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元良专利>正文

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18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属于凹版印刷机械,为解决现有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对适合印刷的承印物存在局限性,印刷某些承印物的图案或文字边缘不清晰、图案局部模糊的问题而设计。其构成包括着墨装置、凹版辊以及压印辊,特征在于在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一软质弹性的转印辊。凹版辊面上凹槽内的油墨首先转移至转印辊,再印刷至承印物上。转印印刷出的图案及文字边缘清晰,图案区清晰,无局部模糊现象,图案及文字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而且均匀。可以适用于印刷不同材质的包装材料,包括适用于印刷具有粗糙表面、硬质表面等的各种承印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机械,具体涉及凹版印刷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硬质表面的凹版印刷辊3以及相切连接的软质表面的压印辊1,4及2分别为其辊轴。承印物10由传递辊11、12传递,经过凹版辊3及压印辊1之间。工作时,凹版辊3由其辊轴4带动旋转,油墨槽5中的油墨6对凹版辊3进行着墨,刮刀8刮去凹版辊辊面上凹槽外的油墨,凹版辊辊面上凹槽内的油墨在压印辊1的加压作用下,直接转印至承印物10的表面上,图1中9为安装刮刀8的刮刀轴。由上述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印刷的图案具有油墨厚实、色彩鲜艳、凹版辊印刷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包装印刷等领域。由于凹版辊表面为硬质辊,上述凹版印刷装置对适合印刷的承印物10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其不适合印刷硬质片材包装物(如金属膜或薄型金属卷材)或者表面粗糙的纸张(如纸杯用纸),此时凹版辊表面上凹槽中的油墨不能被均匀的转印至承印物的表面上,致使出现印刷图案或文字的边缘不清晰、图案的局部区域较模糊等弊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对适合印刷的承印物存在局限性,在印刷某些承印物时,印刷的图案或文字边缘不清晰、图案局部模糊的问题,提供一种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对各种承印物的印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其构成如下包括一着墨装置,着墨装置与凹版辊相接,对应凹版辊的辊面位置安装有油墨刮刀装置;还包括一压印辊,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有转印辊,所述转印辊与凹版辊相切连接,转印辊通过承印物与压印辊相切连接。所述转印辊由辊轴及软质弹性的转印层连接构成。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有转印辊,承印物处于转印辊与压印辊之间,油墨由凹版辊转移至转印辊上,在压印辊的作用下,转印辊上的油墨再转移印刷于承印物上。由于转印辊由辊轴及软质弹性的转印层连接构成,印刷时,一方面凹版辊辊面上凹槽内的油墨易于均匀转移至转印辊软质弹性的转印层上,有效提高印刷油墨及色彩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软质弹性转印辊上的油墨也易于均匀转移至承印物上,即使承印物为粗糙表面或硬质金属片材包装物表面,也是如此。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印刷在承印物上的图案或文字边缘清晰,图案局部模糊的缺点得以消除,而且印刷的图案或文字能保持及改进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具有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将直接式凹版印刷装置改进为间接式或转印式凹版印刷装置,其对不同材质的承印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转印印刷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而且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见图2、图3,本专利技术的着墨装置包括油墨斗7,其内装置油墨8,9为置于油墨中的搅墨棒。着墨装置与凹版辊5相接,图2或图3中示出凹版辊5浸入油墨斗7,随着凹版辊5的转动,油墨8粘着于凹版辊5的辊面上。也可以在凹版辊5的下部相切连接加装一只浸入油墨斗7的着墨辊,通过该着墨辊将油墨粘着于凹版辊5上。对应凹版辊5的辊面位置安装由油墨刮刀10,刮去凹版辊辊面上凹槽外的油墨,图2、图3中11为安装刮刀10的刮刀轴。见图2、图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压印辊1,压印辊1的结构及材质与图1所示现有压印辊相同,例如表面为橡胶材质。见图2、图3,在压印辊1与凹版辊5之间安装有转印辊3,转印辊3与凹版辊5相切连接,见图3,转印辊3通过承印物12与压印辊1相切连接。图2、图3中凹版辊5安装于最下面,压印辊安装于最上面。图2或图3中的转印辊3由辊轴(或辊筒)及软质弹性的橡胶、树脂或硅胶材质的转印层连接构成,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橡胶、树脂或硅胶材质印刷辊的相同材质及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橡胶、树脂或硅胶转印层的厚度按使用要求设计,典型可取3-6cm。见图3,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时,承印物12装置于转印辊3与压印辊1之间,13及14为承印物12的传递辊。凹版辊5转动时,油墨8粘着于其辊面上,经刮刀10刮去凹版辊5辊面凹槽外的油墨,辊面凹槽内的油墨转移至转印辊3上,在压印辊1的作用下,转印辊3上的油墨印刷至承印物12的反面。承印物12经过本专利技术装置印刷后,后面的处理工序及设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电气驱动及控制采用现有技术。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其中转印辊3由辊轴及软质弹性的橡胶转印层连接构成,其中橡胶转印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印刷辊相同材质及制作方法。承印物12取表面较粗糙的纸杯用纸,采用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以及使用现有技术中印刷纸杯用纸的油墨进行印刷。采用目测方法,转印印刷出的图案及文字边缘清晰,图案区清晰,无局部模糊现象,图案及文字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而且均匀。实施例2见图4,图中1、3、5仍为压印辊、转印辊以及凹版辊,各辊安装位置与图3不同,凹版辊5安装于最上面,压印辊1安装于最下面,2、4、6分别为其转轴。其中转印辊3由辊轴及软质弹性的树脂转印层连接构成,其中树脂转印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树脂印刷辊相同材质及制作方法。12为承印物,13、14为其传递辊。图4所示实施例2与图3所示实施例1着墨装置不同,油墨斗7置于凹版辊一侧,油墨11经油墨泵送至油墨喷头10,喷至凹版辊5的辊面上,8为油墨刮刀,9为刮刀安装轴。经刮刀8刮下的油墨落至油墨斗7中,再泵入油墨喷头10,油墨被循环使用。凹版辊5辊面上凹槽内的油墨转移至转印辊3,在压印辊1的作用下,转印辊3上的油墨印刷至承印物12的正面。本实施例中,承印物12取金属材质的包装材料——薄型金属卷材,采用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以及使用现有技术中印刷金属卷材的油墨进行印刷。采用目测方法,转印印刷出的图案及文字也有边缘清晰、图案区清晰、无局部模糊现象的技术效果,图案及文字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而且均匀。本实施例的其余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其构成如下包括一着墨装置,着墨装置与凹版辊相接,对应凹版辊的辊面位置安装有油墨刮刀装置;还包括一压印辊,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有转印辊,所述转印辊与凹版辊相切连接,转印辊通过承印物与压印辊相切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由辊轴及软质弹性的转印层连接构成。3.按权利要求2所述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由辊轴及橡胶转印层连接构成。4.按权利要求2所述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由辊轴及树脂转印层连接构成。5.按权利要求2所述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由辊轴及硅胶转印层连接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属于凹版印刷机械,为解决现有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对适合印刷的承印物存在局限性,印刷某些承印物的图案或文字边缘不清晰、图案局部模糊的问题而设计。其构成包括着墨装置、凹版辊以及压印辊,特征在于在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一软质弹性的转印辊。凹版辊面上凹槽内的油墨首先转移至转印辊,再印刷至承印物上。转印印刷出的图案及文字边缘清晰,图案区清晰,无局部模糊现象,图案及文字的油墨厚实、色彩鲜艳,而且均匀。可以适用于印刷不同材质的包装材料,包括适用于印刷具有粗糙表面、硬质表面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间接印刷式凹版印刷装置,其构成如下:包括一着墨装置,着墨装置与凹版辊相接,对应凹版辊的辊面位置安装有油墨刮刀装置;还包括一压印辊,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印辊与凹版辊之间安装有转印辊,所述转印辊与凹版辊相切连接,转印辊通过承印物与压印辊相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良
申请(专利权)人:王元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