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383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4 18:05
一种充电装置(1A),在该充电装置(1A)上安装将商用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设备(11、81、3、4、5、7、9),该充电装置(1A)具体有:核心框架(14),其以水平剖面为C字状形成,在其两个面中由C字状剖面包围的一个面上,至少安装所述电力变换设备中的伴随有发热的设备(3、4、5);外壳(15a、15b),其安装在该核心框架上以覆盖所述核心框架;以及风扇(16),其用于向所述核心框架的由所述C字状剖面包围的区域(A)供给冷却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充电装置(1A),在该充电装置(1A)上安装将商用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设备(11、81、3、4、5、7、9),该充电装置(1A)具体有:核心框架(14),其以水平剖面为C字状形成,在其两个面中由C字状剖面包围的一个面上,至少安装所述电力变换设备中的伴随有发热的设备(3、4、5);外壳(15a、15b),其安装在该核心框架上以覆盖所述核心框架;以及风扇(16),其用于向所述核心框架的由所述C字状剖面包围的区域(A)供给冷却空气。【专利说明】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其适用于对搭载在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上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在框体的显示窗背后的内侧和/或操作盘的背后,具有包含对电源电池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内的电路(参照专利文献I的段落0017 及图 3、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65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现有充电装置的安装有电路的框体内部,完全没有考虑通气性,因此,存在发热的电子设备的冷却性能恶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设备的冷却性能优异的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充电装置的框体构成为包含核心框架和外壳,其中,该核心框架的水平剖面形成为C字状,在由该C字状剖面包围的一个面上,安装电力变换设备中的伴随有发热的设备,该外壳安装在核心框架上,以覆盖该核心框架,并且设置向由C字状剖面包围的区域供给冷却空气的风扇,由此解决上述课题。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将伴随有发热的设备安装在通气性良好的C字状剖面的一个面上,向该区域供给冷却空气,因此,电力变换设备的冷却性能优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电路图。图2是表示构成图1的充电系统的设备和其电力流动的框图。图3是表示对构成图2的充电装置的电力变换设备向核心框架安装的构造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装置的框体的整体斜视图。图5是分解表示图4的框体的斜视图。图6是沿图4的V1- VI线的剖视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5的外壳的分解斜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的图5的VDI部的斜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的图5的IX部的斜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5的核心框架上安装散热器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lA是将在图5的核心框架上安装电力变换设备后的状态从正面侧表示的斜视图。图1lB是将在图5的核心框架上安装电力变换设备后的状态从背面侧表示的斜视图。图12是沿图6的ΧΠ - ΧΠ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充电系统I的概要》首先参照图1,说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概要。本例的充电系统1,适用于对搭载在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上的二次电池6进行充电的情况,是将从三相交流电源2供给的三相交流电力通过电力变换电路3直接变换为单相交流电力,将该单相交流电力通过变压器4升压或降压至适当的电压后,通过整流器5变换为直流电力,对二次电池6进行充电的系统。此外,7是平滑电路,11是对三相交流电源2进行开关的电源断路器,12是充电枪。在本例子的充电系统I中,在从三相交流电源2供给三相交流电力的输出线(用R相、S相、T相表示)的各相上,为了应对噪声而设置有使高次谐波衰减的滤波电路8。本例子的滤波电路8具有与各相R、S、T连接的3个滤波电抗器81、和在各相R、S、T之间连接的6个滤波电容器82L、82R。滤波电容器82L、82R例如由6个滤波电容器构成。在本例的充电系统I中,经由滤波电路8将三相交流电力供给至电力变换电路3,变换为单相交流电力。本例的电力变换电路3具有对应于R相、S相、T相而以矩阵状排列的6个双向开关元件31(311?316),也被称为矩阵变换器。以下,在通称一个双向开关元件的情况下使用标号31进行说明,另外,如图1所示,在表示6个双向开关元件中的特定元件的情况下,使用311?316进行说明。本例的双向开关元件31分别由IGBT模块构成,该IGBT模块是将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的IGBT与回流二极管组合而反并联连接而成的。此外,一个双向开关元件3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2个反向阻断型IGBT反并联连接而构成。在各个双向开关元件31中,为了保护该双向开关元件31不受伴随该双向开关元件31的0N/0FF动作而发生的浪涌电压伤害,在双向开关元件31的输入侧及输出侧设置由I个缓冲电容器327 (参照该图的右下部分的电路)和3个二极管组合而成的缓冲电路32(321?326)。以下,在通称一个缓冲电路的情况下使用标号32,如图1所示,在表示6个缓冲电路中的特定缓冲电路的情况下使用321?326。本例的充电系统I,为了对电力变换电路3的各个双向开关元件31进行0N/0FF控制,而具有矩阵变换器控制电路9。向矩阵变换器控制电路9输入从三相交流电源2供给的电压值、当前输出中的直流电流值及目标电流指令值,基于这些值,对各个双向开关元件31的栅极信号进行控制,对向变压器4输出的单相交流电力进行调整,由此得到与目标一致的直流电力。变压器4将利用电力变换电路3变换后的单相交流电力的电压升压或降压至规定值。整流器5例如具有4个整流二极管51?54,将电压调整后的单相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另外,平滑电路7具有线圈71和电容器72,将在整流后的直流电流中包含的脉动电流平滑为更接近直流的状态。充电枪12将利用平滑电路7平滑后的直流电力与应充电的汽车的充电接口(未图示)连接,从这里供给电力。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例的充电系统1,如图2所示,从三相交流电源2供给的三相交流电力,经由电源断路器11及滤波电抗器81,向电力变换电路3供给,矩阵变换器控制电路9对电力变换电路3进行控制,从而直接变换为单相交流电力,进而通过变压器4将电压调整为适当的电压后,通过整流器5变换为直流电力。而且,通过平滑电路7平滑后的直流电力经由充电枪12供给至二次电池6,由此二次电池6被充电。此外,上述的充电系统I为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充电装置IA并不仅限定于图示结构的充电系统I。《充电装置的部件配置》下面,参照图3?图12,说明包含从图2的电源断路器11至充电枪12为止的设备在内的充电装置IA的配置结构。此外,通过对与图1、2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表示彼此的对应关系。本例的充电装置IA构成为,在框体13的内部,安装图2所示的电源断路器11、滤波电抗器81、电力变换电路3、矩阵变换器控制电路9、变压器4、整流器5及平滑电路7,在前端安装有充电枪12的缆线12a从框体13引出。将这些安装在框体13内的设备类还称为电力变换设备。框体13的底部141固定在该充电装置IA的设置位置处,该框体13具有安装上述电力变换设备的核心框架14、和外壳15,该外壳15以从其两面夹着该核心框架14的方式,安装在该核心框架14上。此外,所谓核心框架14的两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指正面及背面,在设置充电装置IA时,将使用者访问的面设为正面,将其相反侧(里侧)设为背面,但以夹着核心框架14的方式安装外壳15这是本专利技术的本质事项,并不限定于正面及背面,也可以是左右侧面。核心框架14包含基板141和核心框架主体142,该基板141构成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在该充电装置上安装将商用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设备,该充电装置具有:核心框架,其水平剖面形成为C字状,在其两个面中的由C字状剖面包围的一个面上,至少安装所述电力变换设备中的伴随有发热的设备;外壳,其安装在该核心框架上,以覆盖所述核心框架;以及风扇,其用于向所述核心框架的由所述C字状剖面包围的区域供给冷却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光治太麻立春柳濑英幸矢野善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近江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