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目标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531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送风目标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设备,所述送风目标结构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a)是入口,空气从沿一个方向具有长形形状的送风机管流入所述入口,(b)沿与所述送风机管的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c)具有这样的构件,该构件沿正交于所述开口部的纵向的横向至少设置在一个端侧上以将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的透气率设定成小于除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气率的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目标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设备,所述送风目标结构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a)是入口,空气从沿一个方向具有长形形状的送风机管流入所述入口,(b)沿与所述送风机管的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c)具有这样的构件,该构件沿正交于所述开口部的纵向的横向至少设置在一个端侧上以将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的透气率设定成小于除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气率的值。【专利说明】送风目标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目标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在记录纸上形成借助显影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例如,存在利用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设备,该电晕放电器在使诸如感光体的潜像保持构件充电的过程中、或在中和过程中、或在将非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纸的过程等中执行电晕放电。另外,在电晕放电器中,为了预先防止不必要的物质(诸如纸屑或放电产品)粘附到组成部件(诸如放电丝或栅电极)上,可以一起提供对着组成部件吹空气的吹风装置。吹风装置在该情况下通常由发送空气的吹风机以及管道(吹风机管)构成,该吹风机管将从吹风机发送的空气引导并送出达到目标结构(诸如电晕放电器)。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送风装置等不同地执行用于使空气能够沿组成部件(诸如放电丝)的纵向被均匀地吹送的改进。具体地,关于送风装置等,存在这样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不会采用建议的构造,在该建议的构造中使空气流过的管道的通道空间的形状形成为特定形状或构造,其中调整空气流动方向的调整叶片等安装在管道的通道空间中;而是该送风装置采用如下面所述的分开构造。JP-A-10-198128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或电晕放电器,其采用如下空气管道作为用于将送风扇的空气引导到电晕放电器的空气管道的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适于竖立分隔壁,该分隔壁形成有空气管道内沿着电晕放电器(屏蔽壳)的纵向的间隙,并且该空气管道适于暂时升高从分隔壁的前侧上的送风扇发送的空气流(气流)的压力。JP-A-10-198128公开了,根据上述送风装置或电晕放电器,使流过管道的空气流在穿过分隔壁时沿着屏蔽壳的纵向均匀并且变为均匀流,并且空气流送入屏蔽壳体中。另夕卜,JP-A-10-198128公开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分隔壁由设置成靠近空气管道中的流道的空气过滤器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目标结构,该结构包括开口部,该开口部面向沿一个方向伸长的送风管的出口、并且允许从该出口排出的空气被吸入其中、并且沿与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在风速差减小的情况下,甚至在从端部区域排放的空气的风速相对快于从除出口的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排放的空气的风速的情况下,该开口部能从开口部吸进空气,其中所述端部区域在沿着纵向的区域中沿正交于送风管的出口的纵向的横向至少存在于一个端侧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送风目标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目标结构,该送风目标结构包括:开口部,(a)所述开口部是空气从具有沿一个方向的伸长形状的送风管流入其中的入口,(b)所述开口部沿与所述送风管的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C)所述开口部具有这样的构件,该构件沿正交于所述开口部的纵向的横向至少设置在一个端侧上,以将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的透气率设定为小于除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气率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所述构件可以是不会允许空气从其透过的非透气性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构件可以是具有多个通风部的透气性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构件的沿横向的尺寸可以沿纵向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第三或第四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开口部的构件侧的透气率可以沿纵向和横向中的一者或两者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构件可以定位在面向空气的风在送风管的出口处相对快速地流动的区域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送风管可以设置有:入口,该入口吸进空气;出口,该出口布置成面向开口部的状态,该开口部(a)是空气从具有沿一个方向伸长的形状的送风管从其流入的入口,(b)沿与所述送风管的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c)具有这样的构件,该构件沿正交于所述开口部的纵向的横向至少设置在一个端侧上以将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的透气率设定为比除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气率更小的值以便从所述入口排出被吸进的空气,并且具有不同于所述入口的形状;流路,该流路具有这样的部分,该部分连接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以使空气流过所述部分并且具有大体上以直角弯曲的流向;以及多个流控制构件,这些流控制构件沿使所述流路的通道空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设置在相互不同的区域中,并且控制空气的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中,所述送风目标结构可以是电晕放电器,所述电晕放电器包括形成有开口部的围绕构件、以及在所述围绕构件的内部空间中被伸展的放电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设置有沿一个方向伸长的出口 ;和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送风目标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送风目标结构可以是电晕放电器,所述电晕放电器包括形成有开口部的围绕构件和在该围绕构件的内部空间中伸展的放电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即使在从端部区域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相对快于从除送风管的出口的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的情况下,其中所述端部区域在沿着送风管的出口的纵向的区域中沿横向至少存在于一个端侧上,这样的空气也能在风速差减小的状态下从开口部吸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以简单的构造获得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同设置不具有透气率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吸入空气的体积变得更均匀的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当沿着送风管的出口的纵向存在风速差时,也能吸入其中沿纵向的风速差减小的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当沿送风管的出口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者存在风速差时,也能吸入其中风速差减小的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吸入其中风速差减小的空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使从送风管的出口排出的空气的体积更均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获得根据第一方面的效果,并且能抑制电晕放电器的性能的不匀性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从出口的端部区域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相对快于从除出口的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的情况下,其中端部区域在沿着送风管的出口的纵向的区域中沿横向至少存在于一个端侧上,这样的空气也能在风速差减小的状态下从开口部吸入,并且也能抑制电晕放电器的性能的不匀性的出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同未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电晕放电器的性能的不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目标结构,所述送风目标结构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a)是入口,空气从沿一个方向具有长形形状的送风机管流入所述入口;(b)沿与所述送风机管的出口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被伸长;(c)具有这样的构件,该构件沿与所述开口部的纵向正交的横向至少设置在一个端侧上,以将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的透气率设定成小于除该开口部的构件侧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透气率的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雅史大塚晃次长森由贵井波香月百村裕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