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115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4:21
在阳连接器(100)与阴连接器(200)接合的状态下,插入到阳壳体(110)的盒式插入部(115)中的固定支架(400)从形成在阴壳体(210)的罩部(215)中的开口延伸到外部。盒式插入部的在阳壳体插入到阴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侧面(115a)、底面(115b)和侧面(115c)分别与罩部所设置的内端面(215a)、(215b)和(215c)形成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阳连接器(100)与阴连接器(200)接合的状态下,插入到阳壳体(110)的盒式插入部(115)中的固定支架(400)从形成在阴壳体(210)的罩部(215)中的开口延伸到外部。盒式插入部的在阳壳体插入到阴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侧面(115a)、底面(115b)和侧面(115c)分别与罩部所设置的内端面(215a)、(215b)和(215c)形成面接触。【专利说明】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通过将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中使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并且使第二壳体的端子连接到第一壳体中的端子。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通过将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中使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并且将第二壳体的端子连接到第一壳体中的端子。通过将阳连接器的壳体插入到阴连接器的壳体中使这两个壳体的端子相互连接的连接器组件是其重要的实例。例如使用这种连接器组件,以在车辆内将各种类型的电缆相互连接。因为电缆经常在车辆中的限定空间内布线,所以各种方案被结合到连接器组件中,以在车辆的窄小空间中将连接器组件固定在车辆侧。作为一个实例,存在一种连接器组件,通过在阴连接器和/或阳连接器的壳体的侧面上形成盒式插入部,并且将固定在车辆侧的支架的端部插入到用于夹持的盒式插入部中,使该连接器组件固定在车辆侧(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中的图5)。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0.H08 (1996)-330026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某些情形中,随着近来电动车(EV)和混合电动车(HEV)的广泛使用,以高压规格形成上述连接器组件。与带有低压规格的传统连接器组件相比,带有这种规格的连接器组件存在尺寸进一步变大的趋势。因此,当车辆振动通过支架传播时,连接器组件趋向于存在大的振动。相应地,在诸如屏蔽连接器的带有高压规格的大型连接器组件中,优选的是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这两者在其接合状态下紧密地彼此耦接,而没有任何松动。鉴于此,比带有高压规格的连接器组件更轻并且更小的传统连接器组件在接合方向上具有足够的耦接力,该耦接力充分地确保以将端子完全地相互连接。然而,因为在与接合方向相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不需要这样的力,所以连接器组件不被构造成:利用在阴连接器与阳连接器之间的接合力而获得足够的耦接力。因此,存在尺寸变大的高趋势的带有高压规格的连接器组件可能需要新结构以增强耦接力,而传统连接器组件还没有采用上述新结构。鉴于前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能够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接合方向相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实现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足够的耦接力。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存放其第一端子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连接器,通过将其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使得存放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而使该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其中,通过将固定支架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上的盒式插入部中,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罩部,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该罩部使得所述盒式插入部能够从所述第二壳体的插入方向插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盒式插入部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外面与为所述罩部设置的内面进行面接触,并且所述固定支架从形成在所述罩部中的开口延伸到所述罩部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的情况下,插入到第二壳体的盒式插入部中的固定支架从在第一壳体的罩部中形成的开口延伸到外部。因此,盒式插入部在第二壳体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与罩部的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端面处,具有用于插入固定支架的开口。盒式插入部的每个外面在第二壳体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相应地,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时,在第一壳体的罩部与第二壳体的盒式插入部之间产生在第二壳体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具有固定长度的面接触部分。因此,在与第二壳体插入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换言之,在与第二连接器到第一连接器中的接合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能够确保紧固并且足够的耦接力,而没有松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罩部在其中具有压力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的状态下,该压力部用于与插入到所述盒式插入部中的所述固定支架形成接触,由此使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盒式插入部的内面形成压力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并且盒式插入部插入到罩部中时,通过由压力部产生的、固定支架与盒式插入部的内面的压力接触消除了在盒式插入部与插入到其中的固定支架之间的松动。因此,在与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在盒式插入部与固定支架之间能够确保紧固并且足够的耦接力,而没有松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杠杆,该杠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并且该杠杆被构造成:通过旋转所述杠杆使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或者使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脱离,其中,当通过旋转所述杠杆使所述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时,所述盒式插入部插入到所述罩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旋转杠杆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上紧密地耦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该连接器组件通过旋转杠杆而使得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接合或者从其脱离。因此,通过利用杠杆旋转将第二壳体的盒式插入部插入到第一壳体的罩部中,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能够在与其接合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的任一方向上紧密地耦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即使在与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接合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也能提供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足够的耦接力。附图简要说明图1A是从多芯屏蔽电缆105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B是从多芯屏蔽电缆205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A是从插入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阳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B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阳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图2A中的阳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A是从插入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B是从连接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图4A中的阳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6A是从阳连接器侧观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屏蔽连接器的描述性视图。图6B是图6A中的“A”部的放大描述性视图。图7A是沿着图6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图7B是图7A中的“C”部的放大截面视图。附图标记列表I屏蔽连接器(连接器组件)21 罩部100阳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01 电缆102阳端子(第二末端)103编织线105多芯屏蔽电缆110阳壳体(第二壳体)111内部壳体112外部壳体115盒式插入部115a、115c 侧面(外面)115b底面(外面)1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存放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连接器,通过将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使得存放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而使该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其中,通过将固定支架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上的盒式插入部中,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罩部,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该罩部使得所述盒式插入部能够从所述第二壳体的插入方向插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盒式插入部的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外面与为所述罩部设置的内面进行面接触,并且所述固定支架从形成在所述罩部中的开口延伸到所述罩部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元榛葉博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