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初明进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943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0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该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湿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干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改善受力性能,节省资源,可应用于各种墙体承重结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预制混凝土墙体。
技术介绍
建筑物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约占建筑总热耗的40%左右,因此应加强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为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一般采用复合墙体,即将钢筋混凝土承重墙与节能材料复合在一起,有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和夹心保温墙体三种。夹心保温墙体包括内墙体、外墙体和设置于中间的保温绝热材料,保温材料可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耐久性好。为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现有技术中预制夹心保温墙体预制单元间的连接存在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方便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安装和墙体连接,保证墙体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工业化水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该墙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湿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干连接。所谓的干连接,即干作业的连接方式,预制墙板间通过在墙板上预埋钢板或其他钢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达到连接的目的;所谓的湿连接,即湿作业的连接方式,连接时在预制墙板间浇筑混凝土或水泥浆将墙板连接在一起。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厚度和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使用需求及施工需求等确定。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连接方法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在接缝两侧开有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两侧面连有钢筋,所述钢筋上挂有钢筋环;相邻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钢筋环相互交接,其间预留一定的交接空隙;在墙板侧面和横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将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连在一起。横向凹槽和连接横向凹槽两侧面的钢筋可提高预制墙板与墙板间后浇混凝土的整体性。钢筋环挂在预制墙板侧边,可以在纵筋上自由调整位置,方便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运输、吊装,方便钢筋环定位,同时钢筋环代替施工现场设置的箍筋等,减少施工现场钢筋工程量。为了提高连接整体性,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钢筋环的交接空隙内插入纵筋,与钢筋环形成钢筋骨架。所述钢筋环为焊接钢筋环,或者封闭箍筋,或者其他形状的钢筋。钢筋环可为矩形、圆形等。当采用封闭箍筋时,可在预制墙板制作完成后再安装上去,即通过封闭箍筋弯钩处的间隙穿过纵筋。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侧面预埋有钢板,相邻墙板间的钢板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雨水等侵入预制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设置防水密封材料。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设置保温层,保证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保温性能。所述保温层可采用EPS保温层、珍珠岩制品、聚氨酯现场发泡等。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设置防水层。或者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同时设置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连有连接件。连接件将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连在一起。所述连接件可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型材(例如工字型截面型材)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桁架,连接件两端分别锚入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竖向接缝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竖向接缝之间的距离为200mm。当浇筑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竖向接缝处混凝土时,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可支撑接缝处模板,或者直接作为接缝处的一侧模板。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的墙体中,也可用于地下室墙体中,以及其他墙体中。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可水平放置作为楼板构件,例如作为有保温、防水等要求的屋面板,此时配筋等按照楼板受力、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将结构层、维护层和保温层等整合在一起,工业化水平高。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分别有不同的功能,即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通过湿连接连接在一起,主要是保证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整体性,从而使预制混凝土墙体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主要是维护作用,保证保温层等不受环境侵害。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墙体上挂有钢筋环,钢筋环铰接在预制墙板上,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位置,方便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运输、安装和预制构件间的钢筋连接等。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可提高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化水平。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预留钢筋,施工现场在预留钢筋上再配置钢筋来实现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钢筋环可代替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在预留钢筋上配置的钢筋,减少施工现场钢筋配置数量,将施工现场的部分钢筋工程转移到工厂,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2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3保温层4连接件5横向凹槽6钢筋7钢筋环8后浇混凝土9纵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预制混凝土墙体进行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间采用湿连接,即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通过后浇混凝土8连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间采用干连接,通过预留锚固钢板或其他钢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图1中未示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间设置保温层3。或者设置防水层,或者设置保温层和防水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3,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间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可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如图10;或者连接件4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桁架,如图11;或者连接件4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型材(例如工字型截面型材),如图12。连接件4两端分别锚入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4,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间的竖向接缝与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间的竖向接缝之间的距离为200mm,亦可采取其它合适的间距。这样当浇筑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间的竖向接缝处的后浇混凝土8时,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可支撑接缝处后浇混凝土8的模板,或者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及保温层直接作为接缝处后浇混凝土8的一侧模板。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连接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在接缝两侧开有横向凹槽5,横向凹槽5的两侧面连有钢筋6,所述钢筋6上挂有钢筋环7;钢筋环7的数量根据受力、制作等要求确定;相邻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湿连接,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干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侧面开有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两侧面连有钢筋,所述钢筋上挂有钢筋环,相邻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间的钢筋环相互交接,其间预留一定的交接空隙,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侧面和横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将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连在一起;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间采用干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空隙内插入纵筋,与钢筋环形成钢筋骨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侧面预埋有钢板,相邻墙板间的钢板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第二预制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明进
申请(专利权)人:初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