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所述收容本体上设有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所述活动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收容本体上,另一端向着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并形成有弯曲部;所述抵接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本体上,其另一端和所述活动端子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起始时相互接触,形成对地回路。当插入电子卡时,电子卡推动活动端子后移,使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分开,断开对地回路,代表侦测到电子卡已经插置到位;当电子卡退出时,活动端子慢慢回复到原位置,与抵接端子再次接触,接通对地回路,如此循环,达到侦测是否合理插卡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所述收容本体上设有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所述活动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收容本体上,另一端向着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并形成有弯曲部;所述抵接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本体上,其另一端和所述活动端子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起始时相互接触,形成对地回路。当插入电子卡时,电子卡推动活动端子后移,使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分开,断开对地回路,代表侦测到电子卡已经插置到位;当电子卡退出时,活动端子慢慢回复到原位置,与抵接端子再次接触,接通对地回路,如此循环,达到侦测是否合理插卡目的。【专利说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带有侦测能力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电子卡连接器作为一种接收存取数据的电子卡数据传输媒介已广泛应用在诸如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个
中,电子卡连接器是一种用来供电子卡插置的电连接器,除数据传输媒介功能之外,还需要提供退出功能以取出电子卡,此外,电子卡本身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如探测电子卡在电子连接器中是否插置良好。常用的电子卡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所述的导电端子分别固定在绝缘本体内以供电性连接电子卡;所述的遮蔽壳体遮盖在绝缘本体上以屏蔽外界干扰;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容置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导电端子设有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接触部。为了方便将电子卡自收容空间内退出,电子卡连接器上又设置有安装在绝缘本体上以用以将电子卡退出的退出机构。为了确认探测电子卡在电子连接器中是否插置良好,电子卡连接器还设置了侦测开关。然而,由于电子装置整体空间的小型化发展,对电子卡连接器的外形结构要求越来越小,高度也越来越矮,比如,SIM CARD外形标准由长、宽、高分别为25毫米、15毫米、0.76晕米缩小到长、宽、闻分别为15晕米、12晕米、0.76晕米,这样势必导致电子卡连接器各零件变得又小又薄,电子卡连接器各零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要求变得苛刻,造成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强度不高、性能可靠性不良和特种功能难以保证等技术难题,比如,至少可能存在着以下缺点:小型化的导电端子由于结构限制导致其力臂很短,容易导致塑性形变和耐久性差,会造成电子卡无法与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或者接触不良;侦测功能在小型化的空间内无法配置或侦测开关的可靠性不佳,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无法辨别电子卡的插置位置是否良好等。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持小型化的同时又能提供多种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解决方案,包括解决侦测电子卡是否插置良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侦测能力的电子卡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由收容本体、遮蔽壳体构成的用以插置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本体具有前面开口,并具有底壁;所述收容本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电端子,还包括退卡机构,所述收容本体上设有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所述活动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收容本体上,另一端向着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并形成有弯曲部;所述抵接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本体上,其另一端和所述活动端子接触;所述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的配合关系如下:活动端子在电子卡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分离,而在电子卡未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接触。优选的是,所述活动端子竖向地布置,在首次使用前,所述活动端子的下侧缘按压于所述抵接端子的上部。优选的是,所述活动端子、抵接端子与所述收容本体的底壁内的金属板通过冲压工艺一体地制成。优选的是,所述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位于收容本体前面开口的相对侧,所述抵接端子沿着与电子卡插入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优选的是,所述导电端子有六个,三个位于收容本体的下部,三个位于收容本体的上部。优选的是,位于下部的三个导电端子倾斜地分布在收容本体上。优选的是,位于下部的三个导电端子,一端连接在收容本体上,另一端斜向上分布在收容本体上。优选的是,位于下部的三个导电端子的侧壁上斜向下凸起有侧壁防护部。优选的是,所述退卡机构包括移动滑块、弹簧以及拉杆,所述移动滑块的内部设有金属骨架。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起始时相互接触,形成对地回路。当插入电子卡时,电子卡推动活动端子后移,使活动端子与抵接端子分开,断开对地回路,代表侦测到电子卡已经插置到位;当电子卡退出时,活动端子慢慢回复到原位置,与抵接端子再次接触,接通对地回路,如此循环,达到侦测是否合理插卡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插卡前的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了插卡到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退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由收容本体2、遮蔽壳体I构成的用以插置电子卡14的收容空间,该收容本体具有前面开口,从该前面开口插入电子卡14,还具有底壁。所述收容本体2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电端子10,导电端子10用于与电子卡14的金手指接触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还包括退卡机构13,所述收容本体2上设有活动端子11、抵接端子12,所述活动端子11的一端固定在收容本体2上,另一端向着收容空间的内延伸并形成有弯曲部;所述抵接端子12的一端固定于收容本体2的上,另一端和活动端子11接触;所述活动端子11和抵接端子12的配合关系如下:当卡插入推动活动端子11向外弯曲时,活动端子11和抵接端子12分离,当卡退出时,活动端子11复位和抵接端子12接触。也就是说,活动端子在电子卡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分离,而在电子卡未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接触。S卩,活动端子11与抵接端子12起始时相互接触,形成对地回路,参考图3。当插入电子卡14时,电子卡14推动活动端子11后移,使活动端子11与抵接端子12分开,断开对地回路,代表侦测到电子卡已经插置到位,参考图4 ;当电子卡14退出时,活动端子11慢慢回复到原位置,与抵接端子12再次接触,接通对地回路,参考图3,如此循环,达到侦测是否合理插卡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收容本体2包括绝缘塑胶和金属壳体,所述活动端子11、抵接端子12、导电端子10和金属壳体一体成型,一次性通过冲压工艺制造。再与绝缘胶壳通过模塑成型工艺成形在一起,最后通过治具裁切,将相关部分分开。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活动端子11的高度大于其宽度,即,使得该活动端子呈竖向地布置。在首次使用前,优选使所述活动端子11位于抵接端子12的上方,所述抵接端子12上壁和活动端子11的下壁接触,即所述活动端子的下侧缘按压于所述抵接端子的上部。也就是说,在首次使用前,活动端子11搭在抵接端子12的上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活动端子11和抵接端子12有足够的力臂提供足够的弹力。首次使用时,电子卡14推动活动端子11向外侧移动,同时使抵接端子12微微向下变形,当活动端子11和抵接端子12分开后,抵接端子12向上弹起,当电子卡退出时,活动端子11朝向收容空间内复位,而抵接端子12正好位于活动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由收容本体、遮蔽壳体构成的用以插置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本体具有前面开口,并具有底壁;所述收容本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电端子,还包括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本体上设有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所述活动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收容本体上,另一端向着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并形成有弯曲部;所述抵接端子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本体上,其另一端和所述活动端子接触;所述活动端子和抵接端子的配合关系如下:活动端子在电子卡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分离,而在电子卡未插置到位时与抵接端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军华,任俊江,赵善记,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