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棕榈藤材增强改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9744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9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对棕榈藤材增强改性的方法,包括制备浸渍用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将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和助剂混合,制得藤材浸渍改性处理液;对藤材置于浸渍改性处理液中进行浸渍处理,使藤材充分吸收浸渍改性处理液;对浸渍处理后的藤材采用逐步升温的梯度干燥方法进行干燥,获得改性藤材。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使藤材强度增强,稳定性增强,同时还使藤材保有良好的韧性,具有能优化劣质藤材,能延长藤材使用年限,拓宽藤材使用范围,提高藤产品附加值,生产易控制,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及处理后的藤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饰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包括制备浸渍用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将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和助剂混合,制得藤材浸渍改性处理液;对藤材置于浸渍改性处理液中进行浸渍处理,使藤材充分吸收浸渍改性处理液;对浸渍处理后的藤材采用逐步升温的梯度干燥方法进行干燥,获得改性藤材。本专利技术不仅使藤材强度增强,稳定性增强,同时还使藤材保有良好的韧性,具有能优化劣质藤材,能延长藤材使用年限,拓宽藤材使用范围,提高藤产品附加值,生产易控制,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及处理后的藤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饰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点。【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
技术介绍
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合理开发利用棕榈藤资源,延长藤材及其制品的性能和寿命,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我国藤材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棕榈藤林在维持天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能提供与树林相同甚至更多的使用效益,保护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棕榈藤材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弹性和易于造型等特性,是室内装饰、家具制作和工艺器具编制的优良材料,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但藤产品存在品种较单一、科技含量不高,更新能力弱,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若受热或过分干燥,几年就会出现断裂、脆裂等现象,导致产品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既浪费有限的藤资源,也制约藤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藤材在使用中的脆裂、断裂问题,保持其良好的强韧性,拓宽藤产品使用范围,已成为藤材加工企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优良棕榈藤资源难以为继。我国藤制品中90%以上为进口藤材,国产藤材因性能较差,主要用于藤家具制品辅料和编织等低价值产品,甚至不被利用,这是对棕榈藤资源的极度浪费。通过藤材增强改性技术,可优化劣质藤材,延长藤材使用年限,拓宽藤材使用范围,提高藤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棕榈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藤材产业的行业进步,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木材改性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多数改性方法停留在试验阶段,只有压缩木、浸溃木、胶压木和塑合木等有不同规模的工业生产。木材浸溃改性较早,木材用树脂浸溃后,经低温干燥,再加热与树脂聚合,得到浸溃木,其耐腐性、耐酸性、强度、硬度和耐磨耗性等都显著提高,但韧性明显降低。国内外木材浸溃树脂主要以脲醛(UF)树脂为主,其次是酚醛(PF)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脲醛树脂具有原料丰富、生产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及粘合强度较高等优点而应用广泛,但存在耐水性和稳定性差、胶层较脆、耐久性差、不利于贮存和运输、黏度变化快、不宜连续涂胶、游离甲醛含量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缺陷。酚醛树脂由大量的苯环组成,能交联成体型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和优异的耐热性能。与脲醛树脂相比,酚醛树脂耐水性、耐老化性、耐热性都较好,粘接强度也高。但酚醛树脂成本较高,胶层颜色较深,固化温度高,时间长,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耐热性、耐水性、耐磨性、耐老化、耐腐蚀性高于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且固化速度快,不加固化剂也可以进行加热固化和常温固化;其 缺点是性脆易开裂,成本较高。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有高的反应活性和交联性,在木材浸溃改性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近年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降低游离甲醛含量已经成为紧要任务;其次此类产品在贮存过程中会自交联成网状树脂从而失效,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提高其贮存稳定性也是这类产品的关键技术;在做好贮存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固含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降低树脂固化后的脆性,即提高处理材韧性,是该领域的技术难题。可见,降低甲醛含量、提高耐贮存稳定性、提高固含量和提高韧性,是目前针对浸溃改性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树脂的韧性,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用多官能团能度的单体或聚合物进行改性,改善其韧性。有的研究者采用硫脲、聚乙烯醇等增韧剂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进行改性实验。有的研究者采用聚乙二醇(PEG)对三聚氰胺树脂进行改性,使其剪切冲击强度提高一倍以上。不少研究者将三聚氰胺衍生物引人到三聚氰胺树脂中,使树脂阻燃性提高。如采用苯代三聚氰胺来改性三聚氰胺树脂,改善树脂韧性。目前,传统工艺以聚乙烯醇为改性剂进行增韧,但聚乙烯醇具有较大的刺激性,易燃,运输和储存都较为困难。另夕卜,研究的最大难点是其组分配比、反应温度、时间、PH值和加入方式等的确定。但树脂浸溃增强处理可有效提高藤材强度,但同时也会大大损伤藤材独特的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该方法不仅使藤材强度增强,稳定性增强,同时还使藤材保有良好的韧性,具有能优化劣质藤材,能延长藤材使用年限,拓宽藤材使用范围,提高藤产品附加值,生产易控制,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及处理后的藤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室内装饰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点。为此,,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浸溃用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 所述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的原料为三聚氰胺、甲醇、甲醛、有机硅、聚乙二醇、尿素; 三聚氰胺、甲醇、甲醛、有机硅、聚乙二醇、尿素的摩尔比为1:2?3:2?3:0.1?0.4:0.1?0.4:1?2,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第一步,将三聚氰胺和甲醛加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为8.5?9.5,加热,升温至80 ± 5°C,进行第一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制得第一阶段反应液; 第二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一阶段反应液中缓慢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爸内溶液pH值为8?9,加热,使爸内温度保持为80±5°C,进行第二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制得第二阶段反应液; 第三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二阶段反应液中缓慢加入低分子量聚乙二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釜内溶液PH值为8?9,加热,使釜内温度保持为80±5°C,进行第三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制得第三阶段反应液; 第四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三阶段反应液中加入甲醇和第一批尿素,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釜内溶液的pH值为11?12,加热并使反应釜内溶液的温度保持为70±2°C,进行第四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30?90分钟,制得第四阶段反应液,其中,第一批尿素的加入量占尿素总重量的70%?90% ; 第五步,降低反应釜内温度,使之保持为65±2°C,向反应釜中的第四阶段反应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8.5?9.5,加入余下的尿素,充分搅拌并溶解,制得混合液;第六步,往反应釜中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调节反应釜内混合液的pH值为7?8,继续反应; 第七步,调整反应釜中反应液的水溶倍数,每5分钟测试一次,当反应液的水混合倍数为5?8时,降温冷却,终止反应; 第八步,当反应釜内的温度降低至40?50°C,向反应釜的反应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9?10后,出料,得到浸溃用的改性三聚氰胺树脂液; (2)将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和助剂混合,制得藤材浸溃改性处理液; 所述的助剂为糊精、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蒙脱土、或其它无机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数种; 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糊精、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蒙脱土的重量份配比为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棕榈藤材增强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浸渍用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所述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的原料为三聚氰胺、甲醇、甲醛、有机硅、聚乙二醇、尿素;三聚氰胺、甲醇、甲醛、有机硅、聚乙二醇、尿素的摩尔比为1:2~3:2~3:0.1~0.4:0.1~0.4:1~2,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第一步,将三聚氰胺和甲醛加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为8.5~9.5,加热,升温至80±5℃,进行第一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30~50分钟,制得第一阶段反应液;第二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一阶段反应液中缓慢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釜内溶液pH值为8~9,加热,使釜内温度保持为80±5℃,进行第二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制得第二阶段反应液;第三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二阶段反应液中缓慢加入低分子量聚乙二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釜内溶液pH值为8~9,加热,使釜内温度保持为80±5℃,进行第三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制得第三阶段反应液;?第四步,往反应釜中的第三阶段反应液中加入甲醇和第一批尿素,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釜内溶液的pH值为11~12,加热并使反应釜内溶液的温度保持为70±2℃,进行第四阶段反应,反应时间为30~90分钟,制得第四阶段反应液,其中,第一批尿素的加入量占尿素总重量的70%~90%;第五步,降低反应釜内温度,使之保持为65±2℃,向反应釜中的第四阶段反应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8.5~9.5,加入余下的尿素,充分搅拌并溶解,制得混合液;第六步,往反应釜中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调节反应釜内混合液的pH值为7~8,继续反应;第七步,调整反应釜中反应液的水溶倍数,每5分钟测试一次,当反应液的水混合倍数为5~8时,降温冷却,终止反应;第八步,当反应釜内的温度降低至40~50℃,向反应釜的反应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9~10后,出料,得到浸渍用的改性三聚氰胺树脂液;(2)将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和助剂混合,制得藤材浸渍改性处理液;所述的助剂为糊精、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蒙脱土、或其它无机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数种;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水、糊精、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蒙脱土的重量份配比为20~40:60~80:5~10:?l~5:l~5;将所述的助剂和水加入到制备好的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液中,加热至该溶液的温度为40~50℃,调节该溶液的PH值为9~11,充分搅拌,即得浸渍改性处理液;(3)对藤材置于浸渍改性处理液中进行浸渍处理,使藤材充分吸收浸渍改性处理液;将藤材放入密封的浸渍罐中,对浸渍罐进行抽真空处理,相对真空度?0.1MPa,处理时间30min,然后导入浸渍改性处理液,接着进行加压处理,绝对压力1MPa,处理时间1~2h,使藤材充分吸收浸渍改性处理液;(4)对浸渍处理后的藤材采用逐步升温的梯度干燥方法进行干燥,获得改性藤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华刘杏娥刘君良柴宇博张玉萍郑雅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