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齿跨棒距测量工装,包括固定座、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支撑管和百分表;固定座内腔内设有L形转动板;第一测量杆的一端与固定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头测头;第二测量一端位于固定座内腔内,该端与竖板外侧面接触;第二测量杆另一端位于固定座外部,该端固定有第二球头测头;支撑管内设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位于支撑管顶部的百分表测头接触,连杆另一端与横板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同轴且位于固定座两侧,第二测量杆、转动轴、连杆相互垂直。本技术提供的内齿跨棒距测量工装,将量棒替换为两个球头测头,解决了量棒的固定问题,并通过百分表来测量齿轮,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专利说明】内齿跨棒距测量工装
本技术涉及内齿跨棒距测量工装。
技术介绍
齿轮的测量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都是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比较精确。但由于内齿轮的特殊性,测量公法线比较困难。一般采用测量齿轮的跨棒距尺寸。是通过在圆周方向180度对角位置的两个量棒,再通过内径量棒来测量尺寸。但这样一般需要两个人,需要很长的调整时间,针对批量产品,测量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
【技术保护点】
内齿跨棒距测量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内腔的固定座、平置的第一测量杆、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的第二测量杆,以及通过竖置支撑管与固定座连接的百分表;固定座内腔内设有L形转动板,L形转动板包括竖置的竖板和平置的横板,L形转动板的转折部与固定座通过转动轴而轴接;第一测量杆的一端与固定座螺纹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球头测头;第二测量杆平置,其一端位于固定座内腔内,该端与竖板外侧面接触;第二测量杆另一端位于固定座外部,该端固定有第二球头测头;支撑管内设有可沿支撑管轴向移动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位于支撑管顶部的百分表测头接触,连杆另一端与横板的上表面接触;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同轴且位于固定座两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任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