经旋转接头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在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静止机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还原剂源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永磁体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产生电动势,或所述永磁体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产生电动势;所述旋转电感线圈经电刷对外输出电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静止发电线圈形成电磁感应,所述静止发电线圈对外输出电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电感转子形成电磁感应,所述电感转子对外输出机械动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永磁转子形成电磁感应,所述永磁转子对外输出机械动力。方案2.在方案I至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永磁体设为柱面永磁体,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为旋转柱面电感线圈。方案3.在方案I至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永磁体设为端面永磁体,所述旋转电感线圈设为旋转端面电感线圈。方案4.在方案I至方案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侧壁上设至少一个壳体轴流叶轮结构,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设与所述壳体轴流叶轮结构同数量的转子轴流叶轮结构。方案5.在方案I至方案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侧壁上设至少一个壳体轴流叶轮结构,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设个数为所述壳体轴流叶轮结构的数量减一个的转子轴流叶轮结构。方案6.—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静止叶轮、燃烧室、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有矩设置,所述静止叶轮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静止叶轮的轴线与所述旋转外壳体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静止叶轮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旋转配合设置,所述内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被所述静止叶轮的叶轮结构转向,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乏气导出口,做功后的气体工质由所述乏气导出口导出;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或所述燃烧室设置在静止机体上,所述燃烧室的气体工质出口经旋转接头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在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还原剂源经旋转接头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在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静止机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还原剂源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旋转外壳体对外输出机械动力,或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置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对静止发电线圈形成电磁感应,所述静止发电线圈对外输出电力。方案7.在方案I至方案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轴向有矩设置,所述叶轮结构设为轴流透平。方案8.在方案I至方案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旋转外壳体径向有矩设置,所述叶轮结构设为径流透平。方案9.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静止外壳体、叶轮独立转子、燃烧室、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静止外壳体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叶轮独立转子设置在所述静止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与所述静止外壳体旋转配合设置,所述内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旋转,在所述静止外壳体上设乏气导出口,做功后的气体工质由所述乏气导出口导出;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静止外壳体上或所述燃烧室设置在静止机体上,所述燃烧室的气体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氧化剂源和所述还原剂源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叶轮独立转子对外输出机械动力,或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上设置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对静止发电线圈形成电磁感应,所述静止发电线圈对外输出电力。方案10.在方案9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内射喷射通道与所述静止外壳体有矩设置。方案11.在方案9或方案10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叶轮独立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静止外壳体的轴线共线。方案12.在上述所有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内燃转子发动机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设置在所述燃烧室的工质入口和所述乏气导出口之间的工质流通通道上。方案13.在上述所有包括所述内射喷射通道的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使所述内射喷射通道设为内射拉瓦尔喷管。方案14.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喷管独立转子、永磁体、燃烧室、旋转电感线圈、氧化剂源和还原剂源,在所述喷管独立转子上设工质分配通道,所述工质分配通道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外射喷射通道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外射喷射通道与所述喷管独立转子有矩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侧设叶轮结构,所述喷管独立转子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喷管独立转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外壳体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喷管独立转子与所述旋转外壳体旋转配合设置,所述外射喷射通道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旋转外壳体旋转,在所述旋转外壳体上设乏气导出口,做功后的气体工质由所述乏气导出口导出;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包括旋转外壳体(1)、叶轮独立转子(2)、永磁体(3)、燃烧室(4)、旋转电感线圈(5)、氧化剂源(13)和还原剂源(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设工质分配通道(6),所述工质分配通道(6)的气相工质出口与内射喷射通道(7)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内射喷射通道(7)与所述旋转外壳体(1)有矩设置,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外壳体(1)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与所述旋转外壳体(1)旋转配合设置,所述内射喷射通道(7)喷射的气体工质对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的叶轮结构做功推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旋转,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设乏气导出口(8),做功后的气体工质由所述乏气导出口(8)导出;所述燃烧室(4)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所述燃烧室(4)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6)的工质入口连通,或所述燃烧室(4)设置在静止机体上,所述燃烧室(4)的气体工质出口经旋转接头与所述工质分配通道(6)的工质入口连通;在所述燃烧室(4)设置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13)和所述还原剂源(14)经旋转接头与所述燃烧室(4)连通,在所述燃烧室(4)设置在所述静止机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氧化剂源(13)和所述还原剂源(14)与所述燃烧室(4)连通;所述永磁体(3)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所述永磁体(3)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产生电动势,或所述永磁体(3)设在所述旋转外壳体(1)上,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设在所述叶轮独立转子(2)上,所述永磁体(3)与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相互作用在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产生电动势;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经电刷对外输出电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静止发电线圈(51)形成电磁感应,所述静止发电线圈(51)对外输出电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电感转子(52)形成电磁感应,所述电感转子(52)对外输出机械动力,或所述旋转电感线圈(5)设为闭合电感线圈,所述闭合电感线圈对永磁转子(53)形成电磁感应,所述永磁转子(53)对外输出机械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