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壁圆筒端部固定支承衬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56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薄壁圆筒的一端固定一支承衬筒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用一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作为中间媒质将所述支承衬筒插入所述圆筒一端而形成一连接组件,然后通过产生一适当的电磁场向所述连接组件提供能量,以固化粘结剂组分。最好产生一交流磁场或电磁辐射以供给粘结剂组分,该组分可通过电磁场而得以固化。(*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方法至少包括这样一些步骤通过用一种能量可固化的粘结剂组分作为中间媒质将所述支承衬筒插入所述圆筒端部而形成一连接组件,然后通过向所述连接组件供给能量而固化粘结剂组分。这种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且特别是用于制造各种辊子,例如导向辊子、反压辊子、丝网印刷辊子等。对丝网印刷辊子,支承衬筒和薄壁丝网圆筒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尤为严格,因为稍许不精确就会给印刷的图像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这样的丝网印刷镂花模板是通过有选择地蚀刻一封闭的镍圆筒而得到的,该镍圆筒上预先涂有一光致固化树脂层,圆筒经过图案曝光后,一部分树脂区域被有选择的除去。不用说,在使用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支承衬筒和薄壁圆筒之间的连接突然断裂的可能性,因为断裂将对印刷过程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危及操作人员。在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就制造辊子进行描述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也可用于先制造中间产品,然后该中间产品再用于形成辊子。例如,如果支承衬筒是包括一可安装在适当的轴颈上的法兰的简单的环时,就可以先制造成中间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支承衬筒一般是铝制的支承衬筒,包括两直径不同、由锥形件连接的环状衬件。在现有技术形成辊子的方法中,一支承衬筒被插入一薄壁圆筒的端部,元件之一,即薄壁圆筒的内侧或支承衬筒的外侧,或该两侧上在插入前先涂上一层热固性粘结剂组分。在支承衬筒在薄壁圆筒内定位之后,热由绕在支承衬筒周围的加热带或加热螺旋线提供。这种方法有许多缺点。首先,这种方法相当浪费时间。要花时间将各加热部件非常精确地放在支承衬筒的周围。不精确的定位将引起对连接组件的不均匀的加热,从而带来不均匀的连接。另外,使用加热带或类似部件将会在连接组件上产生热的梯度,这自然不会对加热条件的精确性带来任何好处。为改善加热条件,加热带或加热螺旋线必须与连接组件紧密接触,这常常会造成薄壁圆筒和支承衬筒的相对位移或前者的变形。两种后果都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此外,在加热过程中,也会发生一部分粘结剂组分从连接组件中泄漏出来从而将加热部件粘牢,即将加热带、加热螺旋线或类似部件粘在连接组件上,接着带来将它们拆开和加以清洁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糟糕的是,由于要求加热件与连接组件紧密连接,前者将在后者上施加相当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缺点的方法。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特征在于,固化粘结剂组分的能量是通过产生一适当的电磁场而形成的。因此所提供的是一种可控制的固化处理方法而不会发生由于采用现有技术的能量发生装置所引起的问题。在能量施加过程中,连接组件和电磁场生成装置之间没有任何接触。这种对固化粘结剂组分加能量的方法作用速度很快。同时,当这种无接触能量施加中断时,供给连接组件的能量也随之立刻中断,这样粘结剂组分的固化条件可很精确地加以控制。当然采用无接触的能量加热时也不会存在粘结剂从连接组件泄漏出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不局限于热固性粘结剂组分,它可以是其他各种能量可固化的粘结剂组分,如可以是光致固化、磁感应固化、射电活性辐射固化、X射线固化或UV固化粘结剂组分。粘结剂组分最好是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固化的组分,并且产生一交流磁场,或者是可以通过电磁辐射固化的组分,且电磁辐射加到粘结剂组分上,这种电磁辐射的波长最好是至少800nm的光波。电磁感应加热固化和通过电磁辐射固化是两种固化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比较便宜和容易实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该两种方法。说明书中所述的“薄壁圆筒”是指圆筒的壁厚一般不超过1mm,最好是在100-400μm之间。所述的薄壁圆筒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材料制成,如金属、塑料、多层复合材料等,还可以在上面覆盖一陶瓷或类似材料的耐磨层。所述的“支承衬筒”是指现有技术中的所有支承衬筒,从简单的环形衬筒到带有轴和轴颈的衬筒。所述衬筒可由金属、塑料、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等制成。支承衬筒一般是由铝制成的。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最佳实施例中,固化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的能量是从连接组件内部供给的。实验表明,能量由内部提供比能量从外部更好控制。内部加能量,该能量是通过位于薄壁圆筒内部的支承衬筒提供给粘结剂组分的。这样能量就不会直接作用在薄壁圆筒上,因为有的薄壁圆筒材料直接加上能量可能会改变材料性能。例如,镍如果被加热到高于240℃就会发脆,而塑料圆筒被辐射时,例如被UV线辐射后会有使聚合解体的后果。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装置包括两安装件,用于支承和使圆筒及支承衬筒定位,且在靠近至少一安装件有一电磁场生成装置,用于为固化在圆筒和支承衬筒连接组件内的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提供所需的能量。电磁场生成装置设在安装件附近时,最好在使用时它就位于圆筒和支承衬筒连接组件的内部。本专利技术中有一种可以在施加能量过程中旋转圆筒和支承衬筒连接组件的装置,它可以提高能量施加和粘结剂组分固化的均匀性。最后,最好还有温度测量装置,以在能量施加过程中测量圆筒和支承衬筒间连接部分的温度,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和电磁场生成装置都与一控制单元连接,以使电磁场生成装置可以根据测得的温度来控制。显然这种温度测量装置只是在能量施加过程中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内有温度升高的情况时才需要加以设置。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适合于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装置的实例。在所述的附图中只示出了装置的一半,而通常都有与其对称的另一半。如图所示,一带有腿2的工作台1上有一通过电动机4和导向螺杆5可沿工作台1纵向移动的支架3。支架3包括一可旋转支承件6,它的驱动装置在图中未画出。图中还示出了一电磁场生成装置7,该装置穿过旋转支承件6,终止在电磁场生成装置头8处。一已插入一带有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层11的薄壁圆筒10内的支承衬筒9被套在支承件6上。若干可移动的夹子12设在支架3上,这组夹子可用多种设计方式加以设计,例如它们可以设计成有两个半爿的环状夹子,这些夹子可相互移动,或者可设计成三个或多个可移动的夹子,在操作过程中,可滑动地将支承衬筒夹持在位。支承衬筒9也可在加粘结剂组分和进入薄壁圆筒10之前套在支承件6上。支承衬筒9包括一紧靠在薄壁圆筒10连接处的肩状部13。应当明白在工作台1的另一侧有由同样的部件构成的相似的支架3。不一定要在两端都具有电磁场生成装置7和电磁场生成头8,但是,两头都有当然是最好的。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的一个实例。首先,支架3通过电动机4和螺杆5彼此分开,以便有足够的空间使圆筒10和插入的支承衬筒9可以放在它们的中间。支承衬筒9先套在支承件6上,然后在衬筒9的外表面和圆筒的内表都涂上粘结剂组分后,薄壁圆筒10再套在衬筒9上,衬筒9的外表面和圆筒的内表面定位后是互相接触的,该粘结剂组分可用电磁感应加以固化。在支承衬筒9套在支承件6上之前,夹子12被移到一边。在衬筒9套在支承件6上之后,夹子12移动到位,可滑动地夹持相应的支承衬筒9。然后在圆筒的另一端重复同样的步骤,但是,当圆筒10套在支承件6上的另一支承衬筒上时,是用电动机4驱动来将圆筒10套在所述支承衬筒9上的。然后通过用适当的驱动装置转动相应的支承件6旋转圆筒10。电磁场生成装置7通电后,由头8产生一交流磁场,通过该磁场使粘结剂组分固化。在粘结剂组分层附近最好能提供温度测量装置,例如在薄壁圆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一薄壁圆筒的一端固定一支承衬筒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用一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作为中间媒质将所述支承衬筒插入所述圆筒一端而形成一连接组件,然后通过向所述连接组件供给能量固化所述粘结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对能量可固化粘结剂组分的能量的施加是通过产生一适当的电磁场来实现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奥多勒斯彼得勒斯亨德里克斯鲁洛夫
申请(专利权)人:斯托克斯格瑞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