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758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7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滤光片由两块玻璃构成,两块玻璃间存在接缝,容易造成崩边并污染滤光片的主平面,摄像品质低,可靠性差,防尘效果差的问题。本滤光片,包括内部具有安装槽的矩形框架和设于安装槽内的矩形滤光体,矩形框架上设有固定结构,滤光体由光学水晶制成,其中部具有中线,位于中线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一,位于中线另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二,矩形框架上还设有支撑结构。本滤光片的安装精度高,消除了接缝与崩边,杜绝漏装一块滤光片的问题,有利于自动化贴装,从而大幅降低贴装的人工成本,而且能达到减少伪色、消除摩尔纹和降低画面锐度的目的,可靠性高,防尘效果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属于光学
。它解决了现有的滤光片由两块玻璃构成,两块玻璃间存在接缝,容易造成崩边并污染滤光片的主平面,摄像品质低,可靠性差,防尘效果差的问题。本滤光片,包括内部具有安装槽的矩形框架和设于安装槽内的矩形滤光体,矩形框架上设有固定结构,滤光体由光学水晶制成,其中部具有中线,位于中线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一,位于中线另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二,矩形框架上还设有支撑结构。本滤光片的安装精度高,消除了接缝与崩边,杜绝漏装一块滤光片的问题,有利于自动化贴装,从而大幅降低贴装的人工成本,而且能达到减少伪色、消除摩尔纹和降低画面锐度的目的,可靠性高,防尘效果好。【专利说明】一种滤光片
本技术属于光学
,涉及一种滤光片,特别是一种摄像机用滤光片。
技术介绍
红外摄像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监控设备,其镜头箱的前端设有滤光片,常见的红外摄像机中滤光片只有一块,这种红外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白天容易受到自然界中红外线光源的干扰而引起CCD成像色偏的问题,晚上则因可见光干扰影响拍摄效果,使用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够在自然光源和红外光源下都得到良好的图像,有人采用日夜自动切换滤光片的方式:在白天,滤光片切换到截止红外光的模式,防止红外光的进入;在夜晚,滤光片切换到感红外的模式,使得夜晚能出现更好的拍摄效果。为了实现滤光片的自动切换,现有的做法是在摄像机中设置红外滤光片的切换装置,即在白天的时候,将红外截止滤光片切换到感光位置;晚上的时候,将红外通过滤光片切换到感光位置。这种滤光片切换装置主要包括滑座、设于滑座上的滤光片和驱动滤光片沿滑座移动的驱动结构,其中滤光片由框架和位于框架内的两片滤光玻璃构成,滤光玻璃为单独体,需要工人分别将两片滤光玻璃装入到框架上。但这种滤光片依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滤光片的体积较小,先将一片滤光玻璃固定好后,再将另一片滤光玻璃固定到框架上,而框架上用于安装并固定滤光片的安装槽大小一定,安装第二片滤光玻璃时,会导致两滤光玻璃发生碰撞产生挤压,造成崩边并污染滤光片的主平面,安装精度差,对滤光玻璃造成破坏,装贴时容易漏装一块滤光片玻璃,成品率低,从而影响摄像品质的问题,贴装时需要人工操作,其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为此,本 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滤光片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将两片滤光片玻璃合二为一,加工时,先将光学玻璃一加工好后,再同一滤光片上加工光学玻璃二,消除了接缝与崩边,杜绝漏装一块滤光片的问题,有利于自动化贴装,从而大幅降低贴装的人工成本,本专利在这种滤光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防尘效果好的滤光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滤光片,包括内部具有安装槽的矩形框架和设于安装槽内的矩形滤光体,所述滤光体的厚度小于矩形框架的厚度,所述的矩形框架上设有用于将滤光体固定在安装槽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体由光学水晶制成,其中部具有中线,位于中线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一,位于中线另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二,所述的矩形框架上还设有支撑结构。光学水晶一与光学水晶二的透光率不同,一个适用于白天,另一个适用于夜间,力口工时,先将光学水晶一加工好后,再同一滤光体上加工光学水晶二,将光学水晶一和光学水晶二加工到同一块滤光体上。在上述的滤光片中,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分别位于安装槽侧壁的安装部一、安装部二、安装部三和安装部四,所述的安装部一与安装部三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矩形框架的短边端,所述的安装部二与安装部四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矩形框架的长边端,所述安装部一、安装部二、安装部三和安装部四的上表面构成一个安装平面,上述滤光体的一侧与该安装平面相贴合,所述的安装平面与滤光体之间设有粘接剂。在上述的滤光片中,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位于矩形框架一侧的若干支撑条一和位于矩形框架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条二,若干所述的支撑条一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滤光体的两长边侧,若干所述的支撑条二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滤光体的两长边侧,所述的支撑条一沿矩形框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的支撑条二也沿矩形框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上述的滤光片中,所述的矩形框架位于短边的一端上设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上设有卡孔。在上述的滤光片中,所述矩形框架的边缘设有4个呈圆弧状的支撑部,其中的第一个支撑部和第二个支撑部位于矩形框架的一个长边侧,第三个支撑部位于矩形框架的另一长边侧,第四个支撑部位于上述延伸部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滤光片具有以下优点:消除了接缝与崩边,杜绝漏装一块滤光片的问题,有利于自动化贴装,从而大幅降低贴装的人工成本;滤光片由光学水晶制成,利用水晶双折射的特性,减少伪色、消除摩尔纹、降低画面锐度;而且水晶具有压电特性,具有更好的防尘功能;光学水晶比光学玻璃更有韧性,耐撞击性能好,确保滤光片在工作时的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中,1、矩形框架;11、延伸部;12、卡孔;21、中线;22、光学水晶一 ;23、光学水晶二 ;31、安装部一 ;32、安装部二 ;33、安装部三;34、安装部四;41、支撑条一 ;42、支撑条二 ;51、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滤光片,设于滤光片切换装置的滑座内,如图1所示,它包括内部具有安装槽的矩形框架I和设于安装槽内的滤光体,滤光体的厚度小于矩形框架I的厚度,矩形框架I上设有用于将滤光体固定在安装槽内的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结构包括分别位于安装槽侧壁的安装部一 31、安装部二 32、安装部三33和安装部四34,安装部一 31与安装部三33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矩形框架I的短边端,安装部二 32与安装部四34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矩形框架I的长边端,安装部一 31、安装部二 32、安装部三33和安装部四34的上表面构成一个安装平面,滤光体的一侧与该安装平面相贴合,安装平面与滤光体之间设有粘接剂。如图1和图2所示,滤光体的中部具有中线21,两部分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位于中线21 —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一 22,位于中线21另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二23。加工时,先将光学水晶一 22加工好后,再同一滤光体上加工光学水晶二 23,将光学水晶一 22和光学水晶二 23加工到同一块滤光体上,消除了接缝与崩边,杜绝漏装一块滤光片的问题,有利于自动化贴装,从而大幅降低贴装的人工成本。本实施例中,在矩形框架I上还设有支撑结构。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结构包括位于矩形框架I 一侧的若干支撑条一 41和位于矩形框架I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条二 42,如图1所示,若干支撑条一 41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滤光体的两长边侧,如图2所示,支撑条二 42均匀分布且分别位于滤光体的两长边侧,支撑条一 41沿矩形框架I的移动方向延伸,支撑条二 42也沿矩形框架I的移动方向延伸。支撑条一 41和支撑条二 42可以对矩形框架I起支撑作用,降低矩形框架I的磨损,而且还对矩形框架I起导向作用,提高矩形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包括内部具有安装槽的矩形框架(1)和设于安装槽内的矩形滤光体,所述滤光体的厚度小于矩形框架(1)的厚度,所述的矩形框架(1)上设有用于将滤光体固定在安装槽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体由光学水晶制成,其中部具有中线(21),位于中线(21)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一(22),位于中线(21)另一侧的部分加工成光学水晶二(23),所述的矩形框架(1)上还设有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文志程黎苏利国龚建葛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现代晶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