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723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电机、电源、控制器和两个行走轮,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每个行走轮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行走轮通过外转子式电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的轮毂上,由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两轮助走车采用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不需要多余的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便于方便灵活地进行操作;车体重量轻、底盘高,轮胎窄,特别适用于行距很小的作物地块;在田间行驶时不会对作物造成大面积压损,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载具无法完成作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电机、电源、控制器和两个行走轮,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每个行走轮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行走轮通过外转子式电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的轮毂上,由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本技术电动两轮助走车采用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不需要多余的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便于方便灵活地进行操作;车体重量轻、底盘高,轮胎窄,特别适用于行距很小的作物地块;在田间行驶时不会对作物造成大面积压损,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载具无法完成作业。【专利说明】—种电动两轮助走车本技术涉及农用车辆,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传统的农用助走载具大多拖拉机或三轮车为主要动力,而这种载具的底盘低,轮胎宽大,下田作业时对作物的损伤很大。例如,在对一些中等高度的作物施药时(如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阶段,小麦高度达到了 0.Sm左右),此类载具很难装载施药设备下地喷药,底盘低,轮胎大的车辆会对作物会造成不可恢复的大面积损伤,这对于农户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底盘高,轮胎窄的电动两轮助走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电机、电源、控制器和两个行走轮,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每个行走轮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行走轮通过外转子式电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的轮毂上,由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以上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U形的扶手的和两根铰接杆,U形扶手包括两根拉杆和连接两根拉杆后端的横杆,扶手的横杆与机架的中部通过螺钉连接;两根铰接杆的顶端分别与机架的上部铰接,两根铰接杆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拉杆的中部铰接。以上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支撑架、支撑架挂钩和拉簧,所述的车架包括载物框架和两个车轮安装架,载物框架固定在车轮安装架的上方;支撑架的上端与载物框架底部的一端铰接,支撑架挂钩的中部与载物框架底部的横梁铰接;拉簧的一端连接支撑架挂钩的上端,另一端连接载物框架;支撑架的中部包括突销,支撑架向上收起时,支撑架挂钩的钩头钩住支撑架的突销。以上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拉杆的前端包括向下方弯曲的钩头,所述的控制器安装在一根拉杆的钩头上,控制器的手柄朝上。以上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所述的电源是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固定在车架的前部。本技术电动两轮助走车采用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不需要多余的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便于方便灵活地进行操作;车体重量轻、底盘高,可以使用较窄的轮胎来承载车体;可以用来作为一种载具装载喷雾装置进行大面积高效植保作业,或作为助力工具使用,辅助完成田间作业,适用于在大田作物地块使用,特别适用于行距很小的作物地块;在田间行驶时不会对作物造成大面积压损,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载具无法完成作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动两轮助走车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动两轮助走车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I和两个独立安装在车架I上、由电机驱动的行走轮2。驱动行走轮2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两个行走轮2各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2的轮毂203上,由可充电的锂电池3通过控制器4驱动。车架I包括载物框架101和两个倒三角形的车轮安装架102,载物框架101固定在两个车轮安装架102的上方。U形扶手5包括两根拉杆501和连接两根拉杆501后端的横杆502,扶手5的横杆502与载物框架前端下部的横梁IOla通过螺钉6连接。两根铰接杆7的顶端分别与载物框架上部的横梁IOlb铰接,两根铰接杆7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拉杆501的中部铰接。如图2所示,电动两轮助走车在不工作时,可以将螺钉6卸下,U形扶手5的后部与载物框架的横梁IOla脱开,将U形扶手5和两根铰接杆7折叠到竖直位置,节省停车后占用的空间。两轮助走车不行走时需要用支撑架8进行支撑。支撑架8的上端与载物框架下部的两根横梁IOla的一端铰接。支撑架挂钩9的中部与载物框架前端下部的横梁IOla的中部铰接;拉簧10的一端连接支撑架挂钩9的上端,另一端连接载物框架前端下部的横梁IOla;支撑架8的中部有一个突销801,支撑架8向上收起时,支撑架挂钩9的钩头钩住支撑架8的突销801。只要扳动支撑架挂钩9,支撑架8的突销801与支撑架挂钩9脱开,就可以放下支撑架8。拉杆501的前端有向下方弯曲的钩头501a,控制器4安装在右侧拉杆501的钩头501a的下部,控制器4的操纵手柄朝上,方便使用者在驾车时操纵手柄。本技术以上实施例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池3,可充电电池3固定在车架载物框架101的前部。本技术电动两轮助走车以上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不需要多余的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便于方便灵活地进行操作;车体重量轻、底盘高,可以使用较窄的轮胎来承载车体;可以用来作为一种载具装载喷雾装置进行大面积高效植保作业,或作为助力工具使用,辅助完成田间作业,适用于在大田作物地块使用,特别适用于行距很小的作物地块;在田间行驶时不会对作物造成大面积压损,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载具无法完成作业。2.车轮和车架之间的连接非常简单,只需有一个直键和螺母即可连接在一起。3.支撑架与车架用两个销轴连接,使支撑架可以在水平和竖直状态间随意旋转;车辆需要行走时,调整车辆平行后,手握扶手将支撑架顺时针向水平位置旋转,支撑架的突销对挂钩的圆头施力,克服拉簧的拉力后,支撑架挂钩顺时针旋转,支撑架的突销进入支撑架挂钩的钩状内,即可将支撑架保持在水平位置;当车辆需要停放时,只需用手将支撑架挂钩的上端向右侧拨开,支撑架即可在重力作用自动旋转回垂直位置,即可稳定整个车辆,防止车辆倾翻。4.扶手与车架之间通过两根铰接杆和两个螺栓连接,铰接杆与车架和扶手都是铰接,在拆下两个螺栓后,即可将扶手向后竖立在电池前侧,减小运输或存放空间。5.控制器通过扶手上的钩头部位固定,弯角的设计形式在保护操作者手部和控制器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其操控便利性,操纵者的手在握住控制器正上方扶手时,将控制器的操纵杆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通过手部滑动和拨动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和两个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电源和控制器,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每个行走轮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行走轮通过外转子式电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的轮毂上,由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扶手的和两根铰接杆,U形扶手包括两根拉杆和连接两根拉杆后端的横杆,扶手的横杆与机架的中部通过螺钉连接;两根铰接杆的顶端分别与机架的上部铰接,两根铰接杆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拉杆的中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助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支撑架挂钩和拉簧,所述的车架包括载物框架和两个车轮安装架,载物框架固定在车轮安装架的上方;支撑架的上端与载物框架底部的一端铰接,支撑架挂钩的中部与载物框架底部的横梁铰接;拉簧的一端连接支撑架挂钩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两轮助走车,包括车架和两个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电源和控制器,所述的电机为外转子式电动机;每个行走轮安装一个外转子式电动机,行走轮通过外转子式电动机安装在车架上;外转子式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行走轮的轮毂上,由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华陆宽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